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回复贴,共1

普洱茶,跨,散茶。山头单株拼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至日炎,神乏体累
单株拼配,落差一味
就近几日混混酱酱,不知是这满街的藕臂半胸齐P短,香消了精神,还是这烘炉桑拿,蒸去了维生族群,总之没食欲,所以得锻炼。
嗯,锻炼得早起,早晨五点半穿上吊带大裤衩,带上耳机听上书,蹬上拖鞋出发。跑楼梯,不行,对膝盖不好。广场舞,不好,经不起骚扰…诶!慢跑,跟着她们慢跑,这个好,有激情跑不累…嗯,是学生,大学生,无为大学生。跟跑,得跟跑,娉娉袅袅十六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臀颠路,卷上裤边😓湿凸。迂回,需要迂回,不然一个回头杀岂不…来来回回进进出出,为了小花朵不被有心之人骚扰,咱是不遗余力尽职尽责…期间休息三圈,用目光逼退了两波湿巾小伙,别喊叔,不好使,叔…滚…
时至七点又三分,饿了,嘿嘿饿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管用。早餐摊,油条包子罩火烧豆浆米粥豆腐脑…嘿…这兄弟有意思,两碗豆腐脑不要香菜不要油不要海带不要虾,嗯!这是个单纯的人是个智商单纯的人,这是个智商单纯玩单株的人。这是个智商单纯玩单株爱吃豆腐的人。嗯,时尚,这很能凸显时尚的个性,咱得学,要不没有存在感
看着咱这碗标配豆腐脑…吃吧,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嘿…是熟悉的味道,滑嫩的豆腐衬托了海带的嚼劲,绿的香菜黄的虾皮相应成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嗯,豆腐海带香菜虾皮…
香油,确实可以不要,遮味。
前几日,有茶油自拼余茶,得味惊喜乐在其中。回复了个,喜在落差,乐再耐寻。其实还想加一句,君臣佐使当有主味。想想各知己味,耐寻,也是乐趣。
喝酒,大多数朋友不喜混着喝,啤的白的度数牌子由始至终不能换,因为容易醉容易上头难受,为什么呢,不都是个酒吗!这个时候就是高估了,高估了身体的反应适应能力,本来喝这个52度的,舒筋活络浑身舒泰,喯,又来个38度,分解传输得从新适应,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个紊乱期(本来就够麻够木了,哪来的及反应)
茶呢,基础标准回甘生津不就是源自茶质的刺激吗。同理了酒是放大了这个过程。茶呢?极端点说,单款单质,只有一个变化一轮刺激,常饮起腻。混拼多质,轮番作用落差对比(这可就不是1+1等雨二了)层次耐寻。
总之,干活呢,还是喜欢男女搭配,豆腐脑呢,还是相映成趣。对比刺激让刺激来的更猛烈着吧,咱,顶的住
至于山头单株这些概念呢(用概念感觉不大对),怎么说呢,一个是市场的必然,优胜劣汰,茶质好的肯定是要出来的。再个呢,普洱的近代受众大多是从其他茶类转过来的,在还没有明白好赖的时候难免其他茶类的惯性(茶类争议不做考虑)还有呢,人类嘛需要阶层……
其实这样挺好,发展总是好的。这些概念工艺营销,各行其道,其乐融融。
其实感觉那些争论分类的,也是够闲的(也不是闲,有受众,一知半解滴)
普洱茶,记住,是地里标识。还什么类不类滴,就问你累不累。你看在那跳梁引战时,上边理你!想要公论,上边分分钟给你拿出标准,可人家凭什么给你拿出来标准呢?
发散思维,跳跃思维,就得拿个纸笔记下来,嗯,就这记着记着就跳跃了…哎!什么脑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9 11:00回复
    咖啡碱,这个其实不用说,润醒洗咋着也得有消耗。1:20前段时间有朋友质疑是厂商为了消耗才折磨说的。我说,试茶可以有个标准,平常喝…这你耶太没主意了吧!就是个闷泡,谁也不会像老花茶似的半杯叶子半杯水吧,齁得慌。
    刚看了下标题,咋还有个“散茶”嘞!当然,后边那仨词也没记明白(思想总是一闪而过,嗯,可以确定,咱是个适合带秘书的人)
    感觉紧压限制了发展。当然,压制这道工序是很重要很讲究的对转化析出融合…作用很大。可是呢,市场又趋于现饮型茶品,那你这个压制就只为了索香吗?话还得说回来,印度那边闲的**打成齑粉!为啥嘞?为啥小叶种受众大嘞?为什么说是淘汰茶种嘞(看看这四大藏,普洱暗黑福白六堡,啥叶面)?产量吗?条索品相吗?内质。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喝!?别管他口感如何,行吧,还是宇宙和平比较重要。好吧,后来“我们见证过”
    成也内质,困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9 11:39
    收起回复
      工艺,前两天弄了些三五班长,收料朋友给带了七八份茶样,标着不同山头不同寨,怎么说呢,只在于了个浓淡,至于能闻到的香气不同,讲真从来没在乎过,尤其干茶。
      又前两天,一饼易武熟,柔,绵,也确实沙。可它是易武吗?易武适合做熟吗?本身柔呀,熟了还有啥(也可能适合,老师傅,厉害着呢)生茶比熟可贵嘞就特点而言,是易武
      记得还是前两天,茶油问及刘总散茶如何如何,严谨帝说了句百元料很棒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这些絮絮叨叨都是因为,粗野的那句,那些上山守单株的忽略了工艺。
      嗯,雾霾散了,是时候下河捞虫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9 12:13
      回复
        “这个产量是多还是少,不代表它是好还是不好。” 这句话最诚恳了。同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02 09:33
        回复
          又是个可以大放厥词的问题,又是个大放了厥词又毫无意义的问题。
          每个厂的定位不同能力不同,观念不同…不对
          时代不同,品味不同,观念不同…也不对
          ……………………
          突然的,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新茶阶段不好喝,再怎么存也没意义”(原话忘了)这麽句话。很想探讨下这句话。并不是想探讨这句话的对错,因为个人感觉它是对的。只是感觉这句话…总感觉这句话被用烂了,或者说被误解了,又或者说…
          有些老茶油子“不苦不涩不是茶”可能新茶苦香,欣然一句好茶,可存。
          有说,新饮香甜,一句好喝,后期可待。
          那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个问题,姑且不论对错优劣,把茶对换一下呢,会不会耽误了好茶呢?嗯,后期的事还是后期再说吧(有多少茶商玩的中期茶是从初期下重手的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3 1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