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谈今吧 关注:116贴子:3,186
  • 10回复贴,共1

美国职场数据:印裔vs华裔【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加中寰球移民
最近被《他乡的童年》刷屏,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亲历世界上的5个国家的教育现场,看到教育在不同国度多姿的形态。第三集的镜头对准了印度,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邻居。
在美国世界500强公司中,有30%的CEO来自印度。在硅谷,印裔人才碾压华裔人才已经不是新闻了。印度的教育模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甚至在有些地方做得比美国藤校还要好。而印度教育下的精英所具备的能力,也正是美国名校最为看重的。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硅谷快要被印度人占领了,这已经不是新闻了。


1楼2019-09-30 11:52回复
    根据《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担任CEO。今天,三大硅谷的公司苹果、谷歌、微软,后两家的CEO都是印度裔。诺基亚、日本软银集团、存储卡制造商SanDisk、半导体企业Global Foundries、制图软件公司Adobe等等,他们的掌门人都是印度裔。这一长串名字足够说明印度裔在全球科技企业中有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印度CEO并不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他们几乎都出生于印度普通家庭,在印度完成了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学业,才赴英美深造。他们大多不是掌管公司的创始人,而是凭借强大的技术背景,在公司任多个职位,一步一步从底层干上来的。


    2楼2019-09-30 11:53
    回复
      是什么让我们的邻国成了输出CEO的国家?
      9月,教育圈被一部纪录片刷屏:《他乡的童年》。这部由曾经的战地记者周轶君采访、导演的纪录片,带观众亲历世界上的5个国家的教育现场,看到教育在不同国度多姿的形态。
      最近上线的第三集,导演周轶君把镜头对准了印度,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邻居,探寻这个民族卓越领先的一面来自怎样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根源。


      3楼2019-09-30 11:54
      回复
        印度式智慧:寻找替代方案
        说到印度教育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米尔·汗饰演的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异类,他特立独行,不死记硬背,公然质疑学校的教学方法。
        三位印度学霸在电影里脑洞大开,无论是电击小便者、通过网络视频来学习如何助产、用吸尘器来吸胎儿、自制发电机等,体现了影片对智慧的欣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超强动手能力。
        印度人称这种思维能力叫“Jugaad”,大概意思是:“寻找替代方案”。当标准答案不可行的时候,Jugaad就出现了。
        虽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解决问题,但不能放着问题不去管它,能解决20%就解决20%。如果家里的花洒坏了,那就用铁桶戳几个洞,挂在水管上,就替代了花洒。


        4楼2019-09-30 11:54
        回复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在局促的环境中调动丰富的智慧,算是对这一教育理论的印证。
          不过,印度人对Jugaad爱恨交织,“寻找替代方案”的副作用有时意味着牺牲规则。开车逆行、插队、3车道变5车道,印度大街上随处可见混乱的交通就是一例。
          混乱的结果也并不常常是坏的,要不说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呢。有人认为,印度CEO管理的天赋或许就来自于此:在混乱的环境中找到秩序,是印度社会的生存之道。


          5楼2019-09-30 11:55
          回复
            在教育上,Jugaad思想的影响就是:印度学生不接受标准答案,他们非常乐于跟老师争辩,挑战权威。老师也非常乐见学生对他的挑战——因为这意味着“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片中提到,“中国人很擅长‘完成’事情,不像印度人,能言善辩,不羞于表达意见,即使这些意见只考虑了一半,印度人不会等待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才会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完善它。”


            6楼2019-09-30 11:55
            回复
              印度式“穷折腾”的的确确正在给世界造福。2018年一个大热的TED演讲 ,主讲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教授,印度裔的Manu Prakash。
              他开发出一款基于折纸技术的显微镜,成本极其低廉、方便运输和维护。这款显微镜在贫困地区的疟疾防疫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卢旺达,当地植物病理学家用它来检测香蕉作物上的真菌,而坦桑尼亚的孩子们用它来检测牛粪中的寄生虫。它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各国生物、科学课上每个学生可以拥有的学习设备。
              毫无疑问,印度是个资源有限的国家,不过乐观的印度人就是有能力在贫瘠的土壤中,种下了一朵朵“奇葩”。


              8楼2019-09-30 11:57
              回复
                印度式反思:自我组织的学习
                从加尔各答出发,开车3小时,坐船半小时,在三轮车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摄制组抵达卡拉卡提村。1990年起,苏卡塔教授决定向印度的贫困村庄送电脑,卡拉卡提村是第一站,“云中学校”就此诞生。
                这里很穷,很多孩子连鞋袜都没有,电脑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东西。苏卡塔教授说,如果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过互联网,未来他们会严重落后。可缺老师,少课程,光有电脑管用吗?
                苏卡塔教授说:令人吃惊的是,孩子们开始了自我学习。首先他们会自己发现搜索网站,他们可能会输入问题,可是看不懂英文,所以他们得学习怎么读英文。不是单独学,而是在一个小组里学。在“云中学校”,学生学会了读英文,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他们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云中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叫SOLE,Self-organised Learning Environment,自我组织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在贫困地区,采用SOLE教学法是迫于环境限制不得已的被动选择,那么远在印度果阿海滨的一所条件富裕的国际学校,采用SOLE教学法是完全积极的求变。


                9楼2019-09-30 11:58
                回复
                  鸿沟:印度教育的先进与落后
                  陈子齐是一名来自台湾的男孩,顽皮好动的他在台湾的学校里处处受挫。甚至老师让他去检查是不是有多动症,是否需要吃药。
                  他问妈妈:“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笨的小孩?我是不是不配来到这个世界?”
                  可来到印度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陈子齐还是那个好动活泼的陈子齐,妈妈刚开始还很担心他顽皮会打扰到别人。不过每当她在制止孩子的行为时,立刻就会有人说:孩子就是这样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子齐变得开朗自信,乐高天赋也被激发出来了。
                  在看这一集时,我常常会惊讶印度教育展现出来先进和落后的两个极端。当印度的精英阶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资源,把视线转向世界,还有很大数量的贫困孩子挣扎在辍学的边缘。


                  11楼2019-09-30 12:02
                  回复
                    月经在印度文化中一度是禁忌,很少有母亲会跟女儿讲述月经的知识。再加上学校卫生设备的简陋,有57%的少女在青春期就辍学。不过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为底层孩子奔走。
                    一对设计师专门为女孩设计了“月经”相关的绘本,又去相关部门呼吁,给女孩们免费发放护垫和护垫焚烧炉等配套工具,因月经羞耻而辍学的女孩减少了。
                    印度的整体教育水平有很多问题,但他们的精英教育,思维方式确实给全世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华裔教授张伯庚曾指出,印度裔之所以取得成功,和他们国内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这一部分在纪录片中鲜少着墨。
                    事实上,印度理工学院(IIT)作为印度精英的摇篮、全球录取率最低的名校,为跨国大企业输送了顶尖优秀的人才。而我们前文提到的阿尔温德·库布塔和Manu Prakash均毕业于印度理工。


                    12楼2019-09-30 12:02
                    回复
                      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出来的,印度思维方式中先进的那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等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思考,而这也是美国名校最为需要的能力。
                      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美国名校,就越是重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将来能够在业界成为领军人物,成绩也许可以刷出来,但人格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国名校找的是对于学校、社区、世界都贡献的人。
                      在此,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够接受这样的教育,去动手、去创造、去折腾,而不是一想到科技教育,就是做题,就是专门的实验室、昂贵的器材和按部就班的实验报告。科学教育应该是好玩的,应该是可以亲手实践的,应该是让我们的青少年拥有创造的眼光和动手能力的。


                      13楼2019-09-30 1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