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62,660贴子:1,240,507

南宋对金称臣?不可妄下结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一般以为在绍兴和约后,南宋向金称臣,便成为金国的臣属,却没有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出处,合理性等。很多人不知道,也没想过,宋朝的将军们前脚刚把金国打的屎都出来了,后脚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合情合理吗?不过历史是讲究证据的,你要是说秦桧卖国贼和宋朝官家就那尿性其实也没辙,但如果有史料证明就可以重新探究。
首先南宋向金称臣仅是金史中的记录,而宋史中没有记录,这就涉及到“孤证不立”了。按理说,《金史》与《宋史》都是元朝人编的,没有道理为一个被灭亡还被打成“南”的古政权有所隐瞒。所以如果宋朝确实向金称臣,没理由《宋史》里没有记录。由于没有其他的史料或记录的相互对照,南宋向金称臣其实不可妄下结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想,由于金国人是“汉”,比宋朝的“南”要高级,所以蒙古人在编辑《金史》的时候可能会有倾向性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07 20:15回复
    2.为何《宋史》没记录。
    假设南宋真的对金国称臣,这样大的事情不说正史是否会因为“羞愧”而不愿记录,那其他的载体呢?如果宋朝真的对金国称臣,第一个暴跳如雷的就是倔脾气的史官,宋朝皇帝可不像清朝皇帝那样能把史官的倔脾气杀没了。别的不说,后来金国与宋朝又开战了,宋朝的官员应该会拿被迫臣服的例子来迫使皇帝坚定北伐的信心。但后来的宋朝官员却好像没事人一样,仿佛称臣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倔脾气的史官一定会把这丢人的事件记录下来,后来主战派官员也会拿称臣的事情说事,但为何除了金史,宋史以及其他的诗词歌赋等载体并不存在南宋对金国称臣的消息?这里先留个问题,后面再慢慢探讨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07 23:34
    回复
      首先,元人修宋辽金史总共只用了两三年时间,而且是在宋史作为整个二十四史最长的篇幅的情况下,这是因为他们全是照着搜集到的官方档案直接照抄的,压根没做史料辨析,所以速度奇快无比,当然因为抄的速度太快也有诸多前后矛盾之处,不过你要说他们有什么情感偏向或者故意作假什么的,那真是高抬他们了,人家哪有那个时间
      其次,宋金双方在隆兴和议交涉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南宋要正名分就是取消称臣的意思,为了这点甚至可以在疆土和岁币上吃亏,最后也的确做到了这点,称臣改成称侄了
      太府少卿总领四川财赋王之望言于宰执曰伏闻金人改图愿修旧好遣使叩关将至阙下近狭西伪都统者亦揭榜令其将士毋得交战以待讲解察其上下之意和议甚切盖和议不定则必有内忧不独惧我师之致讨而巳国家以生灵为念固应许其自新有如三事所宜审处一正名分二减币聘三画疆界
      是日金国报登位使高忠建等入国门始忠建责臣礼及新复诸郡迈以闻且曰土疆实利不可与礼节虚名不足惜也礼部侍郎黄中闻之亟奏曰名定实随百世不易不可谓虚土疆得失一彼一此不可谓实议者或有言土地实也君臣名也趋今之宜当先实而后名乃我之利权兵部侍郎陈俊卿曰今力未可守虽得河南不免为虚名臣谓不若先正名分名分正则国威张而岁币亦可损矣
      最后,两次绍兴和议对于金朝来说实质上就是废黜刘豫伪齐,而以南宋来代替,完颜昌和金兀术的分歧在于是否要把河南陕西归还南宋,但对于南宋必须称臣如伪齐例是没有分歧的
      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说的够清楚了
      绍兴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 郎枢密院编修官臣胡铨,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于皇帝陛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敌。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金人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08 08:00
      收起回复
        修史其实就是整理前朝的资料,一种可能性是南宋感觉这个事儿是件很耻辱的事情所以不让史官记录在册。所以历史的研究你不光得研究宋史,金史,还得研究同时代的笔记。以及更多的史料去论证。在我看来宋向金称臣的可能性比较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08 08:43
        收起回复
          3.什么是称臣
          称臣就是把自己的国家变成朝贡国或附属国,放弃自身的大部分主权变成敌国的势力范围。我们可以以明朝的朝鲜国为例,朝鲜是明朝与清朝的第一附属国,受明朝的各项保护,包括且不限于军事保护。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朝鲜扛不住了,向明朝求援。而明朝也毫不犹豫地向朝鲜派出援军,打退日本人,这场战役史称抗倭援朝战争。而到了清朝甲午战争前后,朝鲜出现了农民起义军,自己镇压不下去向清朝求援,是的农民起义军这样的内政问题也可以向宗主国求援。
          而我们知道,宋朝和金国自开战以来就基本没歇停过,没有和平,顶多是20年的休战。前脚刚签个和约,十几年后和约就失效或被金国撕毁,差不多就这样的情况。我想一个附属国,怎么就值得宗主国这样大动干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9-08 09:42
          收起回复
            4.什么情况下会称臣。
            以朝鲜王国为例子,迫使一个国家变成附属国,朝贡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悬殊的实力差距,就像中国与朝鲜那样的差距。同时附属国的文化还必须与宗主国有比较多的相似处但也要有不少的差异,这样宗主国便难以在当地直接进行统治,便选择在当地培养附属国来进行控制。
            先说悬殊的实力差距,但对宋朝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虽然金国气势汹汹,但宋朝也不甘示弱,在多次战役中把金国打的头破血流。从领土上看,金国与宋朝的领主面积差不多,但宋朝有江淮苏杭这样的经济重心地区,论领土宋朝反而会占有优势。论经济,被宋朝全方位吊起来打。所以金国唯一的优势,只能是头铁。
            然后是文化属性差异,文化属性差异必须刚刚好在一个很巧妙的区间内。差异大附属国的人民宁死也不愿意当你的仆从,这样的附属国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给你搞事;差异小直接统治也毫无压力,建啥附属国。
            无论是实力差距还是文化差异,宋朝都不具备向金国称臣的客观条件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9-08 10:03
            收起回复
              除了实力差距以及文化差异,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历史恩怨。朝鲜是明朝扶持起来的王国,双方没有严重的历史恩怨,可以和和气气地相处很长的时间。宋金战争那掐的叫一个分外眼红,金国甚至都不管蒙古人,契丹人,把主力都调往南方打宋朝。这样的历史恩怨你说宋朝愿意向金称臣,最不济等那些卖国贼全死了就直接作废。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9-08 10:13
              收起回复
                5.称臣,表面功夫,文字游戏
                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朝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可能性会向金国称臣。秦桧等人权倾朝野一手遮天但在外面早就民怨沸腾,宋朝的主战派将领被清洗但宋朝的军队还在,要是逼急了赵构重新启用主战派将领金国还是打不过。可以说,由于金国的实力没有能对宋朝形成降维打击,宋朝实际上是不可能向金国称臣的。
                但金史中又为何记录了宋朝对金国称臣了? 但是再考虑到在宋朝并没有谁刻意提到对金国称臣的事情,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依据能十分有力证明宋朝对金称臣。所以我们可以大胆进行推测,宋朝对金国称臣,其实只是表面功夫,文字游戏。再联系一下宋朝对金称臣的经过,发现除了称臣,就没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裁军、驻宋大臣、交换人质等。由此可以推断,宋朝对金称臣只是表面功夫,文字游戏而已,不是说我叫你声爹就能继承你的遗产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9-08 11:16
                回复
                  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此所以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
                  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后为快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9-08 11:19
                  回复
                    臣构言,既蒙恩道,许备活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谴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9-08 11:19
                    收起回复
                      绍兴和议(1141)之后,因为金宋两国约为君臣之国,宋给金的外交文书称“奉表”,金给宋的外交文书称“诏书”。此外,宋朝给金朝的外交文书中,“大宋去大字,皇帝去皇字,书用君臣之礼,有再拜等语。”还有,宋金使节往来,可传呼宋朝皇帝之名,却不能传呼金朝皇帝之名,而只能传呼金朝皇帝的庙讳御名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宋朝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9-08 11: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