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36,432贴子:3,343,716
  • 1回复贴,共1

李清照《夏日绝句》当写于金以臣宋告中外之次日立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清照的一首诗,明代《诗女史》卷十一录: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代《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明代《名媛诗归》卷十八录:
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上面可知,李清照的这首诗,明代即已经衍化成2个不同的版本,题目一作《乌江》、一作《夏日绝句》。正文前2句,一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作“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后2句,2个版本相同,皆为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无论哪个版本的正文,皆不言及夏日,(项羽乌江自刎发生在夏历十二月、冬季,非夏季。)故:后人不可能根据诗的正文另起题目为《夏日绝句》,也不可能直接由题目《乌江》衍化为《夏日绝句》,李清照的这首诗原题目应就是《夏日绝句》,夏日乃此诗创作时间;题目《乌江》,应是后人根据此诗的后2句而另起题目为《乌江》。到了清代,此诗又有1个版本,题目作《夏日绝句》,正文则与《诗女史》所录相同,成为此诗现在流行版的本,此不赘述。李清照的这首诗,虽后两句写项羽,但并非为特为歌颂项羽而作。但中国的文人,从司马迁到当代的众多学者,往往有极深的项羽情结,后世文人往往视此诗为李清照献给项羽的赞歌,如当代著名历史学者王立群就这样解读李清照的这首诗:“诗题叫乌江,那就说明这首诗一定是写楚霸王项羽的;李清照在这首诗中间说,一个人活着,就要像项羽一样当人杰;‘人杰’、‘鬼雄’这两个最美好的词,李清照都给了项羽;前两句是赞扬项羽,后两句说明我为什么要赞扬项羽;杜牧、王安石、李清照都写相同题目的诗,李清照《乌江》立意极高,远远高于以咏史出名的文学家杜牧、政治家王安石,高于所有歌颂项羽的文学家。”(王立群在中央电视台《中华经典》节目讲解鉴赏李清照《夏日绝句》)
宋庄绰《鸡肋篇》卷中载:“时赵明诚妻李氏清照亦作诗以诋士大夫云:‘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又云:‘南游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后世皆当为口实矣。”而庄绰却只字未提及更为震撼人心的“生当为(作)人杰,死亦作(为)鬼雄。”合理的解释应是庄绰《鸡肋篇》完稿时,李清照《夏日绝句》尚未创作发表出来。庄绰《鸡肋篇》自序署明:“绍兴三年二月九日”,这是书稿初成时间,书中多记绍兴元年前后事,最晚及绍兴九年十二月李光忤秦桧事,为书稿初成后续写。大略判断:李清照《夏日绝句》创作时间在绍兴九年之后。
徐培均教授考:“此诗当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四、五月间。据清照金石录后序,赵明诚‘建炎三年己酉三月罢(建康),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位于建康(今南京)姑孰(今当涂)之间长江北岸,为清照舟行必经之地。赵明诚于本年三月罢守建康,当于夏四月以后启行,其经乌江,亦当在四、五月间,故绣水诗钞题作夏日绝句。”(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徐培均这里所写的《绣水诗钞》,于清道光乙巳年由章丘文人吴连周等编纂。徐培均故意掩盖此诗题目明代作《夏日绝句》多于作《乌江》的事实,言晚至清道光乙巳年此诗才“题作夏日绝句”,实际上是有意将此诗题目以《乌江》为正宗。
颇疑徐培均考证失实,乃不厌恶其烦而细考之。
审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原文“建炎三年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正解应为: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春”字之后、“夏”字之前,文字所述行踪时间应在春天范围内,亦即李清照夫妇开始打算“卜居赣水上”时仍在春天,“夏五月”才从“姑孰”(或某地)“至池阳。”而徐培均删原文“春”字,解“三月罢,具舟上芜湖”作:三月,罢建康守,四月后,具舟上芜湖。显然曲解李清照原文本意。
再考史实,导致当时赵明诚遭罢、不用的原因是“缒城宵遁”事,赵明诚“缒城宵遁”事发生在建炎三年二月甲寅(初五),(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
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结合《金石录后序》记载,可推知赵明诚当时不是被罢建康守,而是被罢“移湖州”、不用。《金石录后序》又记载:“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可知赵明诚遭罢、不用后两个月,又获任命,惜未到任即病逝,年仅49周岁,独留时年48周岁的李清照孤身成嫠妇。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杭州发生“苗刘兵变”,赵构被逼“禅位”给3岁的儿子赵旉。四月初一,兵变被平定,赵构复位。兵变期间,朝廷已经陷于瘫痪,苗、刘又都是大老粗,面对各地将领纷纷勤王平乱,焦头烂额,而皇帝幼不更事,不可能有议罢官员之事。故,赵明诚“三月罢”当发生在三月初一至初五。杭州至建康大约290公里,朝廷的文书从杭州骑马送达建康,一般速度只需3天,若加急,不用3天,算来三月初九之前赵明诚就接到了罢官文书。赵明诚被罢、不用,脸面尽失,可以说很难继续在建康城多呆1天了,几乎没有可能拖到四月之后才启行。从建康至乌江也就几十公里,乘船用不了两个时辰就到了,而该年宋纪元历四月十二才立夏(平气立夏,宋历用平气),即使四月初八之前启行,到乌江上岸滞留3天,也会在立夏之前离乌江而去。建炎三年,李清照夫妇若有吊项羽庙事,当在春天,在夏天的可能性极接近于0。徐培均、王立群等指此诗乃李清照在乌江吊项羽而作,殊不足信。
哪么,李清照《夏日绝句》创作于哪一年的夏天呢?笔者查考史籍,《金史·本纪第四》载:金皇统二年,“四月丙寅,以臣宋告中外。”《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一百二十五》亦载:宋绍兴十二年四月,“丙寅,金国以臣宋告中外。”金国所谓“中”,是指金国本国,时金国掩有中土,所谓“外”,指与金有使节往来的宋、夏、高丽等国家。四月丙寅之次日四月丁卯为是年宋统元历立夏(平气),笔者以此为线索思考,认为:此诗题目标明夏日,而正文却与夏季节候毫不相干,似乎文不对题;故而推测:此诗题目所写的夏日,并不是从节候的角度泛泛而指夏季的日子,而是从历法纪日的角度,特指写此诗当日为当年立夏日,《夏日绝句》为立夏日写的绝句。此诗具体创作时间很可能是绍兴十二年“四月丙寅(初三)”之次日丁卯(初四)、立夏日,对应公元1142年5月1日。
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的时间是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其中一项表面上重要的内容就是宋方以杀岳飞、向金支付巨额赎金并承诺年年纳贡、向金割让大片领土,换取金国放赵构生母韦氏扶赵构生父徽宗灵柩归南宋,为此,主和官员们纷纷称赞赵构“孝德”,这也成了南宋朝廷屈辱卖国的道德遮羞布。赵构生母韦氏扶徽宗灵柩南归的出发日就是绍兴十二年四月丁卯、立夏日,这应是宋与金和谈中宋方提出、金方应允的。金国囚禁宋徽宗、钦宗二帝及眷属的地方为五国城,位于今黑龙江依兰县城西北部,全年寒冷时间长,暖和、热的时间短,现在东北有钱人都还纷纷往海南岛跑。宋方应是有意选择立夏日、天气转暖之时,让韦氏扶徽宗灵柩开始南归。南宋不可能将绍兴和议全部内容公开,但却可以将金国将于立夏日放韦氏扶徽宗灵柩南归作为好消息公开。
《宋史·本纪三十·高宗七》记载:“(绍兴十二年),夏四月甲子朔,遣孟忠厚为迎护梓宫礼仪使,王次翁为奉迎两宫礼仪使。丁卯,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显然,四月甲子朔之前,金国已提前把将于四月丁卯释放韦氏扶徽宗灵柩归宋的消息告知宋方,宋高宗才会派人北上迎梓宫、皇太后于南归途中。
李清照写《夏日绝句》的历史背景,极大可能是屈辱的绍兴和议执行中、南宋君臣一片庆贺声中。李清照在悲愤交加中,写下这首震古烁今的爱国诗篇《夏日绝句》!这首诗是李清照在临安城直指南宋统治者丧失气节、屈膝无耻,而借用3个典故:春秋末文子《文子·上礼》“人杰”、战国末屈原《九歌·国殇》“鬼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乌江自刎,而非在乌江向项羽献赞歌来影射南宋统治者丧失气节、屈膝无耻。
注:本文写到的:建炎三年四月十二,宋纪元历平气立夏日;绍兴十二年四月初四,宋统元历平气立夏日。是查寿星万年历,并分别经本人和百度贴吧农历吧的老师动手计算得出。


IP属地:广东1楼2019-09-15 10:13回复
    李清照研究,现存资料中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落款时间是否错误。
    二、《投内翰綦公崈礼启》是否托名伪作、是否被人窜改过。
    三、南宋岳珂收藏的《蔡忠惠赵氏神妙帖》跋(缺名)中叙“老妻”事与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自叙不符。
    关于问题一,见鄙人《<金石录后序>落款年无误、月无误、日无误、时辰无误》。
    关于问题二,见鄙人《<投内翰綦公崈礼启>的真正作者不是李清照,而是阴毒文人胡仔》。
    关于问题三,见姜荣刚《<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考——兼论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金石录后序>的真伪问题》。


    IP属地:广东3楼2019-09-15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