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吧 关注:24,992贴子:42,927
  • 0回复贴,共1

谭向东:那些如水的椅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典家具的美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亦幻亦真。
对于今天的我们,凝望家具之美是一种怀古情结。而对于当时的设计师和制作者,无疑是自然之美的源动力驱使,以神来之思,经化腐之手,创造并留给我们,是很难逾越的经典。

水和竹,是南方最常见的景象,也是入画最多的元素之一。

靠背和扶手的梳棱,涟漪般流过,舒缓而轻柔。

座面下的牙条,以及后侧管脚枨衔接的部分,仿竹材的制法,削去竹颈的内侧,留一层竹皮裹住立木。
曾记否,水岸边,竹影摇曳。

椅子很窄,显见是给孩童少年读书时用的。坐着椅子时读书写字画画,不坐时定是户外寻野趣了。
坐,当有坐相。椅背很矮,想靠着打盹是不行的。古人制器,融入了教育的理念,时刻提醒你该保持的仪态。但却用大自然的元素,带给你松弛和愉悦,以及无限的遐想空间——闭门即是深山。
嘉德艺术中心举办《默研勤耕——陈增弼先生古典家具研究文献及藏品展》,观者如潮。此前我只有这椅子初现江湖时的资料,实物还是这次展览得见。老照片是可园主人丛林,当年留在雅昌网上的。
黄花梨材质的表面,曾经被人刷满红色的油漆。

看得出蜿蜒的梳棱保存的很完整,没有辜负这椅子承载的家风。
同样如水又似竹的黄花梨椅子,还有三例存世(已知的)。
英国古董商MD FLACKS出版《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限量300本,2012年中文再版。书中这把玫瑰椅,至今仍在他的画廊。

诚实的弗拉克斯在书中刊出了椅子的原貌,当时仔细观察这些旧照片,对椅子现有的修复状态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活屉的可能性,并记录在当年12月12日的博文中。


去年张金华先生的《维扬明式家具》,著录一件同款的玫瑰椅,展露出该椅应有的模样,解除我心中疑惑的同时,也表明了我对活屉存在的怀疑毫无道理。


弗拉克斯先生的中文书一经出版,这款玫瑰椅迅速成为仿制的热门,但无一例外仿制的是经弗拉克斯修复后的款式。仅从审美的角度看,修复款的造型依然很美,是弗拉克斯用心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并非其最初的模样,尤其是脚踏枨下仿竹材的牙条,是该椅整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总是说传承,却总是不关心器物最初的样子,总以为现在看到的,就应该是它本来的面目。殊不知岁月长河中,什么变故都可能发生。
是故,辨析中不断探索真相,是一种责任,虽然很多历史没有了真相。
陈增弼教授的玫瑰椅,也令人遗憾地存在缺失。座面下腿足及脚踏枨上留有的卯眼,说明应有牙条存在,虽然现在看上去非常简练清丽。如何还原本来的面目,是设计师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啦。

水波纹似的玫瑰椅,还有几款,但没了竹的元素。
1996年美国埃塞克斯博物馆,举办过一届中国明清家具展,其中一款榉木玫瑰椅,上半部分与前述的黄花梨椅类似。

香港洪氏旧藏的成对黄花梨玫瑰椅,以及嘉木堂旧藏的单只玫瑰椅,展示出水波纹的另一种设计。

Figure 1 洪氏旧藏

Figure 2 嘉木堂旧藏
上述梳棱左右弯曲的状态之外,多数梳枝椅呈前后弯曲状,舒适度增加的同时,也多了些烟火气。


1楼2019-12-17 16: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