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前吧 关注:12贴子:412
  • 2回复贴,共1

台杂记 | 我们村的"李有财"原创:滥竽斋主五台人2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台杂记 | 我们村的"李有财"
原创:滥竽斋主五台人2017-03-03

小时候读过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财板话》,日久天长,内容大部分忘记了,唯有"模范不模范,从东往西看,东头吃烙饼,西头喝稀饭〃这几句至今记忆犹新。这几句话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符合老百姓的口味,所以流传甚广。其实,象李有财这样的民间诗人,我们村就有一位,姑且称之为〃我们村的李有财。"
他的真名叫刘计槐,个子不高,容貌更不怎么样。由于经常抽疯,口角常留一些白沫。手腿都残疾,走路一颠一颠,乡亲们叫他拐计槐。别看其貌不扬,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脑子却特别聪明。乡间的一些奇闻趣事,只要他盯上,立马出口成章。就连我们这些读过几天书的识字分子也自叹弗如。
他的一些作品只是被村邻口头传诵,没有文字记载。我和他曾经在科研租共事一年,劳动休息时,逼着他说过一些。有些是从别人闲侃中听到,也就记下了只言片语。现在把能回忆起来的整理成文与诸君共享。
他的这些板话,大部分是针对村里的人和事而编。比如,有的生产队田地治理不好,他就编:尖尖蒿荒了,边边草锈了,茅庐塌在当地了,产量赔下雪片了。
针对某人喜新厌旧,他编道:喜鹊占了鸦雀窝,喜鹊笑,鸦雀叫,该咋了,再叉闹。
针对某人贪色,他编道:某某某,真能行,走天津,绕北京,见了姑娘就眼红。
针对父母要彩礼,编道:三担粮食五尺布,你是爹的摇钱树。……
这些板话随口一说,马上就流传开了,儿童们下学后边走边说,较之于那些文绉绉的诗呀词呀,更有生命力。可惜我那时不懂得收集整理,不然,也可以出一本"刘计槐板话〃了。
天不祐才,他比我大不了几岁,早早去世了,没子女,没遗产,留下的是人们对他的记忆和追思。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21 12:15回复
    再次阅读,仍觉新鲜。此类题材,各处皆然。缺乏搜集,令人慨叹。譬如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村头场院屋里来了一个讨饭的小孩,见什么,说什么,一编一套。晚上特意去看了看,果然如此,问他什么话,他总是用顺口溜回答。有人问他:“你家兄弟几个?”他答道:“树上的鸟,不喝喝(吃奶),一个兄弟俩哥哥。”其他都没记住,也没有再做“深入采访”,造成很大遗憾。


    IP属地:山东2楼2019-08-23 06: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