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吧 关注:6,901贴子:6,312
  • 0回复贴,共1

孩子总说“我不会”,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朋友习惯性地说“我不会”,可能是因为自信心不够,也可能是因为依赖心过重。无论哪一种原因,如果小孩子失去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子劲,变得畏缩、懒惰都是很可惜,也是挺可怕的。作为家长,用心解读孩子的“我不会”,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就说“我不会”,又有什么办法改善“我不会”现象?
一、父母或老人过度溺爱、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缺乏能力锻炼
现在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过于照顾,包办代替太多,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成人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很多应该会的事情却不会做,错失了锻炼的机会。
方法:多给孩子亲自锻炼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首先要转变重智力轻能力的教育观念。平时要多为孩子创设自我锻炼的机会,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结果不太令人满意,家长都应该给予鼓励,以此让孩子充分体验“我会”的成功感。
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情,家长要教给他正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他完成,调动他动手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孩子暂时做不好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急于包办代替,而是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他勇敢地去面对,指导他独立去完成。如果你觉得这件事真的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可以帮助孩子。但是要把最后一步留给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体验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哪怕只是最后一步。
家长还要保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要坚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相信只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去做,孩子的小手一定会越来越能干!
二、父母漠不关心导致孩子缺乏兴趣不愿尝试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平时忙于事业,忽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就是对孩子一味限制,无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孩子需要鼓励帮助,但家长总是不耐烦地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如“不会做就别做了!”在这样的消极暗示下,孩子逐渐对活动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不愿做了。
方法:多给孩子一份关爱,激发自主意识
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他一起玩。比如放学回来跟他聊聊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讲故事,休息日多带孩子去户外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平时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块游戏、交流、沟通。
遇到事情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逐步激发他对活动的兴趣,让他越来越愿意参加各项活动。
三、父母过分严厉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尝试
一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态度过于专制,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大人的意见。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偶尔做错了事,就采取怪罪、批评的态度。有时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式,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胆怯的性格,面对很多事情想做却不敢做,生怕做得不好被大人指责。
方法:多给孩子肯定赞许,树立自信心
在家中营造一个宽松、平等、愉悦的生活氛围,经常问一问、抱一抱、亲一亲,和她一块玩玩,让她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减少恐惧感。
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她的行为,当她做对了及时地表扬她、鼓励她,让她得到肯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自信。当她做错了,家长要有一颗善待孩子的心,努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宽容的心态,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和过失,可以先用鼓励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绩,然后找出原因,鼓励她再去试一试。
在集体生活中遇到困难退缩时,要用鼓励的方法,克服胆怯,在集体中刷新存在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觉得自己被小朋友们和老师接受了,进而增加其对集体生活的热爱,逐步消除其胆怯和害羞的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用心解读孩子说的“我不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要让孩子口中的“我不会”成为一种逃避困难的借口、一种习惯性行为,要让孩子愿意参加活动,敢于参加活动,获得成长。慢慢的,不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可以循着一些思路把问题化繁为简。在以后的成长中,就能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难题。


1楼2019-07-10 09: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