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吧 关注:198,208贴子:6,152,432

张无忌对待周芷若和赵敏的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在天涯上看到一个说法,看后真是笑死我了,分享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倚天书里张无忌和赵敏同处一室,不管语言多甜,摸脚调情,亲嘴说生娃娃给她爸看,但亲完后把赵敏扔床上后就自己练功,九阳神功运转12周天,到后半夜才歇。赵敏在床上滚来滚去。。。
但反观周芷若,只几字--两人依偎在一起,直至中霄,风露渐重,才各自回房休息
我想任何有脑子的人都分的清张无忌是亲周芷若,疏赵敏的。


IP属地:上海1楼2019-09-13 12:49回复
    赵敏在床上滚来滚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9-13 12:52
    收起回复
      同一件事,都是因与一个姑娘暧昧,另一个姑娘跑丟了,而心怀愧疚。
      赵姑娘丢了,张无忌脑袋里是各种形容词……什么无论如何,此心不渝,天涯海角,绝不渝盟……但行动呢?他上树睡觉了,后面还和姑娘拉着手慢悠悠的在山间漫步聊天
      周姑娘丢了呢,既着急,又自责…可没那么多形容词。但行动呢?大都城内各处寻找,连客栈,寺观,城郊,村居也都找了,直到天色大明…回来后的心情就一个词:心乱如麻………马上又派遣明教兄弟全国再去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13 13:25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赵敏多次想和张无忌亲近都会受伤,比如被九阳震破嘴唇,而周芷若就不会,周芷若感受到的九阳是暖暖的,也就是说九阳神功是自动保护周芷若的,而自动防御赵敏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9-14 03:15
        收起回复
          急什么,一手一个,一个都跑不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14 08:18
          收起回复
            别yy了赵敏和张无忌天生一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14 12:43
            收起回复
              这个也挺好玩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9-14 16:46
              收起回复
                鹿夫人赵敏、马夫人康敏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9-14 20:31
                收起回复
                  对芷若很尊重,不会轻慢她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9-14 23:46
                  回复
                    我不管张无忌喜欢谁、跟谁在一起,反正我喜欢周掌门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9-15 02:11
                    回复
                      关系容貌的描写。
                      声明下,这些截图都是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侵删。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9-15 09:43
                      收起回复
                        其实每一部金庸的武侠小说,男主人公追求的都是求不得的那位,而最后走到一起的都是倒追的那位,金庸笔下的赵敏,原型应该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枚,他们相遇也是因为在一起电梯故障里,是不是和张赵在在地牢里相遇很相似,然后赵一个劲倒贴,金庸和朱枚开创 明报,朱枚为了金庸,宁可典当首饰,可以说是患难的人,是不是又很熟悉?但是金庸的心里一直忘不掉夏梦,周芷若的原型就有夏梦的影子,女神一样的面容,求不得那种的女人,周对张的伤害,正是金庸对夏梦的真实写照,最后书的结尾,张对周说,我不知如何报答你之类的,和敬重的话,夏梦对金庸也说过敬重的话,金庸在倚天中把这句话让张无忌还给了周芷若,但是张无忌从爱情上和行动上一个劲倒贴周,原文里写了很多,也许婚姻快到了7年之痒,要出现裂痕的时候,金庸想的是爱情和婚姻本质是什么,周芷若欺骗张,多次伤他不轻,最后变得很坏,但张还是爱周,倒贴周,连重话都不敢说等等,赵敏呢,对张好的不行,但是张还是抽他4个耳光,差点掐死他,为什么反差怎么大,主要是这本书反应金庸的情感路线,婚姻重爱情还是恩义.为什么怎么说,张和周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张和赵建立在恩义上,朱枚典当首饰支持金庸创办明报,最终金庸认为婚姻应该重恩义,这也是金庸的选择,和小说里张选择赵是一样的,但是过了几年后,金庸老先生只有在“倚天”里发问婚姻中爱情还是恩义,到了新修版里,他有了更多感悟,婚姻重爱情而非恩义,才会让周芷若把话喊出来,过了10年8年,心里就只有我,舍不得我,其实金庸每一部小说,都是自己的情感经历在里面而非胡写,要不然也不会金庸为了芷若改了那么多次结尾吧,毕竟是爱芷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09-15 10:09
                        收起回复
                          LZ说的是谁亲谁疏。。这和在一起关系大吗?
                          整本小说中你能找到张无忌不想和周姑娘在一起的话吗?不想在一起的举动吗?张无忌甚至连周姑娘都变“宋夫人”的情况下,想宋青书死,再把周姑娘夺回来。知道周宋没一点儿关系后,连韩兄弟的丧事都不理了,快速的、亲自自把宋青书送上武当,送上绝路。。。这份执念,全书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吧。。
                          不想和赵姑娘在一起全书还是挺多的。。。除了丐帮到客栈那一路上的你走吧。。不要跟着我。。到山林路遇到王保保,你跟你哥哥走吧。你劝劝你令妹吧。你把我义父的下落告诉我吧。我没有挟持你妹妹,我跳开表示我是清白的。。还有那第三次小酒馆中的分手三要素(我有人了,你是好人,忘了我吧)
                          整个场面都是赵姑娘在主动(你这么说我,撵我走都为我好,你没打死我都是对我好;要救你义父,就得先救我;小淫贼,我恨你),张无忌全程都在被动或无奈,到关键时刻,他就在打哈哈。。。至到书末都可以二人独处了。他却在神色不乐。。。
                          有时候看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中的地位,其实很简单。。
                          当那个人出现危险或可能处于危险之下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将这个危险源放大。越想越着急,越想越担心。是绝对不会找任何理由让自己心安的。。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全书你可以实打实的看出对待义父、对待周姑娘就是这样。。有时候当二人同处于危险之中时,周姑娘甚至凌驾在义父之上。。
                          全文中张无忌对待亲人有个特点:天然的规避她/他的错误。下意识的规避她/他的错误。
                          所以他才会有:妈妈犯了错误,但妈妈始终是妈妈;这件事是义父做的,那就不算数了;当各种苗头转向周姑娘时,他都会天然的转移。才会有这里有五个人1没做2没做3没做那就是4做的;表妹固然命苦,但芷若内心深受折磨,所受痛苦未必比表妹少。。这些想法。。
                          全文中张无忌对待亲人是还有个态度:就是一拳一脚也不会加在她身上。
                          这是贯穿始终的一句话。。因为不管是她/他犯了错,还是没犯错,就算是知道她/他犯了错还是会下意识回归到上一点。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
                          但对赵姑娘在方面确实弱了许多。。。。因为他在找理由了。他确实是在找一个心安的理由;他会揪着一个问题揪到对方为他做出重大牺牲后,他还会再揪着问一次;他打了她,而且打的真的很狠,会在她掉落悬崖后向相反的方向走。会拿她当暗器。。后两点可以随着时间和事情的结束慢慢转变。。但第一点太可怕了。。他能找一次理由。。就能找第二次。。第三次。。
                          所以后记中才会出现那句为了明教不得不独自回中原。。。为了明教。多么冠冕堂皇、让人心安的理由啊。。
                          说到底他还是把她定义为更随。而且这个跟随的人还能帮忙生娃娃。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娶”,或者“拜堂成亲”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切实的承诺。。跟随是个啥?。。书中赵姑娘从34章到书末一直想要的是什么?
                          书中张周与张赵的对比太多了。。
                          当周姑娘说你喜欢的是赵姑娘,他内心会突然回闪“对呀,我喜欢赵姑娘”,但周姑娘一个转身,他就把她拉住了抱住了,越抱越紧。。那一段段的情话简直是信手拈来。。赵姑娘哪去了,不知道。。反正脑子里是闪没了。。。
                          当赵姑娘说你看你这么做对方怎么会不生气呀。他内心会突然回闪“对呀,我俩明明是有情的” 赵姑娘一个转身走了。。他还在石头上呆呆的望着月亮(天上的月亮,就是我俩的证人)想到了他与周姑娘的柔情似蜜,想到难以自已。。赵姑娘又哪去了? 反正还是闪没了。。。
                          称呼的转变。
                          张无忌从周姑娘转变成【芷若】。中间是没有一丝犹豫的。就算后面的“宋夫人”,他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喊着【芷若】。这是爱情。。
                          赵姑娘呢?当她做完重大牺牲后。他还是叫她【赵姑娘】。。是她提醒了一句,我已经不是朝廷郡主了。这时你还叫我赵姑娘吗? 你心里还是当我是妖女吗? 至到得知了义父的具体下落后。。出于【感激】。。【敏妹】这个词才出现。。这是恩情。。
                          PS:小说中张无忌从来没有叫过【芷若妹妹】和【敏敏】,【妹】这个字在金庸小说中是个死穴,中枪的太多了。。
                          其实这些事情。。书中的赵姑娘 比谁都清楚。。通过各种的事件,她知道她左右不了,也改变不了周姑娘在张无忌心中的地位。。所以她才会把周姑娘叫周姐姐。。她才会想到【周姑娘所作的一切其实都不算个事。。他俩还有婚姻之约,他不是弃信绝义之人】。书末证明了张无忌确实是这么想的。。。她才会说【是不是我去了蒙古过后,你就去找她,地久天长,你还是会和她在一起,把我抛到脑后,想也不想了】。书末还没启程了,结合后记谁知道呢?。。。只是她的粉丝想不透罢了。。
                          书末周姑娘是笑着出现的,她全程笑嘻嘻的,是没有压力的。她手上没有任何的筹码,但她却能让张无忌手中画眉的那支笔掉落了。能让张无忌翻窗快步与她并肩而行,能让张无忌承诺一辈子不与赵姑娘成亲。。
                          过了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只会不舍得我。。 十年八年是一个过程,书中还有个十年八年,张无忌亲自将它改为了三年,又亲自将它改为了马上。。
                          到底谁是刻在石碑上的字,谁才是刻在心头上的人。。。


                          IP属地:广东19楼2019-09-15 10: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