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24贴子:4,233,912
  • 33回复贴,共1

太极杀-气(二)——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杀-气(二)——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
成谦
六封四闭、单鞭、第二金刚倒碓、白鹤亮翅、斜行拗步、初收、前蹚拗步、第二斜行拗步、再收、第二前蹚拗步、掩手肱捶,第三个金刚捣碓。
四、六封四闭
1、拳照欣赏:陈发科“六封四闭”拳照2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四式:六封四闭。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通过掤捋置敌方不稳、倾斜,用挤按置敌方跌出。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原地旋圈”。这个动作起步就非常难,双手先在原处旋臂划一小圈,以引起动作。然后右手顺缠转臂捋至腹前,左手以大拇指顶在左腰,其余四指绕着大拇指向内滚转,顺势用手背贴住右小臂,双手合住劲,劲点在右腕外则。左手背贴住右腕内辅以衬劲,向右上方弧形一挤。犹如一道防线,敌不能推进也。
解析二:“掤捋挤按一气呵成”。一挤以后,双手借势再向右前方掤,敌必应手而退。掤到右前方尽头后,敌方必再次上进,这时,右手翻掌与左手一起握住敌手臂在胸前由右向左上方捋。
解析三:“从双耳处挤按出”。身体重心由右向左转移。双手捋到左上方靠近头部时,双手顺缠翻掌分置于两耳旁,随即双掌合劲,封敌肘与腕部,向右下挤按,使敌跌出。重心转到右腿,右腿实,左腿虚。
解析四:“微微一拧”。深呼气,双按到底以后,双掌微微向内一拧,力在掌跟。
6、多余点评:
六封四闭也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掤捋挤按一气呵成。动作起始的“原地旋圈”,是假设敌方拿捏住我双手,我需要缠丝旋圈以解脱。这两个小圈属于高难度动作,双手在两个不同位置各自旋圈,做的不协调,看上去就非常难看。很多人不做这个旋圈,或因为不了解这个动作的意义,或因为难就干脆就省略了。另外,最后的按出,很少有人双手在两耳边翻掌再合劲按出,很多人稀里糊涂从左侧脖子直接向右下按出。正确的运用是,设敌双手牢牢抓住我胸襟,我双手从双耳处翻掌,合劲,从上方插入敌双臂,用缠丝旋、挤、将敌双臂挣开,并顺势下按,使敌跌出。另外,式子最后的一拧,十有八九都给勿略了。没有这一拧,六封四闭不算完整。
虽说我理解六封四闭主要是一个以化敌之劲、防守为主的招式,但对“六成封四成闭”怎么六怎么四我仍然理解不透,有待以后进一步认识与学习。“懒扎衣”与“六封四闭”后来被杨式太极衍化为“揽雀尾”,也是杨式尽情展示掤捋挤按威力与魅力的经典招式。“懒扎衣”与“六封四闭”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大家要下功夫学好练好。
五、单鞭
1、拳照欣赏:陈发科“单鞭”拳照2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五式:单鞭。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向左侧敌方胸部劈去。
5、要点解析:
解析一:“换掌翻腕”。这一式是从双手右前方的一个“换掌翻腕”——有点类似于“三换掌”——开始的。设敌拿捏住我右手腕,我身体在腰的带动下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右手逆缠向外翻、左手顺缠向里翻半圈,左掌跟切敌之手腕,使右腕摆脱敌手的控制。然后,右手变勾手右举顺势击敌脸部,左手弧形移至腹前。右手变勾手时,勾爪朝下,而不要向后翻,所谓后翻击敌心窝是臆造,而且造成右手扭曲,看着非常别扭。
解析二:“虚虚贴地铲出”。在身体重心向左腿转移时,左脚跟轻稳向左虚虚贴地铲出,如同猫步,切忌匆忙跨出。
解析三:“左肩有一靠”。顺着重心左移、左腿变实的惯性,左肩自然产生一撞敌身之“靠力”。
解析四:“内扣”。在撞出“靠力”时,右脚尖有个“内扣”动作。
解析五:“一沉一转”。鞭者,鞭之击人也,单鞭甩出去劈敌胸部后,手指朝上,着力点在外掌根。左掌与右勾手微微向下一沉,同时松垮,将身体转正,目光与意念又从左手转到右手。
7、多余点评:
单鞭是太极拳基本动作之一,各家太极拳都少不了这一经典招式。懒扎衣以右手运动为主,单鞭则以左手运动为主,有点互为对应关系。单鞭跨步比较大,但左腿弓步后,右膝关节要微屈,切不可伸直,太极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大家可以看看杨式大家董英杰与董虎岭的录像,弓步时,后退从来都不会伸直,总是微微弯曲,这点要刻意加以训练。
六、第二金刚捣碓”
1、拳照欣赏:陈发科“第二金刚捣碓”没有留下拳照,可参阅第一金刚捣碓拳照。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同第一金刚捣碓)。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先合后开”。单鞭使左右手往两边放长撑开了,属于大开,所以,需要一个“合”的调整。右勾手变掌,外顺缠划弧到左前方与左手汇合,合住劲。双腕与敌之肘腕相合时,需含蓄其势,以待敌人之变动,类似杨式的“提手上势”。
解析二:“转为正南”。双手合住劲后,双手向右后,扩大缠丝圈,捧住敌手臂向右侧身后捋。以下同第二式“金刚捣碓”。该式完成时面朝正东。
6、多余点评:
“金刚捣碓”,非常重要的式子,为什么绝大多数练拳者都做不好,包括一些太极大家,在这个动作上也是失败的。最近我看到一个帖子,说金刚捣碓的作用是“护心”,原来如此。金刚,代表力气最大者,护心需要使出这股顶天立地之力?如果是“护心”意念引导,那一定会把金刚捣碓这个“拳”打得毫无生气。
七、白鹤亮翅
1、拳照欣赏:陈发科“白鹤亮翅“拳照2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七式:白鹤亮翅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分敌双腕之力。
5、要点解析:
解析一:“不绕小圈”。与金刚捣碓衔接处,双手不在小腹绕小圈了,直接在胸前左交叉动作。
解析二:“先合后开”。双手胸前交叉划圈后,又在腹前合拢交叉,然后再展开。左手朝左下展开敌之右手,手心朝下,略有一按。右手向右上方展开敌之左手,手心超正前方,小臂在往上展时,略带缠丝,手掌似有一推。
解析三:“进”。最后一展,右腿是向右,或右前迈出。
6、多余点评:
白鹤亮翅是所有太极拳的经典招式。“欲开必先寓合”、“欲合先必寓开”。手合脚开,手开脚合。在陈发科北京新架里,该式是向右前迈出。但很多人向左后退半步。由于是防守动作,主要是展开敌方双手,所以向前还是向后可以灵活掌握。在陈式拳里,如果说金刚捣碓表现至刚,白鹤亮翅则表现至柔。白鹤亮翅至柔的那种弹性,在杨式拳大家的表演里展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八、斜行拗步
1、拳照欣赏:陈发科“斜行拗步”拳照3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八式:斜行拗步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左手在左膝搂开敌方进攻的右腿,右手掌向敌之胸部伸出按去。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划大圈”。左、右手在左右侧各缠一中圈,左手举至额前、右手在右跨前下按。
解析二:“三个方向展开”。左脚提起,脚跟轻轻向左前方贴地铲出。左脚向东北、右手向西南、左手向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展开,展开到极限。
解析三:“大月牙弧”。左手经腹前划一大月牙弧,向左搂过左膝。
解析四:“走耳旁”。右手曲臂经右耳旁、左手旁,由左向右逆缠。与左手分开。
解析五:“别忘一沉”。展开到极致,两肩下沉,右手微下按,松右胯,身体微左转,。面正东。
6、多余点评:
斜行拗步双手开始划中圈,后划月牙弧大圈。
在腰的带动下,重心由右腿向左腿大幅度转换,身手几个方向极度放长,打好了非常的舒展与漂亮。
但事实上,很多人不仅不能掌握这个招式的要领,甚至把这个招式打得极度扭曲与畸形:有些是莫名其妙的同手同脚向前移步,还说就因为同手同脚有点别扭才叫拗步——完全理解错了。在太极拳架势中,凡是左足在前而出右手状,或右足在前而出左手状,皆为“拗步”。
另有些人做这一动作添加了所谓的“下压”敌身的意念,身体与右手向左前俯压很深,恨不得把头都要埋进左膝里去了,拳姿极度扭曲。这是对斜行拗步这一招式技击含义的臆造,你想,头部与上身几乎倒下去,失去了腰的支撑,置自身于多么危险的境地呀。陈发科在北京传拳,所有弟子从没有这样处理斜行拗步的。
九、初收
1、拳照欣赏:陈发科“初收”拳照1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九式:初收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以我之腕粘敌之腕,抬敌之双臂、按敌之胸部送出。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合拢劲”。双手在胸前双顺缠,在左胸前以掌跟合拢,左手在前,右手合于左肘旁。
解析二:“翻掌上抬”。重心完全落在右腿,提起左腿,同时,翻掌,手心朝上,(捧住敌双臂)双手上抬。
解析三:“手到脚到”。双手向内翻掌,向敌胸按压;左脚在半步前方由脚跟至全足落地;右脚随着身体向前的惯性贴地前移半足。
6、多余点评:
初收,在杨式拳里叫“手挥琵琶”——双手心前后侧相映,如抱琵琶状。动作开始时,也有人从两侧胯旁双顺缠,顺缠行程长一些,便于更充分的调整呼吸。但我还是觉得,直接在胸前、而不是双胯旁顺缠更贴近拳理。因为,前面斜行拗步最后动作形成大开之势,也可以说“劲断”了,所以,这里需要安排一个内敛、含蓄一些的“初收”。太极拳就是这样,大开之后,一定大合,断劲之后一定“收”。
初收是个“过渡式”,宜简洁、含蓄。有些人把左腿抬得很高,抬起的双手突兀的向前一插,都是对这个招式的误解与扭曲。大家可以参考杨式的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都简洁、含蓄,“过渡”意味非常明显。
十、前蹚拗步
1、拳照欣赏:陈发科“前蹚拗步”拳照1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十式:前蹚拗步
3、视频欣赏:网络搜索“陈式太极拳肖庆林”。
4、技击含义:右手“蹚”住敌左手或左脚的进攻。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可以剁”。双手从右身后划圈回到胸前,右掌逆缠到左小臂上方,也可以是剁到左小臂上方,形成合劲,左掌心朝右前,右掌心朝左前,皆朝外。
解析二:“左右展开”,随着右脚向右前(东南)斜方横迈一步,双掌逆缠向左右展开,掌心朝外。
解析三:“气贴背脊”。双掌左右展开,有往两边“撑”的意念,最后掌跟微微下按。
6、多余点评:
如果说,斜行拗步是左手搂开敌方进攻的右腿,那前蹚拗步则是右手搂开敌方进攻的左腿。右手逆缠到左小臂时,有击敌一掌的意念。最后双手向两侧展开放长,掌跟微微一按。有这一按,你就能体会到陈式太极拳背脊绷紧,产生气贴背脊的功用。陈拳很多招式,如兽头式等,都有意识的锻炼这一功用。
十一、第二斜行拗步
(同第八式。略)
十二、再收
(同第九式。略)
十三、第二前蹚拗步、
(同第十式。略)
十四、掩手肱捶
1、拳照欣赏:陈发科“掩手肱捶”拳照3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十四式:掩手肱捶
3、视频参照:网络搜索“肖庆林陈式太极拳”。
4、技击含义:压、卷敌腕肘后,击敌胸部。
5、要点解析:
解析一:“压敌肘腕”。右脚提起,双手分别从两侧逆缠划圈后交叉于胸前,交叉时有用双小臂外侧压敌腕肘意念。左手掌,右手拳,左手掌搭住右手拳时,既合住劲,也有加持压敌腕肘之力。
解析二:“卷叠敌腕肘”。右脚震脚落地,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交叉在胸前的双手开始卷叠敌腕肘,左掌逆缠向左上推抹,掌心朝外,右拳顺缠向右后撩开,拳心朝下。“卷叠”意念几乎被人忽略与遗忘。
解析三:“再合于胸前”。双臂在腰下沉的带动下,双肘有个在两胁旁翻转的缠绕,然后,左掌移向正前方,手心朝上,右拳经胸前收于右前侧,拳心朝内。
解析四:“蓄劲开弓”。身体下沉蓄劲,重心迅速左移,成左弓步。同时,右拳穿过左掌心,急向右前方(东,偏南)发出,拳心缠丝半圈朝下,左掌也急收于左胁侧。
6、多余点评:
掩手肱捶是高难度动作。所有练拳者都想在这个动作上展现一下陈式拳的威猛,但很遗憾,大多数人都是机械伸胳膊。
首先劲要卷紧,蓄足弹性。从蓄劲到发力的过程中,不能断劲,要练得节节贯串,周身如一家,才能成为一张韧性十足的弓,具有强有力的弹性。最后的开弓出拳一定是“力由脊发”,抵达敌身的右拳经过最后拳心由里向下的缠丝,如同箭头,极具爆发力与穿透力。
十五、第三金刚捣捶。
1、拳照欣赏:陈发科“第三金刚捣捶”拳照2张。
2、动作图解:参阅沈家桢、顾留馨《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一路,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捶
3、视频参照:网络搜索“肖庆林陈式太极拳”。
4、技击含义:(同前两个金刚倒碓)
5、要点解析:
解析一:“逗接断劲”。经过掩手肱捶的开劲与发力,事实上形成断劲,这里需要将断劲逗接起来,使内劲不断。双手变掌,右掌在发劲处向前微微掤一下,然后双手划圈交叉合劲。注意,这第一圈不必太大。
解析二:“更大一圈”。右掌逆缠向右上,左掌逆缠向左下展开。
解析三:“转身”。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提回,身体由正东转身为正南。左手屈肘顺缠横臂于胸前,掌心向下。右手由右胯顺缠向胸前上撩,双手形成合劲。(以下同前两个金刚倒碓)
6、多余点评:
一路拳一共有四个金刚倒碓,至此完成了三个。虽说招式相同,但“好事者”一定要弄个“区别”来,所谓:第一个表现出太极拳中五对方位——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缠丝劲;第二个上承单鞭的开劲,转为合劲;这第三个是把掩手肱捶发力后的断劲逗接起来,还是有说法,有讲究的。
写完《太极杀气——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二)》后,我感觉我后悔用“杀气”二字,其实用“大美”二字更合适。因为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美的陈式太极拳,无论公园里,还是网络视频上,陈式太极拳都一片“丑拳”,不堪入目,都在“假装”打陈式太极拳。虽说陈式太极拳是难,但再这么“丑”下去,不仅被其它拳种看不起,也会被年轻一代抛弃的——年轻一代对太极拳的文化意味与审美价值要求更高,真是前景堪忧。因此,我坚信,我做《太极杀气——陈发科“北京新架”解析》是有意义的,一定会有人看。至于解析的对不对,任人甄别与评说;你学得会学不会就看你模仿力与悟性了。


1楼2019-06-15 21:39回复
    一直发不出来。今天把标题改改发出来了


    2楼2019-06-15 21:40
    回复
      陈沟炮捶!


      IP属地:广东3楼2019-06-15 22:27
      回复
        太极是柔和的。
        陈沟炮捶是有杀-气滴....
        两个拳种别混为一谈......


        IP属地:广东4楼2019-06-15 22:30
        收起回复
          陈沟炮捶就是太极拳的猴子,有时不按太极拳常理出牌,可贵就在这点!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15 22:30
          收起回复
            陈发科老先生的拳架大开大合,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划就比划出来的,真是值得练一辈子啊。。


            IP属地:山东7楼2019-06-16 11:07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9-07-28 16:16
              回复
                拳打的要是没有杀气,能叫拳吗


                9楼2019-07-29 13: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