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12贴子:10
  • 0回复贴,共1

声音,作为人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重要载体,在生活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音,作为人们了解客观世界、获取有用信息的重要载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产生听到声音感觉的部位在大脑听觉中枢。声音在从耳朵传入到大脑的过程是要被不断加工处理的,这个加工处理系统经过通常被分为听觉外周系统和听觉中枢系统。
听觉外周系统主要由外耳、中耳、耳蜗以及听神经组成。听觉中枢系统主要由耳蜗核、上橄榄复合体、下丘、内侧膝状体以及听觉皮层组成。内侧膝状体和外侧上橄榄被认为与双耳间声信号的加工和声音的空间定位有关。
临床听力学工作中大量的测试是单耳的听力测试,而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依靠的是双耳听觉。双耳听觉的优势在于声源定位、抑制噪声、双耳整合作用、双耳融合作用、避免头影效应以及听觉剥夺。
一、声源定位
人耳声源定位几乎全部依赖于双耳听觉,它包含水平声源定位和垂直声源定位以及与听者距离的识别。声音的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声源的时间差(interaural time difference,ITD)、强度差(interaural level difference,ILD)确定。上橄榄核复合体对以上两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在传入下丘或听觉皮质进行更高级整合,从而完成声源空间定位。
时间差由声速决定,标准大气压下声速340m/s,如果90°方向传过来的声源信号,到达近侧耳会比到达远侧耳的时间提前6-7ms。
强度差由头影效应决定,随着频率的增加,声波波长越来越短,头部对声波产生的阻碍越来越大,双耳声信号间的强度差越来越明显。
通常情况下,当声音发生于左右两侧时,声音会先到达较近的一侧耳,较近侧耳的声音强度也比远侧耳的强度大。
在1500Hz以下低频时,声音波长大于人头尺寸,声波可以绕过头颅,双耳信号没有很明显的强度差,人耳主要利用时相差来辨别声音来源;在1500Hz-4000Hz之间的频率范围时,时间差和强度差是声源空间定位的共同因素;
声源垂直定位主要依靠耳廓效应。
耳廓特殊的生理结构,形似一个共振腔,当声波到达耳廓时,一部分声波直接进入耳道,另一部分经反射后才进入耳道。由于声音到达的方向不同,反射波和直达波之间强度比不仅发生变化,而且反射波与直达波之间在不同频率上产生不同的时间差和相位差,使反射波与直达波在鼓膜处形成一种与声源方向位置有关的频谱特性,听神经由此判断声音的空间方向。
对于双耳听觉障碍的患者而言,如果只对一侧耳朵进行助听,无论来自什么方向的声音大多数都会被听力阈值较好的一侧听到,这样就无法进行声源定位。
二、抑制噪声
听觉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降噪系统。
如果双耳接受信号的信噪比有大小,中枢会偏向分析信噪比高的耳朵,这样可以减小噪声对言语理解的影响,同时听觉系统整合来自两侧耳蜗的波形后,会产生一个内在的信号,该信号的信噪比高于单侧耳。
也就是说双耳比单耳能更有效地减少噪声,在噪声中听得更清楚:两只耳朵在接收同一信号时,会有微小的时间差及相位差,大脑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辨别出想听到的声音而忽略噪声。
三、双耳整合作用
传入双耳的声音信号会经过两侧听神经传至听觉中枢,双侧大脑皮层将信号整合后做出相应反应。
与单耳听声相比,双耳同时听声响度可增加6-10dB。双耳的听阈也比单耳测听时改善3dB左右。
由于双耳佩戴能够提高整合效果,特别是对低频声音的能量整合减小,同时可以降低助听器的整体输出增益。对于双耳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患者来说,这种整合、累加效应则更加重要。
四、双耳融合作用
自然界中成千上万个声源发出的声音萦绕在人们周围,各种声音拥有不同的频率和强度,这些混乱的声响从不同方向传至双耳,每只耳朵听到的声音频率、强度都不相同。
通过听觉融合效应,能有效地综合传至双耳的不同声响,使之融合成为一个声音,提高声音的立体感和音质。
五、头影效应
双耳因为声源位置的不同而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当声音从右侧发出时,则右耳听到的声音要明显比左耳大,这一现象即为头影效应。
如果一个人的双耳听力损失不对称,当声音来自听力较差一侧耳的方向时,就会将听力较好的一侧耳朝向声源。同样,如果双耳都有听力损失(对称或不对称),而在选配助听器时只选择单耳佩戴的话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因为,当声源来自另一侧耳朵时,头颅对声波的传送起到阻碍和衰减作用,尤其是对高于2000Hz的高频率的声音,其衰减可达到10~17dB。由此,会大大降低助听器的清晰度。
有相当多单侧选配的患者在听来自对侧耳的声音时,会表现得非常困难,往往会将助听器的佩戴耳朝向另一侧。如果是双耳佩戴的话,就会解决头影效应现象。
六、听觉剥夺
听觉剥夺是指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患者长期获得一侧耳的补偿听力,则未补偿耳的言语识别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进行性下降。
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双耳长期接受不对称的声音刺激、不等量的信息输入有关。当患者一侧耳接受助听后,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声音信息,而未助听耳不能受到充分的声刺激,其耳蜗传至中枢听系统的信号较弱,因此受到助听耳传出信号的压制,久而久之大脑似乎放弃了处理未助听耳传来的信息,以致产生听觉剥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27 11: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