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吧 关注:728,403贴子:19,336,191

杂谈一剑来里的忠,孝,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坡曾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有些话,本来是准备好好的安放在心中,任由它自己发酵酝酿。但今天,且借着无数剑仙慷慨赴死的如归意气,吐一吐心里的二两不平意。把那些本该和山鬼唠嗑的话,同诸位讲讲。
此上三篇,有幸都曾读过,却未有下泪。
是不忠乎?是不孝乎?是不友乎?
不可避免的是,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日攫取大量资讯的代价便是同理心的等价丧失。过多的伤痛和刺激带来的是日常的麻木。知道的太多,许多事也就没有了那么震撼。就好比宁陈二人的狗粮,裴钱的懂事,看多了,也是如水般寡淡。
是真的冷漠吗?也不见得。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不过是时空的距离让我们没有那么真切的感受,往昔的一些故事在现在可能并不能打动我们。真正能打动我们的,甚至也不在乎故事本身,而在于我们怎样去解读这个故事,以及这个故事,这个情节能和我们有着多少的共鸣感,能带给我们多深的代入感。
读来下泪处,必是伤情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7-04 21:49回复
    有大佬帮忙润笔,发一下润笔后的。
    一样的东西,不同的文笔,不一样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7-04 21:49
    收起回复
      印象中,最为清晰的三次泪目:陈母去世、初一的可能被夺以及长城的去留之争。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恰好是我的孩子”。弥留之际,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赞美,和孩子刚出生时母亲的夸赞,环环相扣。至于扣住的,许是每个人的故事,但也不过大同小异;
      “世界上谁都可以,就我陈平安不可以”,世间有那么多可行之路,可效之法,别人能做,你却不一定能做,哪怕能做,或许也不可以做;
      “太徽剑宗没有一位宗主战死长城”,唯一憾事,不过如此,是死生轻而仁义重也。所谓友者,存乎黄、韩两位剑仙的辞让,叹息在黄剑仙的黯然离场。寥寥几笔,并非多有慷慨之词,却最是动人;
      这大概也是总管的作品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吧。是要跟你讲道理,但不只是跟你讲道理。道理向来不在字中,它只存在于一个又一个的人物,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再把它们串联起来,展现的,就是我们眼前这个宏大的剑来世界。
      陈情亦陈母子情,出师也徇为己道,祭文尝论生死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7-04 21:51
      收起回复
        且看北俱芦洲剑气长,横过巍巍长城青山荡。何处不见友?不妨观那苍梧盛处,枯骨可安否?
        剑修,常被称作四大难缠鬼之一,而在剑修昌盛之地的北俱芦洲,更是难缠的紧。依往昔,若有一位仙人剑修战死于剑气长城,则全洲不管是否躲藏仇敌,洲内的人也无论品性好坏,都会举洲祭剑。恰似春雷,沉闷而激烈。
        陈平安平时思绪颇多,虽然杂而有序,但是想的多了,难免会往细微处琢磨。而举洲祭剑这事,劈向平安的道理无非是: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远方,以及远方的远方。 新一批支援剑修的到来,以及当前长城的形式,无一不在证明,人间可救。这批可敬的剑修,就像老秀才一脉行事般不讲道理。但在这一般的不讲道理中也有着万般的差别,老秀才一脉的不讲道理,是来自于多方思考之后的决定:我的不讲道理,并非是我真的不讲道理,而是因为你的学问不够,理不通我的道理。在剑修这里则更是化繁为简,以一剑破不平事,以一剑行可行事。
        末了不过,同归殊途。
        看着慷慨赴死的剑修,陈平安又一次做起了散财童子,也不过是予人赊欠二两酒钱罢了。
        天下谁为友?天下谁不可为友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04 21:52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04 21:53
          回复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何处不知忠孝?且赏无心大戏起,有意人世安。
            文圣一脉,左右说等了百年的小师弟。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他期望老齐变成这个样子。但是通过后文来看,“做的比他想象中的要好”,所以这里明显说的是一个假想的人,而不是老齐。那么就只第二种解释了,文圣确实要再收一个嫡传,做最后的关门弟子。
            我们一起把视线移回百年之前。根据前文提到的一百七十年之前来看(崔瀺跟崔诚见面200岁。崔瀺24岁离家27岁拜师),崔瀺刚刚拜师,老秀才还没发迹,崔瀺有幸目睹了老秀才两次三教之辩,何等的皓月皎皎,而佛道两家又是如何的点星暗淡。后文又思及崔瀺的大骊百年,那奠定大骊统一全州之基的悠然往昔。
            所以可知晓,崔瀺经历了三教之辩,及三四之争的开始阶段(事功对礼乐是最后为了定胜负是三四之争的结尾)。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04 21:53
            收起回复
              百年前,有三四之争如火如荼,崔瀺叛逃,远走宝瓶洲。
              百年前,有文圣用人却无处寻,齐静春走,育人于大骊。
              傻大个已经沉寂百年。
              事功对礼乐,崔瀺不知道,所以该是百年之前,崔瀺叛逃后方才开始。
              然后文圣亲口说,三四之争,文圣一脉不适合赢,更不能赢。
              文圣所推崇的是善待人间,而崔瀺恰好是要在宝瓶洲南部建立一座钢铁长城,抵御妖族。
              不让妖族肆虐人间,本就是另类的善待人间。
              从脉络学上讲,从现在掌握的点来看,三四之争的本质就是一场戏,一场文圣一脉做出巨大牺牲,善待人间的大戏。
              其中有个点,现在想来,最是怅惘。作为名声最臭,被评价为欺师灭祖的崔瀺,末了,居然是唯一一个受老秀才牵连的人。
              可谓做戏做全套,要不然如何骗过妖族呢,毕竟浩然也非完玉,或许也是有妖族的奸细的。(脉络学讲,当下是如此)
              原文提到,崔瀺所做是给山上人立法,很有可能会被文庙采用,在中土神州推行。
              但是这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个人,从细微处做起。这个人,就是左右在等的小师弟。 为何左右希望平安多走走,也许并不只是因为老齐,而是因为源于文圣一脉的需要,要平安去点燃人间的点点善意。
              安可妄言不见忠?善待人间未曾剧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04 21:53
              收起回复
                我们把目光放回小镇。下面放三段原文(篇幅原因,简短一些。有具体章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1、 她突然问道:“就算我对陈平安忘恩负义,但是先生身为出类拔萃的圣人门生,为何会袖手旁观?为何只对弟子赵繇和我家少爷,青眼相加,对于身世平常的陈平安,不过尔尔?这何尝不是与商贾做买卖无异,若是奇货可居,便精心栽培,对待粗劣货物,便敷衍应付,能否卖出好价格,根本不在乎?”
                齐静春笑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再抬头望向少年陈平安,齐静春有些遗憾,感慨道:“难怪先生说世间成事者,超世之才不过其次,坚忍不拔之志,方为首要。陈平安,你替先生又给我上了一课。只可惜,我齐静春如今已经没有了收取关门弟子的机会。”
                3、经常旁听隔壁读书种子朗诵诗文的少年,脱口而出道:“先生何以教我?”
                齐静春笑道:“陈平安,你不妨先松开右手试试看,再决定要不要随我四处走走。有些事情我难辞其咎,必须要给你一个交代。”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7-04 21:5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7-04 21:5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04 21:55
                    回复
                      综合分析一下上面三段原文,放在一起来看,不难看出老齐是在考察陈平安,是否适合做文圣一脉的传人。
                      好比刘羡阳,老齐也曾尝试挽救,想收他为书童,不过被拒绝了而已。
                      可他为什么没有搭救陈平安,在明知陈平安已经命不久矣的情况之下,还放任王朱吞食他的残余气运?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乎老齐的行事情理的。
                      所以考察之说,我觉得应该说得通。
                      为了这个徒弟,老秀才跟老齐,皆可谓煞费苦心。
                      为传道,有老秀才的顺序相教;
                      为持正,有老齐的君子可欺之以方,及春风盈袖;
                      为护道,有老齐跟道祖下棋的光芒万丈;
                      为舒心,有老齐帮忙拿下老剑条;
                      为知善,有老齐给平安与宁姚牵的红线;
                      为明恶,有老秀才安排的裴钱;
                      为补缺,有老秀才安排的弟子崔东山;
                      东山,需要重点提一下。伏圣教育弟子那里尽管没有说出口,却提及一点,先生弟子,可不仅仅是先生教授弟子那么简单,而是暗指弟子也可以对先生的学问进行查漏补缺。
                      所以东山的那个问题:错误的办法,得到极好的结果,究竟是对是错。不止是他自己要问的,更是对陈平安学问的查漏补缺。
                      崔瀺神祇心性,处理事情如神祇高座,只适合在大问题上推进。用他小的大道去完善这个大问题,就很容易忽略手段的好坏。崔瀺之道虽无偏倚,可在术的选择上却难免失于精微。
                      而这个小师弟,就是用来补全这部分,以善意作人间点点灯火,点亮整个世界。
                      或者说,是在崔瀺为山上人立法的基础上,纠正那些个错误的手段。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以小师弟观崔瀺,再以崔瀺追老秀才,同时拎上春风儒雅的老齐,传承的,是文圣一脉的浩然气。是真正的,以己身敬天地,而有大孝于世间。
                      有忠,存孝,尽友。
                      有剑忽来,倏尔下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7-04 21:55
                      收起回复
                        本来发过的东西,但是润笔之后,天壤之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04 21:56
                        收起回复
                          真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7-04 22:03
                          回复
                            膜拜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04 22:07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7-04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