凯迈生物专注巴斯夫吧 关注:8贴子:182
  • 0回复贴,共1

饲用酸化剂的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语:酸化剂是目前畜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饲料添加剂, 可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养殖朋友对于酸化剂的应用不甚了解,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本文通过对酸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酸化剂充分发挥的因素作一综述, 以使酸化剂更有效并广泛地应用于饲料生产中。
一、猪饲用酸化剂使用误区
1、仔猪饲用酸化剂使用误区
很多养殖朋友在仔猪喂养过程中存在误区,认为仔猪或幼龄乳猪不需要使用酸化剂,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对于仔猪来说饲用酸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断奶前后的乳猪、保育小猪,由于其胃肠道发育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对固体饲料消化能力较差,不加酸则易引起小猪营养性拉痢;所以这阶段加酸主要目的是弥补幼小仔猪胃酸分泌不足,添加量要根据小猪的生理特性及饲料的系酸力(日粮类型)而定。一般地,在玉米-豆粕-乳清粉的日粮中,复合型饲料酸化剂(1%水溶液PH值为1.8~2.3)添加量为2~3kg/T全价料。
2、育肥猪饲用酸化剂的使用误区
在育肥猪的饲喂过程中可以不添加酸化剂,因为育肥猪本身分泌的胃酸已经充足,不再需要添加酸化剂,其实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误区。
对于中大育肥猪,加酸主要目的不是因消化不良,而是要抑制饲料中一些致病菌生长、或者提高一些杂粕适口性,因此其添加量可相应减少。如复合型饲料酸化剂(1%水溶液PH值为1.8~2.3)添加量为1~2kg/T全价料。
但是如果要减少或不用抗生素,则酸化剂用量可能要达到5~10kg的用量。一般来说,单一酸化剂用量范围在5~30kg/吨全价料,复合磷酸型酸化剂1~3kg/吨全价料,最高不超过10kg,而复合乳酸型酸化剂用量2~5kg,最高用量不超过20kg。如过量的使用酸化剂既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对小猪又会反愦性地抑制胃酸分泌,不利于其消化道的发育,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酸中毒。

二、对酸化剂的作用机理的误区
很多人对于酸化剂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在酸化剂进入到动物的胃肠道之前,不会对饲喂养殖造成影响,只有进入肠胃之后才能对动物营养产生影响,没有必要提前添加酸化剂,只有在饲喂前添加酸化剂即可,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在对饲料加工过程、贮运过程中添加酸化剂都不会对饲料产生负面影响(如,产气、产酸味,色泽变化,甚至养分损失等)。虽然酸化剂是在进入到胃肠道后,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作用下释放出来,甚至可以促使氯化物如食盐解离,释放出盐酸,从而有效避免饲料中碱性物质对胃酸中和作用,使胃肠道始终保持着较低的PH值环境,以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外来有害微生物在胃肠道定植。
但是,在饲料存在发霉变质或者需要预防饲料霉变,也可以通过交联包被技术对饲料进行酸化剂的添加,能够在提高适口性的同时,帮助饲料起到防霉抗霉的作用。
比如预混料专用型巴斯夫露保卫、巴斯夫露保康与饲料中碱性物质基本没反应,在水溶液条件下能将食盐解离成盐酸,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三、对饲用酸化剂与抗生素的误区
很多人对酸化剂或抗生素的区别在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对于这个误区,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添加酸化剂是弥补小猪胃酸分泌不足,缓冲饲料中碱性营养物质对对胃酸的中和作用,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防制营养性下痢;很多人认为可以使用抗生素替代酸化剂来防制呼吸道方面疾病和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抗生素在饲用添加方面受到很严厉的限制。我们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在某种程度上是替代一些抗生素的功效。
2、许多养殖朋友认为使用酸化剂不能替代抗生素的功能,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对酸化剂的认知不足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不同类型的酸化剂,其对胃肠道的微生物类别起作用基理是不一样的,有机酸中挥发性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可通过直接扩散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pH值,抑制某些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或脂类等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代谢,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而起到杀菌作用,这点与部分促生长类的抗生素如黄霉素、新霉素等。
3、酸化剂的添加量多少与替代多少抗生素,取决于饲料营养水平、饲养卫生条件、管理水平等。
4、正视一个观点,酸化剂与抗生素一样都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什么功能都有什么病都能治。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畜禽突发疾病的情况下还是需要配合药物进行治疗的。并不是添加一些酸化剂就能“包治百病”,但是酸化剂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突发疾病的可能性。

小结:饲料酸化剂对于动物营养添加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抗生素监管日趋严厉的今天,只有充分、科学、严谨的了解和使用酸化剂才能更好的为养殖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目前市面上的酸化种类很多包括单一酸、复合酸及其盐类等酸化剂,整个市场上的酸化剂产品“良莠不齐”,建议选择一些大厂生产的酸化剂产品,降低养殖的风险。


1楼2019-06-15 09: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