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吧 关注:135,849贴子:1,170,949
  • 23回复贴,共1

请问全真和正一的区别在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问全真和正一的区别在哪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7 00:25回复
    内到外,外和内一起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7 01:34
    收起回复
      道教正一、全真基础知识详解,别再被假道士骗了!
      道教主要分两派,正一派和全真派。
      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追荐为主要宗教活动。
      “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统万”、“真一不二”。
      全真派道士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
      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加入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后称道士或道教居士,有的住观,有的居家修行,有的可娶妻成家立业,有的提倡单身,有的除斋期外可以茹荤、少量饮酒,有的主张全年斋戒。
      皈依,皈,同“归”,如河流归于大海,依,是依从、依止的意思。也就是一切举止、动念,归于大道、依凭正法。
      第一皈身,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皈依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皈依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正一派在皈依之后,想要更进一步成为道士,就要传度。祖师设教传度,必有传度之秘。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传度牒文上明确写道:“凡属修士,应就祖师名下传度,用以弘道宣化,济世利人,皈依行持。”可见传度之重要。传度更是自古以来就作为正一派弟子正式入道修行的标志。传度之后,方赐三山滴血法名,经文,法器。
      道教授受法箓,自太上以降、祖天师创教以来,即成道教之传统。授箓之后,才可被称为法师,才真正在上界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兵将护卫,登坛行法。未经授箓的传度弟子,只能借师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师父要授箓过。
      道教授箓是特有的宗法传承体系。一是箓为道士应持之典和行法的凭证,授过箓之后,才有神职道位,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二是道士羽化后,即可凭箓位功德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其意义如下:
      一是法天地、敬祖宗;
      二是明师承、皈三宝;
      三是受戒律,发誓愿;
      四是颁法职、宣教化。
      授箓法坛又有箓坛三大师和护坛六大师,分别是:
      箓坛三大师:传度大师、监度大师、保举大师。
      护坛六大师:护法大师、护经大师、护箓大师、护戒大师、护坛大师、护道大师。
      现在天师府所传法箓大概有如下几个品级: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为正六品、七品衔。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为正四品、五品衔。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为正三品衔。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为正二品衔。
      (5)晋升《上清大洞经箓》,为正一品衔。
      并且规定升授和加授者,须凭道功德行依阶升加,按传统规定,每三年可晋升一级,若无功德不得升迁,但功德超群者,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可破格升授。妄欲升迁,反遭天谴。
      下面摘录的这一段文章,能够充分说明授箓的重要性:
      《三洞修道仪》说:”授正一籙后,方可以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奏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所以凡主持斋醮的道士,必先求授法箓以正道位。
      《正一文科戒品》对箓的作用解释说:“总统天地一切神鬼,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达通神仙,莫先乎正一。”
      因为受箓之后,箓牒中拨付受箓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因厄。未经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真道士,首先要经过三到五年的磨炼,这个阶段,主要是师父考验和磨炼徒弟的心性。三五年无大过,可以学习基本礼仪、规矩,受三皈五戒。持戒精进,可以拜先生,学习《早晚功课经》。经典熟悉,可以正式请冠巾。请过冠巾,才是正式的全真派道士。
      请冠巾又称“小受戒”。一般,至少必须具备度师、冠巾师、拢发师“三师”在场,举行《冠巾科仪》,超拔一切冤亲债主、本音门中先远三代宗亲,跪诵《皇经》等。度师即为自己取法名、传法脉、接引自己的皈依三宝的师父,是法身父母。梳发挽髻者称拢发师。
      目前,全真派主要是邱祖龙门派的律宗,律宗修道之阶次是以传受戒律为标志的。道教全真派认为受得戒律才是合格的出家道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积功归根五戒》、《虚皇天尊初真十戒》、《太上老君一百八十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全真派成立,邱祖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王常月祖师又创立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
      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因十方丛林的方丈专门负责开坛演戒,解说戒律,传授戒法,故有此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17 12:11
      收起回复
        修行方式 全真出家修行 正一在家修行 体系 全真主流丹道 正一主流存神练气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18 22:26
        收起回复
          全真是以空入道,也就是断除以往的因果。正一以德入道,也就是多积功德而得道成仙。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25 15:02
          收起回复
            一个修仙,一个当道士...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3-10 22: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