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吧 关注:5,858贴子:127,959
  • 0回复贴,共1

网瘾等问题的心理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袁运录

据悉,国内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竟然把催眠用于戒毒或戒掉网瘾,让我感到担忧和紧迫。
众所周知,催眠是解决潜意识的问题,不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然而,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心理问题,比如毒瘾,网瘾是在潜意识,因而这块成了治疗的标靶。
我个人认为,这个标靶只是烟幕弹,真正的敌人,真正的病因不在潜意识,而是人的思想意识问题。不是核心思维,也不是什么自动思维,而是思想认知层面。
催眠的目标是在无意识层面进行,完全忽略了人的思想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等。
如果方向错了,结果会怎么样?
因为催眠对准的标靶是不是真正的病因,故而治标不治本。这也是我国的现有正规的戒毒所或戒网瘾机构,没有取得实效的原因所在。
许多专家都说:“成瘾问题世界性科学难题。”
秋水理论是逆向思维,与现行心理学的主流观点恰恰相反。
我们先不谈观点,只谈疗效。
我想问下各位专家,现今的主流理论有没有真正治好网瘾或毒瘾的案例?
我觉得“治好”,应该是断根,而不是依赖药物控制,更不是这个月从戒毒所出来,下个月又进去。如此进进出出,谈什么治本?
当然,“断根”也并非一次性就恢复到与正常人(没有成瘾者)无异。真正意义上的断根,应该是允许 症状多次“复发”,比如毒瘾,已经积淀到人的潜意识层,并非一次性治疗就可以解决根深蒂固的“瘾”,要经过多次周期性脱敏消退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释放负能量补充正能量的过程。就如一座活火山,只有频频向外喷发能量,才能最终回归平静,变成无害的死火山。
只有识破成瘾问题的真相,才能发自内心允许症状的复发,包括允许由此带来的各种伤害。就如孕妇频频被胎动所伤害,之所以完全接纳之,是因为孕妇知道这是做母亲都必须经历的磨难。故而欣然接受。我们的许多专家喜欢从症状去下手,认为只有把问题的症状消灭了,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多么幼稚的思维。
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症状性治疗,治标不治本。因此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转向引起症状的“根源”下手,甚至试图从人的生理结构和遗传基因下手。
实际上,这些所谓“根源”,其实都是问题的浅因,并非真正的病因,我的序列文章《论心理治疗的因果关系》已经做了详细分析。这里就不重述。
话说回来,如果成瘾问题不能断根,我们的治疗就没有真正意义,而只是暂缓。就如用安眠药维持睡眠一样。
仅仅用世界性科学难题为托词,来掩饰学术研究的方向错误,推卸责任,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不能闪烁其词,更不能遮遮掩掩。许多问题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科学难题,是因为主流的思想理论都在误导患者和公众,掩盖真相,故而导致真正的敌人“逍遥法外”,如毒瘾问题,网瘾问题,赌瘾问题等,因此才成了世界性难题。
对成瘾者,如果我们的心理专家能从思想层面去剖析和疏导,再从潜意识层面去冲击去作为(比如催眠、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即认知疗法+经典的行为疗法,可否标本兼治?
道理与方法是什么?
下面我尝试用秋水理论阐述下成瘾的心理问题。
人的欲望一次次得到满足后,就会成瘾。如烟瘾、酒瘾、毒瘾、毒瘾、手淫癖、洁癖等。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掺入心理因素(如恐惧、自责、耿耿于怀),就容易发展成强迫性的“瘾”。
开始成瘾,是人们渴望并且符合人的意念;强迫性成瘾是违反人的意念,并且令本人感到恐惧焦虑的。换句话说,普通成瘾是人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而成瘾;病态性成瘾是害怕成瘾(如担心成瘾会导致堕落、影响身心健康、影响自己的名利和前途等)而成瘾。前者是单一趋向(即渴望)的问题,后者是趋避(想与怕)发生冲突的结果。
既然成瘾原因不一样,改变的途径自然就不一样。前者可参考行为习惯而改之,后者则属于强迫症问题,并非人的意志力所能改变的反习惯问题。许多成瘾问题之所以越改越糟就是这个原因。
人类的欲望,如吸毒,一次次得到满足,就会不断强化,就会成瘾,并且不断泛化,不断敏感。
人类的恐惧,如社恐,躲避现实,得到满足,不断强化,不断泛化,越来越敏感,最后就会自闭,甚至抑郁。
吸毒、游戏等成瘾问题,个体开始都是抱着好奇心和游戏心态。到最后,如发展到欲罢不能时,就会变成强迫。
现实生活中成瘾问题,包括两种:
一类是没有改变的必要的生活习性,个体自己也不希望改变,并且乐意而为之。这类成瘾就不成为问题,也更没有必要去研究。
另一类是成瘾已明显成为个体的精神负担,本人时刻都想改变之,想从中间解脱出来。但结果总是屡战屡败,作茧自缚,本人已无法逃脱“瘾”的魔掌。这就需要获得帮助。
我想值得心理专家关注的应该是第二类,而不是第一类。因为第二类极有可能发展为强迫症,也就是精神问题。
只要我们掌握成瘾问题的“道”,才能照此道,找到适应的方法。
就如大禹治水,先认识“水往低处流,黄河东去”这个天道,才能找到相应的方法——疏而不堵。即从河的侧面下手,形成两面夹击的黄河大堤,来保护两岸百姓。这就是依照“道”,制订的“法”。这样的方法,浑然天成,我把它叫道法自然。
此“法”,非彼“法”——古代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里的“法”。老子的“法”是动词,意思是效法;笔者讲的“道法自然”种的“法”,是指技术和方法。只有原理和方法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自然。
结束语
伟人曾说,做任何研究,都不能照搬外来文化,也不能完全依靠古人的思想,要有创新,有新思维。这就是创新思维和逆向思维。
中国人的精神问题,应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解决,而不是照搬西方文化和西方的心理技术。
可惜,当下国内许多专家或学者,其实并不真正具备某个领域的“专家”之称。因为他们几乎都是照搬别人的东西——教科书里内容。如此教主义,何谈独创理论或观点?没有自己独立观点或思想的学者,又怎么能配得上“专家”这一称谓?
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国这些年花费巨资引进的心理技术、设备和心理科研技术人才,包括国内培养的心理技术人才,基本停留在学术研究和交流却治不了病的理论家。
高手在民间。心理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值得人们家深思。
为什么我们的专家学者,在与各种疑难疾病的作斗争却屡战屡败的事实面前,不愿意低下头颅,虚心一点向民间高手学习?或者做些交流,而非得浪费纳税人的钱去做毫无意义的研究呢?
选自作者专著《情绪心理学》(袁运录著),以上图片全部采用网络。


IP属地:江西1楼2019-08-31 1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