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风云吧 关注:136,886贴子:428,999
  • 0回复贴,共1

2019年“文化走亲东盟行”走进缅甸、老挝速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南宁渠道”日益通畅,广西深耕面向东盟的系列人文交流活动品牌,让中国声音、广西故事在东盟传播越来越广泛。6月6日至13日,2019年“文化走亲东盟行”走进缅甸、老挝活动在举办地掀起了一股广西热潮。6场精彩的交流演出、3场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多场次融洽的交流座谈,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深化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以走促亲”的民间外交和文化外交力量。
此次由南宁市政府主办、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实施的2019年“文化走亲东盟行”,深入缅甸、老挝两国开展活动,突出民心相通,强化交流互鉴。
6月6日至10日,在缅甸,南宁市文化艺术代表团以邕剧、粤剧、“刘三姐”文化、非遗文化、东盟戏剧等为载体,深入剧场、高校、中小学、中国文化中心、社团等开展戏剧展演、演艺合作、非遗成果展、旅游推介等活动。
仰光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石瑛表示,此次活动是“中国旅游文化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彼此了解,为中缅友好合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变单向的演出展示为双向的交流互鉴,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6月9日,南宁市文化艺术代表团和缅甸戏剧协会联合举行交流展演并相互学习。南宁的艺术家们现场演绎了邕剧、粤剧经典片段,优美的身段、顾盼的眼神、舞动的水袖,引起东盟友人的极大兴趣,不少人踊跃上台学习、模仿。缅甸戏剧协会组织了音乐演奏家、提线木偶艺术家、戏剧舞蹈家等,与南宁的艺术家们同台演出。双方还就两国传统戏剧文学、形体、演唱方式、编导演手法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缅甸艺术家们认为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美,希望能学习其独到的训练手法和技艺,并表达了围绕中缅两国观众熟悉的题材联手进行戏剧创作等合作愿望。
6月11日,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新落成的礼堂迎来了中国客人。南宁市文化艺术代表团与孔子学院的老挝师生在此同台表演各具特色的精彩节目。《天女散花》《挂画》《断桥》《七夕盟誓》等经典的邕剧、粤剧节目以及舞剧《刘三姐》“藤缠树”片段,与悠扬舒展的老挝歌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师生们的欢呼喝彩声中,不少老挝大学生到舞台上向南宁的老师现场取经,体验水袖、长绸等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同台表演的老挝青年艺术家金茉莉表示:“跟南宁的艺术家一起表演非常享受,大家很有默契,仅用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能交流。”
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挝方院长阮玮蕾评价这场演出“专业、精彩”。她说,自己曾多次借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契机访问南宁,那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城市。此次南宁市文化艺术代表团到访老挝,将南宁人民的深情厚谊带到老挝,让她深感“我们就像一家人”。
6月7日,在缅甸,中缅7家文化服务相关企业代表,就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倡议建立的“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机制”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为进一步深化双方非遗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在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非遗展览展示活动,吸引了缅甸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想要体验神奇壮医的东盟友人络绎不绝,让壮医传承人忙得不亦乐乎。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生李凤珍在推介壮医技法时表示,壮医是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东盟国家的学生到南宁学习壮医。此次她将壮医技法带到东盟国家,就是为了促进双方民族医学的深入融合交流。
缅中友好协会、缅甸戏剧协会专门组织了数十名缅甸的专家、企业家到活动现场参观学习。他们对壮族医药、米粉制作技艺等表现出浓厚兴趣,热切希望与中方展开合作,共同开展一些产业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在现场体验的达金玛说:“此前在南宁吃过米粉,现在在缅甸再次尝到,味道还是那样棒。如果以后在缅甸能够经常吃到这样的米粉,那将是很幸福的事。”
中缅双方积极发挥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缅甸戏剧协会、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三大平台的作用,在戏剧研究、剧本创作、合作排演剧目、加强交流演出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
缅甸戏剧协会会长吴波祺对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印象深刻,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戏剧周活动。他对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的做法表示认同,认为双方在艺术研究、驻场演出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巨大,愿意积极推动双方的艺术交流与合作。
“我们希望能够与南宁加强在戏剧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合作。”缅甸仰光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校长吴昂奈民表示,南宁市文化艺术代表团有很多值得该校学习的地方,希望能够经常举办这样的互动交流表演节目,巩固中缅传统友谊。


IP属地:广东1楼2019-06-27 12: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