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吧 关注:45,753贴子:735,125
  • 9回复贴,共1

一些传统诗词理论知识,欲作好诗,先来学学(转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这个贴子很长我还没有看完,看完估计得很长时间(多长?我也不知道)。我觉的对我们初学诗的人很有帮助,所以就转过来了。希望吧主和管理人员们不要删我的帖子,因为不会诗的人(我估计不少)也想和大侠们一样做几首属于自己的诗。我也是近几天才学的(汗),我觉的这贴子对我很有帮助,估计对很多人也有帮助吧。呵呵,不说了。


1楼2009-08-16 19:38回复
    顶一下
    作诗这东西也不是看了这些知识就能做得好的
    有时候过于拘于规矩反而做出的诗无韵了


    12楼2009-08-16 19:52
    回复
      恩,但是做什么事先的必须把他的规则弄懂了,然后才能延伸和发展!


      13楼2009-08-16 19:55
      回复
        接11楼: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第五个字“日”应用平声,却用人仄声字,是“半拗”本来也是可救可不救的,但作者在第二句中第五字“风”却救了,本来这里当用仄声字而用平声字,“风”救了“日”字是对句救。在本句中“欲”字本应平声,所以“风”字又救了“欲”字。因此在此诗中既有本句救又有对句救。
        


        14楼2009-08-16 20:02
        回复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
          (A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式)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C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 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D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16楼2009-08-16 20:19
          回复
            好贴


            20楼2009-08-16 20:23
            回复
              这首行都是五言句。共用两次韵,第一韵,“稀”、“辉”、“归”平声韵。第二韵,“衰”、“悲”平声韵。两两相对称的句子。平仄都不相对,本句也多不自对。前后可关不尽相粘。根据以上解析,声,粘,对也没有格律诗的影响,只有韵没乱押,合乎律诗要求,看来,它既区别于古乐府诗又区别于新乐府诗。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属于这种特点。
              八)五言古诗
              在开始时提到的李白《夜思》、杜甫的《石壕吏》曹植《七步诗》等都是五言古诗。下面再举几例:
              春 眠……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韵脚为“晓”、“鸟”、“少”押仄声韵。平仄尽管出句对句相对,而且本句也自对,但两联间不粘。所以仍为一首古体诗。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到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韵脚为“了”、“晓”、“鸟”、“小”押仄声韵,平仄出句与对句大都不相对。本句也不自对。前后两联间也不粘,所以还是首古体诗。还有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首诗用了两次韵,没一韵到底,平仄出句与对句也大都不相对,联间不粘,有对偶句但不对仗,所以此诗也是首古体诗。
              (九) 杂言与七言古诗
              前面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杜甫的《岁晏行》等都是古体诗,下面再举几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短诗,实际上是首杂言诗,也属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的起源自《楚辞》起就有不少七言句。如汉武帝时的柏梁体,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及一些乐府诗等
              (十)前格律诗;“永明体”
              在汉代佛教传入我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逐渐繁荣起来。可能由于受和尚念经影响,人们开始自觉地研究起声调了。相传最早是魏.李登的《声类》但该书已失传。后来浙江人沈约等人根据他们的口音,把声调分成四声既“平,上,去,入”提出了《四声说》并提倡在诗中运用,并由韵推及诗中每个字,还提出“八病说”从而开创了“永明体”。
              从古体的不讲平仄到永明体的讲平仄,这是诗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今后形成格律诗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今后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永明体”它仍只是讲平仄解决了声韵方面,但粘,对仍没解决,所以只能说它是“前格律诗”。
              (十一)阳关体
              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很著名的诗但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失对。中唐以前失粘的例子更多,对于格律上的毛病,那时最重视的是“孤平”,其次是不对,再其次是不粘。有些脍炙人口的诗也有失粘的例如他们中的代表作: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因为王维这首诗是失粘的代表作,很著名,所以后人就把“失粘”的七绝称为“阳关体”。例如以下几首都属于这种阳关体。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元人舟自横。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根据要求;介绍格律诗与古体诗全部六讲结束。错误之处肯定有,还望诸位指正。  
              


              22楼2009-08-16 20:24
              回复
                • 61.131.152.*
                顶一下


                23楼2009-08-16 20:31
                回复
                  • 211.91.255.*
                  d


                  24楼2009-08-18 00:05
                  回复
                    虽然我没太大的耐心看完,但…还不错吧!
                    d


                    25楼2009-08-20 1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