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端的地老天荒吧 关注:399贴子:50,744
  • 3回复贴,共1

比恐惧更令人战栗——《2001太空漫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27 20:02回复
    2018年6月9日,我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界面标记"看过",或许有人不爱这部电影,但是没人能忘掉电影结尾半小时的神迹。
    2019年我买下了这本书,封面标记着刘慈欣的一句话:"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开读时我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没有任何文字能比得上电影直观的感官震撼,哪怕细节再打动人心。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27 20:13
    回复
      看一本书,你能从语言文字里直观地看到什么,才能让你手不释卷深入地去读?在我看来,文笔确实占很大一部分,但一部作品的深度取决于作家的智慧。
      书里开篇有这么一段话我做过摘录,它说,【今天每一个活着的人身后,都立着三十个鬼魂——三十比一,正是死去的人与活人的比例。开天辟地以来,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大约总共一千亿。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也就是银河系,也有大约一千亿颗星星。因此,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人,在这个宇宙里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一个宏观的宇宙概念,最迷人之处不在它多复杂难辨,而在它是否足够的"小",小到仔细雕琢亦果然浑然天成,小到窥其内壳亦别有洞天。
      2001所给我们展示的,正是足够小却精致,和足够大且磅礴的两个相反面,谁也无法窥探这个宇宙所洞悉的真相,谁也无法准确定义这样一个故事,正因为这种丰富的不确定性,才让许多科幻作品都无法跳脱出《太空漫游》的束缚,拿出更独立的东西来说话,这也是《太空漫游》神奇的伟大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7 20:22
      回复
        我们对科幻作品的最直观感受,来自于文字和想象力的延展,最早时候哪里懂得什么是硬科幻,怎么奇幻怎么来,想象力比一切更打动人心。可渐渐当大多的想象力已经被极限的墙所制,很难再有什么好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时候,是硬科幻打开一道绝无仅有的门,它依托我们熟悉或陌生的物理定理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再比之上发挥想象,缔造了新的想象国度的神话。
        《2001太空漫游》,它最优秀在何处?
        寥寥数笔勾勒出来的太空蓝图,在最后几章让人感到恐怖回响,未知的无限空间和多维理论,未知的眼前所见并不能为人们透析——它似乎给了我们结局,但却吝啬给我们答案,往生空间里的无限叫人胆寒,没有答案的故事叫人战栗。
        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认为看懂了《2001太空漫游》,那么,一定是我弄错了。"
        此书的奇绝就在于此,你永远无法洞悉答案,你永远无法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里,给所有的东西下定义,恐怕你知晓的,只是宇宙的几十万分之一,恐怕人类终尽发展史能知晓的,也只是宇宙的几十万分之一。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2-11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