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吧 关注:1,012,021贴子:4,134,115

回复:【考据?】大德寺老师的炼金兽(未O化)设计、命名以及各种杂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让锡之鹰登场的魔法《锡之魔法阵》有些点值得一提
尽管现代习惯于将炼金术这门学科归入神秘学,但这种观念实际上是19世纪下叶的神秘学复兴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在18世纪以前,“炼金术”和“化学”两个词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区分
炼金术师公众形象不佳,经常被跟欺骗、贪婪、造伪币等污名联系在一起
在17世纪末,为了对这门在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的名声进行改善
化学和炼金术范围内容易遭到非议的事物,比如贤者之石、嬗变等被分离出去,贴上炼金术(alchemy)的标签
被认为有用的过程和观念作为化学保留下来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加剧了化学学科对炼金术的抗拒
有如炼金术意象中常见的二元象征般,在倡导光明驱散黑暗,理性代替迷信,新思维摒弃旧习惯的年代,炼金术与化学也讽刺地站上了两极对立的位置
许多作家将炼金术连同巫术、通灵术、占星术、预言、魔法、占卜等配不上所谓理性时代的东西归入“神秘学(occult sciences)”的杂物箱
18世纪最后几十年里出现了若干次“炼金术复兴”的第一次,其重要场所本身就是启蒙运动期间新成立的各类秘密社团
尤其在德国,比如玫瑰十字会、共济会,光明会等,均以某种方式支持炼金术
19世纪下半叶,神秘学复兴席卷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玛丽·安妮·阿克伍德与她的父亲托马斯·索思出版了《赫尔墨斯奥秘初探》,将炼金术活动理解成一种特殊心灵状态和无形动因有关的自我转化过程。
将炼金术划分为公开的(exoteric)和秘传的(esoteric)。
不久后美国将军伊森·艾伦·希区考克独立提出了类似划分,认为炼金术是用公开的物理语言隐藏一种秘密的灵性要义
1888年,作为“英格兰玫瑰十字会”最高魔法师,四冠会所主人的威廉·怀特·韦斯科特帮助建立秘密社团金色黎明会。
1893年,韦斯科特在《炼金术科学》中总结了阿克伍德和希区考克的神秘学表述
他将西方炼金术和他自己对犹太教卡巴拉的“赫尔墨斯主义”解释和出自魔法书、新柏拉图主义、佛教、印度瑜伽等诸多来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到19世纪末,将炼金术纳入各种秘籍以及秘密社团的虚构历史已经成为理所当然。从此之后炼金术与“神秘学”建立起来的联系难以去除。
锡之魔法阵是大德寺老师整副卡组唯一一张出现了与魔法要素相关的卡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如果卡组能够反映人物经历的话
也许可以推测,大德寺老师也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事件,甚至可能加入过某个魔法结社(甚至可能是金色黎明的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多产的炼金术作家亚瑟·爱德华·韦特将炼金术称为“物理神秘主义”和“心灵化学”,将其定义为“一种宏大而崇高的绝对重建方案……通过一种从上界的涌入使三位一体的人发生狭义的神化或圣化。”
韦特设想了一种人的炼金术转化的可能性,从而唤起“人的身心未进化的可能性”而“永葆青春”
这也是GX动画中影丸对大德寺老师的委托,希望借由三幻魔的力量让自己永葆青春、永生不死。


IP属地:广东18楼2019-10-23 03:02
回复
    另外关于锡之魔法阵上的魔法阵设计
    魔法阵在魔法中被使用作为尘世和神圣领域的连接点。凭借这个图形给予操作者神的权威和保护,所以魔法师所行操作的实际作用者是神。
    所以魔法阵之中常常会含有大量的神名,使得魔法师被授予召唤天使、恶魔、各种灵体的权威。

    以上图《所罗门的小钥匙》中的魔法阵为例
    中央书写着master,亦即魔法师站立的地方
    它可以保护魔法师免受邪灵的恶意所侵
    神名写在其周围,以EHYEH开始,以LEVANAH,月亮结束
    六芒星外的三角写着A.D.O.N.A.I(希伯来语的上主)
    五芒星外的圆写着“Te,tra,gram,ma,ton”(四个字母的名字,YHWH,象征神名)
    问题来了,从《锡之魔法阵》上绘制的魔法阵大小来看,似乎难以容人站立
    也有可能这并非为魔法师提供保护的魔法阵,而是召集灵体用的召灵桌
    但召灵桌上会出现的召灵三角也并未在卡图上体现(虽然圆中间出现了6道(3的倍数)用熔化的锡绘制的痕迹。而魔法阵指示的一般是四方的方位)
    采用的召唤系统很谜。
    魔法阵周围采用的魔法文字也暂未考据到来源
    非要说的话有点接近希伯来字母跟以诺字母
    实际上游戏王卡图设计中采用的魔法文字都是原创的
    这个魔法阵的文字也许没什么实际含义或者来源,只是画着好看也说不定
    为什么是将锡和魔法阵的绘制联系在一起呢,难道只是因为锡的熔点较低?


    IP属地:广东19楼2019-10-23 03:03
    回复


      炼金兽·银之月面/錬金獣・银のムーンフェイス
      银在行星中对应月亮(Selene)
      金和银作为贵金属,对应发光的天体太阳和月亮
      卡名ムーンフェイス实际上是月亮脸(moonface)和月相(moon phase)的双关语
      正如太阳经常作为炼金术男性本原的象征,月亮也经常作为女性本原的象征
      月亮是贤者之石制备步骤的描述中常见的意象,月亮、女性、鹰、地下涌现的清泉、汞等象征物经常是相互联系的。
      尽管在卡图上并未体现惯有印象中关于女性的柔美一面,而是着重刻画了一张被银矿石缠绕的、在月面上的笑脸。考虑到卡名的双关语,可能是担心观众get不到冷笑话吧。
      也可能是为了跟《黄金人工生命体》的卡图对应。
      包含寓意最早的炼金术文本也许是《哲学家的玫瑰花园(Rosarium philosophorum)》,该著作讨论“制备贤者之石的正确方法”。15、16世纪出版了好几部同一标题的著作。只有一部装饰有图像。
      这些图像最早是一首名为《太阳和月亮(Sol und Luna)》的、后被并入《哲学家的玫瑰花园》的拉丁文散文文本的德语诗的一部分。
      诗中的太阳/月亮对应硫/汞,以及加布里蒂乌斯(Gabritius/化用kibrit的硫)/贝亚(Beya/源自bayad,意为白和亮,指的是汞)。作者让月亮告诉太阳,他需要她,就像“公鸡需要母鸡”。拉丁文本接着说“两者仿佛在同一个身体中”。
      插图也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和月亮的“结合”而成双头的身体。之后插图描述了“灵魂”与这种混合物的分离,清洁尸体,灵魂返回以产生贤者之石的第一阶段,等等。
      Rosarium philosophorum:Ein alchemischesFlorilegium des Spatmittelalters, ed. Joachin Telle, 2 vols.(Weinheim:VCH,1992)


      IP属地:广东20楼2019-10-23 03:05
      回复
        与同为贵金属的金相比,银的价值就略低一筹
        在贤者之石的制备过程中,贤者之石会经历“变黑”、过渡阶段的“孔雀尾(caudapavonis)”、“白化(albedo)”、“变黄”、“变红”几种颜色的阶段变化,这部分后文会有更仔细的阐述
        而带有光彩的白色正是贤者之石的第二原色,标志着白色贤者之石/白色炼金药已经完成。
        制金者也可以选择打开容器,对白色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添加银(进行“发酵”)。
        这种哲人石能使所有贱金属变成银。


        IP属地:广东21楼2019-10-23 03:05
        回复

          关于让银之月面登场的魔法《银之钥》
          暂时没考据到炼金术文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钥匙的意象
          非要说的话就是巴西尔·瓦伦丁《论古人伟大的石头》后半部分,带有“十二把钥匙”的副标题,用寓意的形式讲解了贤者之石的制备过程


          IP属地:广东22楼2019-10-23 03:06
          回复
            但银之钥更广为人知的相关作品,无疑是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克苏鲁世界观中的两部短篇小说,同属于梦境系列的《银钥匙》《穿越银匙之门》。
            实际上这两部作品与炼金兽中的《银之钥》这张卡片可能确有联系,并非单纯重名巧合。

            在作品设定中,持有银钥匙的伦道夫·卡特可以借此出入幻梦境。
            在同系列的《秘境卡达斯梦寻记》中,进入幻梦境的伦道夫·卡特被带到了月亮的黑暗面,遭遇侍奉奈亚拉托提普的月兽,但在乌撒的猫的帮助下获救。
            而在《穿越银匙之门》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巨噬蠕虫(Dhole)的、形似肉虫的巨大生物,它们会在地面挖洞,可能拥有空间穿梭的能力,在多个星球都有分布。
            而幻梦境中的巨蠕虫(Bhole)可能正是它在不同位面的投影。
            巨蠕虫生活在纳斯峡谷(Vale of Pnath)的地底。
            “纳斯”这个名字在“克苏鲁神话”系列中还出现过另一次,就在《山上的树(The Treeon the Hill)》这部作品中。
            实际上这部作品是Duane W. Rimel与洛夫克拉夫特共同完成的。
            作品中一位德国神秘主义者和炼金术士鲁道夫·雅各勒编写了《纳斯编年史(the Chronicle of Nath)》的早期英文译版,采用了某些他从古埃及术士三重伟大者赫尔墨斯那里学来的知识。
            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在炼金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前文已经阐述过。
            另外,作品中的主人公拍摄了在三日(three suns)照耀下的树的照片,并察觉到事物有三重影子。
            在《纳斯编年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于是,在黑山羊之年里,一个黯影降临到了纳斯。那是一个不当存在于尘世间的黯影,而俗世的眼睛也从未见过那黯影的模样。它以凡人的灵魂为食;那些牺牲者会被梦境引诱,障蔽盲目,直至恐怖与无尽的黑夜降临到他们的身上。他们看不见啮噬自己的怪物;因为那黯影会变换成人们知道、或梦见过的模样,似乎唯一能获得的自由便是在三日之地(the Land of the Three Suns)里等待。
            部分读者推测书中的纳斯与纳斯峡谷是同一个地方,尽管二者的景貌大相径庭。《纳斯编年史》中还暗示了纳斯可能是古老者的母星。
            三日之地的设定也许能让GX观众联想到精灵界。
            另外,《银之钥》卡图中虽然光源不明确,但可以看到钥匙下的六重影子。
            虽然上述的这些内容似乎是要证实《银之钥》玩了一个克苏鲁梗,但也不排除我只是在将给人相似印象的信息逐条列举出来,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无特殊关联的可能性。


            IP属地:广东24楼2019-10-23 03:08
            回复


              黄金人工生命体/黄金のホムンクルス
              基于地心说的七大行星,金在行星中对应太阳(Helios)
              黄金这种贵金属在炼金术中被视为完美的金属
              地位至关重要,在此无法涵盖完整的内容,只能浮光掠影地带过一部分
              19世纪初,莱顿纸草和斯德哥尔摩纸草在埃及被发现,这些珍贵的文本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在炼金术诞生之前。
              它们包含了大约250个实用作坊配方,大多数都讨论了如何防止贵重的奢侈品和商品:将银染色使之更像金;对铜染色使其更像银;制作人造珍珠和翡翠等等。也包含有一些用来确定各种金属(贵或者普通的)纯度的检测手段。
              它们只代表炼金术奠基时代的极小一部分残余,拜占庭的抄写者将其汇总为《希腊炼金术文献》,其中最早的文本可以追溯到公园1世纪末或2世纪,标题为《自然事物与秘密事物》(Physika kai mystika),其作者被称为德谟克利特(伪)。
              Mystika并非指我们今日所说的神秘事物(有特殊宗教或者精神含义、难以描述的个人精神体验),在古代仅仅指需要保密的事物。
              对于伪德谟克利特来说,这些工序是秘密的,因为有利可图——也可称之为商业秘密。
              也许在公元3世纪,无法确定具体时点,人们开始产生制造真金白银的想法。
              制金工序称为chrysopoeia(源自希腊词chryson poiein/制金),与之伴随的是相对不那么常见的argyropoeia(制银)。
              将一种金属转化为另一种金属的工序称为“嬗变(transmutation)”
              自此,炼金术师们便可以全身心致力于一个清晰的目标。最早的炼金术著作作者们从不同的工匠处借鉴了技术、工具、工序,但自认为是区别于他们的一个群体。所以炼金术和炼金术士在公元3世纪获得了独立的身份。


              IP属地:广东25楼2019-10-23 03:10
              回复
                在佐西莫斯活跃的年代(推定约公元300年)保密和匿名开始大量出现在炼金术文献中,可能与戴克里先皇帝在公元297-298年对埃及叛乱的暴力镇压,并试图破坏炼金术的文献遗产有关。
                据称戴克里先曾下令烧毁“埃及人在金银炼金术(cheimeia)方面所写的全部书籍”,据一份讲述戴克里先迫害期间的殉难基督徒文献记载,这是为了防止埃及人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以再次反叛。
                (Acta sanctorum julii(Antwerp,1719-1731), 2:557;John of Antioch, Johannes Anitiocheni fragmenta ex Historiachronica, ed.)
                假如焚书确有其事,可能与戴克里先推行全国境的货币改革有关。
                公元3世纪见证了罗马帝国货币的持续崩溃,戴克里先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发行新货币。由于埃及书籍中常常讲述仿造贵金属的各种手段,或者在理想情况下制造新的金银,这类过程似乎是希望维持货币稳定的统治者不乐见的。
                禁止炼金术书籍的帝王法令也许可以为佐西莫斯的作品中为何出现高级的保密措施提供一些历史背景。


                IP属地:广东26楼2019-10-23 03:11
                回复
                  关于炼金术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嬗变,历史上对此的辩论从来不曾停息。
                  炼金术在阿拉伯扩充发展的时期,伊本·西那在《治疗论(Kitab al-shifa)》中提出对金属嬗变可能性的反对意见,核心涉及两个要点:人的弱点和人的无知。
                  伊本·西那认为人工制备的东西永远无法与自然造物相提并论。
                  他指出人的弱点:人的力量比自然小得多。
                  关于人的无知,伊本·西那声称我们所感知到的金属差异(即术士们努力改变的东西)并非真正的本质差异,而只是表面差异。人们无法知道真正的差异是什么,所以不能正确地产生或改变它们。
                  人的弱点和无知结合,试图使金属发生嬗变的炼金术师们虽然“可以做出卓越的模仿……但在这些[模仿]中,本质的本性依然未变;他们受到催生性质的主导,在这些方面可能会犯错误”。
                  这一论点极具影响力,因为《治疗论》这部分后来被翻译成拉丁文,在欧洲广为流传,并往往是以亚里士多德之名。
                  罗马的吉莱斯(Giles of Rome,约1243-1316)更进一步,总结出如果炼金术可以制造出金,“它不应用作货币,因为金和这些金属有时被用于药物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东西。因此,如果这种金石炼金术的,它可能会极大地伤害人体”。
                  面对这些攻击,炼金术的拥护者依然热情捍卫这门技艺及其效力。方济各会修士罗吉尔·培根反对技艺弱于自然,甚至反过来认为人的技艺比自然更强。他断言,一切实验室产品都是如此,人对自然物的复制可以优于自然物。这种思想延续至今,成为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对于炼金术是否能产生同等天然物质的辩论最终上升到权利的最高层。
                  1317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颁布教令,指出炼金术的宣扬者的确在自欺欺人。
                  以及当炼金术师在制金方面屡屡失败时,“他们最终用假嬗变来冒充真金银”,并指出他们伪造钱币,出售给诚实的人。
                  他的谴责实际上是对于造币和欺骗方面的。而在公众心目中,炼金术师一直都与这些犯罪活动相关联。
                  基本关切都是保持作为经济基础的贵金属纯度和价值——也许戴克里先在一千年前下令烧毁埃及人书籍时,也是出于同样的关切。
                  从中世纪到18世纪,法学家们一直在争论炼金术及其产物的合法性。
                  而炼金术士内部的两个变化可以合理地追溯到愈加严厉批评的氛围:保密性的增强,以及构建炼金术与基督神学之间的联系。


                  IP属地:广东27楼2019-10-23 03:11
                  回复
                    约1310年,鲁庇西萨的约翰生于法国中部的奥弗涅,在作为圣方济各会一名修士期间,收到属灵派修会思想的影响,开始反对方济各会日益制度化。
                    属灵派自认为是圣方济各的真正追随者,支持彻底贫穷,并陷入启示论狂热,喜好预言,坚信敌基督即将出现。
                    教会当局对属灵派进行镇压。1344年,约翰被捕,在牢狱中度过余生。期间撰写了大量炼金术或者预言性的著作。作为一名致力于彻底贫穷的属灵派修士,1350年左右撰写的《光之书(Liber lucis)》中他指出了自己研究制金的目的。
                    他认为敌基督的灾难近在眼前,教会必须借助各种方式去抵御他,其中包括炼金术。
                    而前文也有阐述过,约翰出于同样的目的在《论万物的精华》中讲述了他认为需要帮助基督徒抵御敌基督,而要得到完全的健康
                    自约翰之后,炼金术(和化学)将永远与医学紧密联系,无论这是好是坏。
                    他的作品例证了后来欧洲炼金术的两大目标——嬗变金属和制备药物。约翰认为这两个目标可以帮助受压迫的基督徒在敌基督统治期间获得所需的健康和财富。
                    在对敌基督的关注消退后,这两种回报的诱惑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同样,把基督教教义用作寓意、隐喻和为炼金术寻求合法性是从14世纪开始的,但这方面在之后几个世纪仍在持续发展。
                    在GX动画原作中,《黄金人工生命体》登场需要借助魔法卡《白之过程-Albedo/白の过程-アルベド》
                    这实际上是贤者之石被制备过程中的某个重要阶段。
                    与贤者之石初始原料选取众说纷纭的意见相比,至少到了现代早期,其制备过程有着相对统一的意见。
                    制备的物质或混合物置于卵形瓶身的长颈玻璃容器,由于其腹部大小和形状,也因其功能在于“分娩”贤者之石,它常被称为“哲学蛋(ovuim philosophicum)”。在寓意画中贤者之石的成功制备也经常以孵化飞出的鸟来表现。
                    制金者将长颈瓶颈部密封防止物质挥发,通常是将瓶颈两侧融在一起,称为“赫尔墨斯的密封(sealof Hermes)”
                    而现代英语中hermetically sealed[密封]一词很可能正是由此而来
                    将密封的“蛋”置于炉子中用正确的温度(又是个引发混乱的来源)加热。显而易见,这里肯定产生了许多装置爆炸的记载。


                    IP属地:广东28楼2019-10-23 03:12
                    回复


                      正确选取并制备材料,又避免了爆炸后,三四十天以后物质会变黑。这是贤者之石的第一种“原色”,拥有“乌鸦头(caput corvi)”“比黑更黑的黑色(nigredo nigrius nigro)”或“黑色(nigredo)”等许多名字。
                      持续加热后,黑色据说会在数周内褪去,被许多短暂且时常变化的颜色取而代之,称为“孔雀尾(caudopavonis)”
                      之后半流体物质变得越来越轻,最终变成一种光彩的白色,称为白化(albedo)。这是贤者之石的第二原色,相关描述上文已经讲过。
                      再持续加热,超出白色阶段。使白色材料变黄,然后颜色加深变成深红色。终于材料进入了最后阶段,也变成了最后的颜色——红色哲人石或者红色炼金药。
                      与白色哲人石同样,红色哲人石需要混合真金进行“发酵”,并将它“浸醋(incerated)”,通过添加一种液体本原(通常是哲学汞)使其像蜡一样易于熔化,透过金属将其转化为金。
                      这一流程与「炼金兽」卡组中四个过程的设计大抵一致。
                      但严格来说黄色并不算是贤者之石的原色,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
                      部分寓意画在描绘贤者之石制备过程时,也不一定会选取黄色。而是选取“孔雀尾”。

                      比如上图,用顶部黑色的乌鸦、底部色彩斑斓的孔雀、左边白色的天鹅、右边红色的凤凰来象征四个阶段。
                      Vom dem grossen Stein derUhralten(Leipzig,1602)


                      IP属地:广东29楼2019-10-23 03:14
                      回复
                        《黄金人工生命体/黄金のホムンクルス》实际上是将两种炼金术产物凑在了一起。
                        ホムンクルス(homunculus)即经由炼金术诞生的人工生命体,在此我们要先简单了解16世纪来自瑞士的一位多彩的人物,特奥夫拉斯特·冯·霍恩海姆,也称为帕拉塞尔苏斯。
                        他的创新之一在于为金属的两种本原(汞和硫)添加了第三种本原:盐,并将这个扩充后的三元组——称为“三要素(tria prima)”扩展为一切事物的基本组分。这三要素提供了一种地界的、物质性的三位一体,反映了天界的、非物质的三位一体,也反映了人的身体、灵魂、精神的三位一体。
                        他还努力创造包括整个神学和自然哲学在内的世界体系,希望可以取代当时流行的体系。化学或者说炼金术的过程为解释物理宇宙和人体内的自然过程提供了基本模型。这种世界观对后世影响力非常深厚。
                        帕拉塞尔苏斯认为,即使是有毒物质,通过“分离(Scheidung)”手段,将其分成它的汞、硫、盐三原始要素,净化后重新整合,就能产生没有杂质和毒性的原始物质的“高级”形式,作为药物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他为这个分离和重新整合的过程发明了新词spagyria,含义被解释为“分离和(重新)整合”,源自希腊词span(取出)和ageirein(集合)。
                        在后来的帕拉塞尔苏斯主义的评注者中,这种spagyria的过程获得了明确的神学意味。人死后灵魂和精神与人体分离,身体在坟墓腐败。而末日世界被大火烧毁后,新的灵体起于最后的复活,已经涤净罪孽的灵魂和精神被神重新灌注其中,创造出一个荣耀、不朽、完美的个体。这项工作与化学家[炼金术师]类似。
                        于是,神在时间的开端和结束都是一个化学家[炼金术师]。


                        IP属地:广东30楼2019-10-23 03:15
                        回复
                          帕拉塞尔苏斯和/或他的追随者所著的册子《论事物的本性(On the Nature of Things)》讲述了化学[炼金术]如何在实验室中制造活物。
                          其技艺的顶峰在于制造出一种类似人的生物“侏儒(homunculus,源自‘矮人’的拉丁词)”。
                          作者声称将人的**密封于瓶子里,用文火使其腐败,40天后它会开始移动,产生出一种人形生物。用化学[炼金术]制备的人血喂养它40周,就会发育成侏儒。
                          虽然像孩子但却拥有很高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技艺的产物,生下来就了解所有技艺。
                          并拥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和天赋,由于它的纯洁没有因为掺和女性要素而受到污染。
                          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思想家看来,实验室制造生命似乎毫无问题。生命自发地起源于无生命的物质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引出道德和神学议题的是人工制造一种类似人的理性生命形态。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化学家在实验室合成被视为神之造物的另一个例子。
                          1958年3月的《实验(Experientia)》杂志上发表了阿尔伯特·霍夫曼以及海姆(RogerHeim)教授、布拉克(A, Brack )博士和科布尔(H. Kobel )博士对赛洛西宾和赛洛欣的人工合成结果。这同时也是墨西哥致幻蘑菇中能造成强烈精神效应的活性成分。部分地区仍保持着蘑菇崇拜,这是旧的宗教意识和习俗与基督教教义和术语的混杂。所以蘑菇通常被说成是“基督之血”,因为它们只在基督的血滴落的土地上生长。还有另一个说法,蘑菇从被基督嘴里的一滴唾液润湿的土壤中冒出,基督本人通过蘑菇发话。
                          而随着无需蘑菇的赛洛西宾和赛洛欣的完全人工合成实验成功,阿尔伯特·霍夫曼——这位LSD之父曾客观又不失自豪地表示:
                          这两个具奇妙效应的化合物使印第安人几千年来都相信一位上帝存在于蘑菇里,现在它们的化学结构已被阐明,也能在烧瓶中合成。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阿尔伯特·霍夫曼,翻译:沈逾/常青)


                          IP属地:广东31楼2019-10-23 03:15
                          回复
                            事实上,少有化学家[炼金术士]对制造侏儒的古怪配方显示出很大兴趣,但引起再生(palingenesis)却引发了更大关注。
                            17世纪接下来的时间和18世纪,一些化学家[炼金术师]以各种方式尝试“再生”。
                            化学家[炼金术师]范·赫尔蒙特启发人们去寻找最终源于帕拉塞尔苏斯的另一种药剂——万能溶剂(alkahest),帕拉塞尔苏斯用alkahest指代一种用来治疗肝脏的特殊药物,而范·赫尔蒙特则用来指一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液体,他橙这种材料为“循环盐(sal circulatum)”.

                            范·赫尔蒙特主张一元论,和古代的泰勒斯一样认为,水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材料。
                            他认为,水的各种变化都是有水组织成其他物质的种子(semina)管理的,大多数材料可以通过热和冷重新变成水,建立创造和毁灭的持续循环。
                            火摧毁物质,使其变成气体(Gas,范·赫尔蒙特根据“混沌[chaos]”创造的词),比任何蒸汽更精细的不可凝结物质。气体上升到大气层顶部,暴露于严寒,和雨一同落下变成水。
                            万能溶剂使这种水的回归发挥得更快速有效。
                            他认为和万能溶剂一起加热的物质会先分解成最直接的三要素,进一步加热就会还原成水。所以万能溶剂有希望成为化学[炼金术]分解的最终手段。并借此获得知识,因为“获取知识最确定的类型就是知道一个事物中包含什么以及各有多少”。

                            混沌[Chaos]这个词同样出现在《炼金釜-混沌提炼/錬金釜-カオス・ディスティル》中。


                            IP属地:广东32楼2019-10-23 0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