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肃皇贵妃吧 关注:730贴子:16,175

【史料录入】孝敬宪皇后病笃移篝崩逝畅春园,敦肃皇贵妃薨逝圆明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己丑。皇后病笃。移驻畅春园。上亲往看视。逾时回宫。未刻。皇后崩逝。上痛悼不已。又欲亲临含殓。诸王大臣等、恳请节哀。并停止亲往。上勉从之。
【解析】康熙朝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俱崩逝于坤宁宫。孝懿仁皇后崩逝于承乾宫。都没有病笃移篝。雍正常年在圆明园处理政事,圆明园在当时就犹如紫禁城宫中一样。孝敬宪皇后病笃之后,雍正把孝敬宪皇后移驻畅春园。之后孝敬宪皇后在畅春园崩逝。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24 08:37回复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乙未朔。上驻跸圆明园。
    (初三)丁酉。上回銮进宫。贵妃年氏以不怿留圆明园。
    (初八)壬寅。上率皇后诸王大臣赴马兰峪。恭行圣祖仁皇帝三周祀典。告祭孝庄文皇后安奉吉期于享殿。
    (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己酉。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朕办理机务,宵旰未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皇贵妃薨。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尚书、精奇尼哈番及四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
    上谕。天申(弘昼)、福慧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弘历)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奠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是年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竖红椿及建城垣卫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又上立寿陵于房山。因地内皆砂。遂另卜地于易州。后之祔葬泰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24 08:38
    收起回复
      【解析】因为康熙三周年大祭祀又逢孝庄文皇后永安地宫之大事,所以雍正先进宫然后率皇后妃嫔文武百官等赴马兰峪祭祀。贵妃年氏不怿留在圆明园。之后雍正十四日晚上进宫,第二天下旨晋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然后斋戒准备冬至祭天大典。十八日祭天大典结束,停第二日文武百官朝贺赶赴圆明园陪伴皇贵妃最后一段时光。直到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逝圆明园,除了下达两道谕旨再也没有处理政事的记载,要知道雍正是出名的勤政皇帝。敦肃皇贵妃薨逝之后,金棺也是安奉圆明园。二十八日敦肃皇贵妃金棺奉移十里庄殡宫,雍正派弘昼看着福慧,不让福慧去送葬。让四阿哥弘历率王公文武百官去十里庄殡宫依例行礼。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24 08:38
      回复
        赞赞帖子。还一直有谣传说孝敬常年住在畅春园,现实是畅春园在雍正朝已经不住人了,变成祭祀和纪念康熙之所,到乾隆时期才又有皇家住进去。
        而孝敬倒也确实可能有经常去畅春园的记载,不过那是在康熙朝,她谥文记载孝敬经常到“庭闱”里侍奉婆婆和奶奶孝惠太后,而畅春园作为康熙朝皇帝行宫,孝敬应该也是经常进去侍奉的。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9-24 13:32
        收起回复
          这个孝敬的画像是假的,晚清命妇画像改装。没有世宗宪皇后这种说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9-24 13:47
          收起回复
            敦肃去世后不久的雍正四年九月,四十多岁当时身体尚康健的世宗,开始了自己万万年身后事的筹备工作,两则史料找寻陵寝吉地的时间和备选地点的变化都对上了。

            敦肃身后事记载
            元寿(弘历)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奠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是年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竖红椿及建城垣卫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又上立寿陵于【房山】因地内皆砂。遂另卜地于【易州。】后之祔葬泰陵。
            ——————————————
            清西陵之泰陵
            【雍正四年九月,雍正帝胤禛命怡亲王允祥和文渊阁大学士张廷玉(以后改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会同工部办理从有关省份采办万年吉地楠木事宜,】动用正项钱粮,并指示如果楠木实在难买,松木亦可。
            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十日,胤禛命总兵官李楠、钦天监监正明图带领精通风水之术的官员人等到遵化昌瑞山一带孝陵、景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同时行知专司看护陵寝的马兰口总兵官协办此事。这些人经过实地踏勘后,向皇帝奏报孝陵、景陵附近没有理想的上吉佳壤,无可营建之处。于是胤禛又派怡亲王允祥等在遵化境内的其他地方卜择,在这年的四月,允祥发现遵化州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九凤朝阳山】是一处比较理想的佳壤。于是在本月的二十八日具折,将九凤朝阳山的有关细节情况向皇帝作了奏报,胤禛批示:“将此所奏之地交与钦天监备记档案并行文该地方官不时巡查防护,禁止伐木挖掘及诸所毁碍之事。田地仍许照常播种,毋得拦阻,有妨农业。”不久,九凤朝阳山就被正式确定为万年吉地。采办木植、灰斤、砖块等建陵材料的事项加紧进行。
            大约在雍正七年下半年,九凤朝阳山破土兴工,竟发现穴中之土含有沙石。穴即陵之穴位,将来地宫金井之位。营建陵寝开工破土之前要先确定穴位。破土时先从穴位开刨。对于穴中之土要求极严,要求土质纯洁,颜色纯正,土层深厚。穴中之土含有沙石乃建陵之大忌。胤禛对此十分重视,又命精通风水的大臣对九凤朝阳山吉地再次详加相度,发现九凤朝阳山吉地“规模虽大但形局未全”这又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相度大臣认为此地“实不可用”。胤禛果断地做出决定,废弃九凤朝阳山吉地,另择他处。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9-24 14:47
            回复
              接上
              这次重新相度万年吉地,范围很广,曾派大臣到东北盛京一带卜择,选出了11处备选吉地。但重点仍是在京畿一带往来踏勘、选看了许多地方,经过筛选,最后认为易县泰宁山下的太平峪这个地方最为理想。相度大臣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胤禛阅毕奏疏,也认为太平峪“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壤”,心中非常满意。富于心计的胤禛并没有马上表态,因为他心里清楚,如果把陵寝建在易县太平峪,另辟陵区,显然是违背子随父葬的制度,会背上不孝的骂名。因而他表示太平峪吉地虽美,但远离孝陵、景陵,“朕心不忍”。于是他谕令大学士、九卿“详细会议具奏”。大臣们很理解皇上的心意,他们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查找远离祖陵,另辟陵区的实例,旁征博引,建言立论,为在易县建陵寻找合理合法的依据。他们联衔向皇帝奏道:
              臣等谨按帝王世纪及通志、通考诸书,历代帝王营建之地,如夏禹在浙江之会稽,少康又在河南之太康...。今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然易州及遵化州皆与京师密迩,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实未为遥远。”“地脉之呈瑞,关乎天运之发祥,历数千百里蟠结之福区,开亿万斯年之厚泽。”。
              经过大臣们这番引经据典地慷慨陈述,侃侃而谈,胤禛才表示“朕心始安”。于是决定泰宁山太平峪为万年吉地。
              在卜择佳壤,选择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一事上,怡亲王允祥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胤禛对允祥非常感激,多次表彰,他说:
              怡亲王为朕办理大小庶务,无不用心周到。而于营度将来吉地一事甚为竭力殚心。从前在九凤朝阳山经划有年,后因其地未为全美,【复于易州泰宁山太平峪周详相度,得一上吉之地。】王往来审视,备极辛勤。又恐随从人等烦扰吾民,将饮馔之属俱不令前驱预备,常至昏夜始进一餐。其所择吉壤实由王亲自相度而得,而臣工之精地理者详加斟酌,询谋佥同,且以为此皆王忠赤之心感格神明,是以具此慧眼卓识也。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9-24 14:50
              收起回复
                可以参考的是,康熙也是在元后赫舍里康熙十三年去世以后,开始找寻陵寝万年吉地的。景陵于康熙十四年十月左右确定位置、在十五年正式修建,二十年基本竣工,才将皇后葬入。而在康熙十三年之前也有较高阶的妃嫔去世,例如从小养在宫中的慧妃,皇帝却没有因此开始找寻她和自己的万年吉地。
                雍正从四年九月开始准备自己身后吉地事宜,但是比较坎坷直到雍正八年才确定了在易州修建,泰陵也一直到乾隆二年才基本竣工,所以在此之前敦肃在十里庄停灵多年。
                截图选自《康熙帝陵历史之谜》徐鑫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9-24 17:14
                收起回复
                  过节个别黑黑又太空虚了,再一次惦记上了小透明,声称最近某位“雍正粉” 八出了年妃在“西花园停灵”的“重大发现”,并当拿到个圣旨似的到处兜售,还借此意淫雍正对年妃不闻不问。
                  我们一向秉持人艰不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对一些“重大发现”也实在是懒得给眼神。不过既然黑子自己上赶着倒贴撒泼,那我们本着格物致知的态度,就来扒一扒,看一看。
                  《会典》里年妃丧礼就是作为后朝清朝皇贵妃丧礼的范本,从仪仗到穿孝规模到祭祀规格各方面提高规格,史料在另外楼里也有八了,结果雍正还不满意,先是把礼部最大的几个官全惩治了一通,几年后还挺“记仇”,因为对皇贵妃丧事不上心治了自己亲哥“恶逆之罪”,这也是老生常谈了。
                  回来先看这个重量级发现的出处 — 十多年前的嵇古老料,而原始发布人本人在原贴里也只是推论“诸王”在西花园集合给年妃穿孝而已。不知道怎们十年之后被黑黑吹成重大发现,还大而化之、偷换概念变停灵地点?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兵部户部工部等衙门议覆天津卫设立水师本内,廉亲王允禩不画题列名及朕降旨诘问,据允禩称患病不能看稿,因不画题,所以本内未曾列名等语。此案会议时日甚久,廉亲王允禩何得以患病不能看稿为辞?且前日【西花园穿孝齐集之处,】廉亲王允禩并无疾病,明系躲避此事借病推诿,不与会议。着宗人府大学士等察议具奏。
                  首先一个常识是,【个别人的穿孝的地点不等于主位停灵地点。】严格来说这则史料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老八在西花园的穿孝集合地点出现了。
                  在皇家丧礼里,不同身份的人齐集穿孝地点不同安排太正常了。首先是男女大防,女性内命妇去世,小叔子这种外臣穿孝地点或齐集地点一定是要离内廷有距离的。
                  其次,不同皇帝如何布置不同身份人士在何处集合穿孝,因为特定情境和地点有所变化。
                  这里更是要考虑敦肃是清朝第一个在圆明园去世的后妃,圆明园作为皇家离宫和紫禁城比,其中园林虽然大多了,但是外朝面积和紫禁城那阵势一比其实就那么点儿。
                  按照黑子脑回路,随机抽取几个清朝皇后的停灵地点我们可以做出的推断如下:
                  巳时,皇后崩于坤宁宫。孝庄太皇太后驾至乾清门外欲入宫哭临,(康熙)上故辞再三,太皇太后始回宫。【诸王、贝子、公等,内大臣、大学士、学士、侍卫具入乾清门丹樨内,满汉文武各官,俱集乾清门外举哀。】(孝昭丧)— 孝昭停灵乾清门?
                  丧将至,王公大臣诣通州芦殿会集,皇子祭酒,举哀行礼。既至,群臣素服跪迎朝阳门,【公主近支王福晋集储秀宫,诸王福晋及命妇集东华门外,咸丧服跪迎梓宫,奉安长春宫。】
                  (孝贤丧)— 孝贤停灵朝阳门?
                  嘉庆和孝淑给庆妃穿孝一个北小花园一个静安庄,照黑子的说法,死者得有N个分身停灵地点了,毕竟诸王百官内外命妇呢,人家集合的地点就是不一样啊。
                  乾隆时期的舒妃倒确实在西花园停灵了,不过那是白纸黑字的有记载金棺就放在那,宫中有内命妇去西花园临视的。
                  目前我们在没有任何其他更明确史料的情况下,敦肃在圆明园去世在圆明园安奉停灵是唯一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没毛病。
                  还有所谓的停灵时间,康熙三后也都是奉安一到三天之后就奉移了。
                  康熙十三年五月丙寅仁孝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宫于干清宫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妃嫔以下咸成服戊辰【奉移梓宫】于西华门外殡宫
                  十二年二月丁卯孝昭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宫】于宫中正殿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妃嫔皇子以下咸成服己巳【奉移梓宫】
                  二十八年七月甲辰孝懿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宫】于承干宫正殿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妃嫔皇子以下咸成服丁未【奉移梓宫】于朝阳门外殡宫九月乙卯册谥大行皇后曰孝懿皇后
                  敦肃:初薨日(二十三)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
                  另外初祭礼之前一定要奉移的,而初祭礼时间是要钦天监算吉时的,这不是皇帝说啥时候就啥时候。
                  就是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年妃在西花园停灵五天怎么了,黑子真是比粉丝还在乎年妃,我们粉丝都没关注的鸡毛蒜皮破事儿,特别是神马停灵时间,都能拿来当发现新大陆似的高潮一通,论扣宠的精细程度,谁比得过黑子哈?还有黑子口中所谓的“雍正粉” ,能扣到去算一个嫔妃的停灵时间拿来献宝,论细致、论脑回路,我们后妃粉都真是甘拜下风呢。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10-10 00:10
                  收起回复
                    托倒贴黑的福,另耳闻它偶像—“雍正粉”—又有重大发现,鉴定以下这副对屏是郎世宁所画,画主人是容妃。
                    再次本着格物致知的态度,顺便看了一下。
                    只能说,这是郎世宁被黑得最惨得一次。这次纯粹是给年大的好朋友喊喊冤。
                    判断书画的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最直接最残酷的反映就是它的市场价值。
                    在我们假设它就是郎世宁真迹,且如雍正粉所断定,绘制的是乾隆朝大名鼎鼎而又神秘莫测,却一直没有确定画像传世的容妃(香妃原型)和乾隆本人,无论其中任何一个的单人画像,历史价值是不用说的,相对的市场价值会是多少呢?
                    郎世宁画作整体存世量不会超过500件,而且多数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民间少数流传的郎世宁画作,不会超过30件。
                    “物以稀为贵”,且画家名声在外,他的画作市场价值从1990s就开始飙升。
                    以《秋林群鹿图》为例,早在2000年这幅画就拍出了937.57万人民币,五年后涨到了2000多万人民币。
                    其余的郎世宁作品拍卖成交纪录:(人民币)
                    神骏图 成交价:2016万
                    苹野鸣秋 轴 成交价:1870.3万(当时中国书画第二高)
                    群林秋鹿 成交价:2150万(2005年)
                    八骏图 中堂 设色绢本 成交价:1661万 马 成交价格:1380万
                    珐琅彩郎世宁绘诗文花卉梅瓶 成交价:448万
                    乾隆赏雪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成交价:448万
                    溪山瑞兽 镜片 设色绢本 成交价:805万
                    2010年《神骏图》预估价是l400-600万,但拍出了2016万,比较近成交的《清乾隆的马》,2013年澳门中信估价在1200万左右,拍出了1362.75万。
                    姑且我们退一步,就看最低的《乾隆赏雪图》,这个448万的成交价是在2010年北京海士德拍出来的,已经远远超过当初拍卖行的估价120-160万,
                    这种远超预估成交的case,对于郎世宁这位有价无市的画家来说,可以说没有一次幸免,而且他的真迹,最低估价老早就已经是百万以上了。
                    可以说哪家拍卖行拿到了郎世宁真迹,那就是捡到个宝了,不单要大张旗鼓的营销,还可以放心喊价。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10-11 12:33
                    回复
                      再看这幅重量级的“郎世宁所画”容妃像,不但有梁诗正题诗,还有乾隆各种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子之宝之类的盖戳、绝对珍品稀品。
                      它2013年出现在浙江一家小拍卖行的是以对屏方式拍卖的,合计两幅画估价只在历史新低记录的70-80万人民币,以往都是高于预估一倍以上成交的“郎世宁真迹”流拍了。
                      这是“郎世宁”被羞辱的第一次。
                      一年以后,北京保利干脆把这幅对屏给拆Cp了,单单拿出传说中的大名鼎鼎郎世宁真迹“容妃”像,还给取了个名儿《閬苑折花》,把它和424副书画(那场几百个拍品总成交价不到500万 辱容辱郎辱乾了)一个专场拍卖,这次估价换了个大点儿拍卖行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被再卖菜式流血大砍到了25-35万。这样砍价没有卵用,还是流拍了。
                      这是“郎世宁”被羞辱的第二次。
                      不论成画质量几何,单单保证郎世宁真迹,最保守在2010年后也是七位数的,而且以容妃唯一一副确认单人像且为新颖的洋装像这个历史题材为计,只会高不会低。
                      彻底崩坏的市场价值,不是拍卖行和买家不认可郎世宁,他们只是不认可这是郎世宁的真迹罢了。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10-11 12:38
                      收起回复
                        当然,你也可以说大小拍卖行和买家都是瞎子,这些年搜罗书画的拍卖行的人也是瞎子,没有看到这幅“郎世宁”大作的美!
                        好,那从画本身来看,不客气地说,这副画安给郎世宁,本身就是对以透视学和光影写实处理见长的郎世宁的一种侮辱。
                        在透视学上灾难之处在于,作为成对绘画的对屏,容妃的身材基本是乾隆加他那匹马之和,容妃喜提巨人称号。
                        这边建议对比图二以后这几张郎世宁真迹洗洗眼。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10-11 12:48
                        回复
                          再退一万步讲,郎世宁画画时脑子瓦特了,画出脱离自己真实水平的一副特别滑稽的帝妃像,怎么乾隆脑子也瓦特了,拿着自己小老婆的画像让外臣在画像上直接题诗评价?
                          就算乾隆脑子也瓦特了,怎么梁诗正也疯了,居然还在画中央提了香艳小诗评价当朝皇帝小老婆,文字调戏皇帝老婆容貌之后又干脆直接点评了乾隆皇帝御容,还把点评写在了当朝皇帝御容中央。
                          到这里,梁诗正就算是大学士也已经可以被砍头一百次了,毕竟乾隆是连自己大老婆姓氏都不想让外臣知道的主,梁诗正又不是他爹,也不是他儿子,就算是儿子也不敢直接香艳点评小妈和老爹,还写画中央。
                          再看其他郎世宁画题诗的正确位置,从边上题起不影响化作内容是基本原则,没有哪一个是跑去中央的,而乾隆皇帝的御容,只有乾隆自己御笔题诗。目前中国更是没有任何一个外臣题诗点评当朝皇帝在世特定小老婆长相的宫廷画作传世。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10-11 12:51
                          回复
                            梁诗正(不是我,我没写过!我不敢写啊!)
                            “宝月楼中侍我皇,天生丽质自西方,闲妆益见峨眉萧,小倚犹生玉肤香”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0-11 12:56
                            收起回复
                              除了各种硬伤,还有画中人情境,书画里既然作为对屏,画中人是要有相似情境的对应关系的。从“容妃”采花来看,对屏当属记录帝妃休闲的,然而乾隆这一副里,一身的行头竟然是人家阅兵时的礼服,(形象见图二,图三)
                              ouch,类似于你去朋友去海滩拍休闲写真,人家穿比基尼,你西装革履出镜了。
                              乾隆正确野外着装出镜方式见他日常狩猎图。(图4、5、6)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0-11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