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资讯吧 关注:182贴子:9,617

【杂阿含经】第296经 (第12卷) - 佛说因缘法及缘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杂阿含经】第296经 (第12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于此没当何之。若沙门.婆罗门起凡俗见所系。谓说我见所系.说众生见所系.说寿命见所系.忌讳吉庆见所系。尔时悉断.悉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是名多闻圣弟子于因缘法.缘生法如实正知。善见.善觉.善修.善入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楼2019-11-13 22:20回复
    @梅花鹿887
    这边可以自由交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14 22:31
    收起回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人、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以脱、以离、以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阿含】14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阿含】379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我于诸受不如实知,受集、受灭、受集道迹、受灭道迹、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我于诸天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得解脱、出离、脱诸颠倒,亦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于诸受、受集、受灭、受集道迹、受灭道迹、受味、受患、受离如实知故,于诸天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为脱、为出、为脱诸颠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阿含】479经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阿含】498经
      时,尊者阿难即白佛言:“世尊,所谓念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佛告阿难:“汝说精进耶?”
      阿难白佛:“我说精进,世尊。说精进,善逝。”
      佛告阿难:“唯,精进修习多修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是语已,正坐端身系念。——【相应阿含】727经
      世尊告诸比丘:
      “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不如是知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为解脱、为出、为离,离颠倒想,亦不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如实知故,是故我于诸天、世人、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为得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具足住,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应阿含】894经


      IP属地:北京3楼2019-11-15 10:42
      回复
        包括师兄贴的296经,佛陀说:他是因为见因缘、缘生法而成就正觉的。
        佛陀说了:他是因修习“五受阴”、“四圣谛”、“受的集与灭(十二因缘)”、“四念处”、“七觉分”等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还有“食”,它同义于十二因缘中的“取”+“有”)。
        那以上的这些分别是佛陀“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亦或是每个都是充分必要条件?


        IP属地:北京4楼2019-11-15 10:58
        收起回复
          佛陀在世时,把“七事相应”按次第传授给弟子们,是有机的组成,是完美的教案,是一个整体的"渡船",所以弟子们在佛陀的教导下纷纷证果。
          可惜地是第一次集结时,结集者只能把这个完整的“渡船”,拆分成了七堆不同的材料,以便于传颂下去。但是毕竟不是有佛陀或圣弟子们在世能耳提面命,后来者想组装起这艘“渡船”的难度超级大,所以后来很多的学佛者只能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转而去研究“铁钉”的各种性能、“木板”的各种性能、“帆布”的各种性能等等,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华美“渡船”,却都不能使人得度到底彼岸。


          IP属地:北京6楼2019-11-15 11:39
          收起回复
            楼上师兄提醒我了,补充个信息: 想阅读学习阿含经的师兄可以在
            www.ahanjing.top 或者 庄春江工作站网页 查阅汉传四阿含,和对应的白话文译本,以及南传巴利版中译。
            觉悟之路网页有pdf文档
            另外网上也有安卓版阿含经apk
            当然所有汉传大藏经电子版都包含了阿含部各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16 06:50
            回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
                “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谓六受: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灭如实知?触灭是受灭,如是受灭如实知。云何受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受灭道迹,如是受灭道迹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受因缘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为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灭如实知?触灭是想灭,如是想灭如实知。云何想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想灭道迹,如是想灭道迹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若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灭如实知?触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行灭道迹,如是行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
                “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18 16:20
              收起回复
                第970(750)经(中p37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诸恶不善法生,一切皆以无明为根本,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起。所以者何?无明者无知,于善、不善法不如实知,有罪、无罪,下法、上法,染污、不染污,分别、不分别,缘起、非缘起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起于邪见;起于邪见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诸善法生,一切皆以明为根本,明集,明生,明起。明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亲近、不亲近,卑法、胜法,秽污、白净,有分别、无分别,缘起、非缘起,悉如实知。如实知者,是则正见;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恚、痴;贪、恚、痴解脱已,是圣弟子得正智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18 20:38
                回复
                  南传
                  《相应部》56.18 经:「云何為明耶?云何為隨明耶?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此名之明;如是者為隨明。」   《相应部》45.1 经:「諸比丘!以明為前,因生善法,隨生慚愧。諸比丘!隨明於有智者則生正見。有正見則生正思惟,有正思惟則生正語……有正念則生正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19 03:31
                  收起回复
                    【相应阿含】749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起明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IP属地:北京12楼2019-11-19 08:39
                    回复
                      【相应阿含】(二六九)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非汝所应法,当尽舍离,舍彼法已,长夜安乐
                      。比丘,何等法非汝所应,当速舍离?
                      如是色、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当尽舍离,断彼法已,长夜安乐。
                      譬如只桓林中树木,有人斫伐枝条,担持而去,汝等亦不忧戚。所以者何?
                      以彼树木非我、非我所。
                      如是,比丘,非汝所应者,当尽舍离,舍离已,长夜安乐。何等非汝所应?色非汝所应,当尽舍离,舍离已,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当速舍离,舍彼法已,长夜安乐。


                      IP属地:北京13楼2019-11-19 11:59
                      收起回复
                        【相应阿含】(二五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种种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少暇为我说否?”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说。”
                        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所谓无明,复云何为无明,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答言:“无明者谓不知,不知者是无明。何所不知?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暗、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
                        又问舍利弗:“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明。”
                        又问:“何所知?”
                        舍利弗言:“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灭道迹如实知;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灭道迹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是二正士各闻所说,展转随喜,从坐而起,各还本处。


                        IP属地:北京14楼2019-11-19 12:03
                        收起回复
                          我赞同师兄认为的 只有因缘,不见有我。也很感谢这个帖子you2xia2师兄和梅花鹿师兄,这讨论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11-19 13:34
                          回复
                            @山清🌿师兄
                            让我们共同学习此经,欢喜奉行吧!
                            【相应阿含】(四一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
                            “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合。”
                            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答者当答。”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
                            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
                            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IP属地:北京16楼2019-11-20 11:06
                            收起回复
                              【相应阿含】(四四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
                              云何与界俱?
                              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恶行。
                              是名比丘常与界俱,与界和合。
                              是故,诸比丘,当善分别种种诸界。”
                              佛说是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IP属地:北京17楼2019-11-20 11: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