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向前吧 关注:3贴子:54
  • 0回复贴,共1

1、齐泰的遗址均在溧水。齐泰的旧宅在溧水县东十里,后被改建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齐泰的遗址均在溧水。
齐泰的旧宅在溧水县东十里,后被改建成尚书铺。
齐泰的田庄:“尚书桥,东十里,以齐尚书有庄于此,得名。”又称“齐家桥,东二里,为齐司马庄居,故名。”(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二)
齐泰的花园:“城郊乡花园村,明初兵部尚书齐泰在此设有花园,故名。”(《江苏省溧水县地名录》)
齐泰的村堡:“城郊乡戴家大队南堡,明建文帝时,兵部尚书齐泰在县城南有一村堡,取名南堡。”(《江苏省溧水县地名录》)
齐泰父亲齐仲荣墓:“赠兵部尚书齐仲荣墓,北十五里磨罗山下。”(清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九)
齐泰叔父齐阳彦等“七贤墓”:“葬之于邑东十五里塘庄舍。邑之缙绅……曰此七贤也,遂以名其坟”。 (清光绪《溧水县志》卷十二)
2、高淳从溧水析出在前,而齐泰平反在后。在明代对齐泰的平反活动均在溧水进行。这从旧县志有所反映。
明弘治五年(1492年),高淳从溧水析出。明万历《溧水县志》中多处提到了齐泰。如卷之一的《邑纪下》,记载了有关齐泰平反的事。《选举表》,记录了齐泰中举人和中进士的时间。卷之二《邮递》,记载了齐泰旧宅改建为尚书铺的事。《祀典》,记载了齐泰被入祀溧水文庙的乡贤祠的事。《中山书院》条记载了嘉靖四年,溧水知县王从善在北门外建中山书院,祀兵部尚书齐泰的事。卷之五的《坟墓》条,收入了齐泰的坟墓在“南十五里青丝洞”。卷六的《忠节传》收入了齐泰的传记。
但明嘉靖《高淳县志》只字不提齐泰,以后的各种《高淳县志》中也均不提齐泰。至到民国七年《重修高淳县志》卷十八·列传,才称齐泰是高淳人:“齐家山,在淳南门外十里。荒塜纍纍。历来相传为齐尚书故宅遗址。邑前辈吴本周《齐家山记》甚详。可见名注溧籍人实淳产。我淳旧志选举溯元及宋。见于省志、府志、溧水志者,人属淳产例得备书,独齐公一人见遗。诚缺略也,因补录之。”
3、明代,在溧水建有中山书院以祭齐泰,而高淳为反对建文帝的甘霖建了“忠义祠”。
在明代,各级官员,凡是路经溧水,必到中山书院拜祭齐泰。溧水至今尚有李默撰文的《中山书院官给田房记》石碑一通。
同在明代,高淳没有为齐泰建“表忠祠”。他们纪念的是齐泰的对立面,是为反对建文帝的明朝大臣甘霖建的“忠义祠”。据明嘉靖《高淳县志》:“甘霖,崇教乡人,以才优德赡,洪武间被荐,任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又据《高淳文物志》称,甘霖在“靖难之役”时任浙江左参政。建文帝在危难之中起用他为江西布政使时,他坚不就任。结果以抗旨不遵罪被建文帝杀害。明永乐五年,朝廷为其平反昭雪,赐葬在高淳县淳溪镇的北官墩,并建忠义祠。现存清嘉庆九年木制“忠臣”匾一方。
四,结语
靖难之役是明代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当年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杀齐黄。溧水的齐泰首当其冲。除了溧水的中山书院外,在全国各地,为纪念靖难之役而死的名士的纪念地尚存不少。
如在南京雨花台有方孝孺墓,已毁。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在明故宫遗址还保留有方孝儒的血迹石。济南大明湖里面有个园中园——铁公祠,是建文逊国大臣铁铉的专祠。济南人称他是济南的“城神”。浙江省瑞安市云周乡卓岙村是建文逊国大臣卓敬的故乡。他的故居房屋基础仍然存在。还保存有一块阔约20多厘米,高约40多厘米的石碑,正中刻有:“明卓忠贞公故里”,右边刻有“万历戊申仲冬吉”一行小字;左边刻有“浙江提督学校监事陈大绶立”,最左边刻着“乾隆已已重整知县张如霖”等字。当地准备将这一带的卓敬古居遗址进行开发,作为旅游览胜的好去处。
最近在网上看到江西分宜正在筹建黄子澄纪念馆。我觉得,溧水总有一天会重建中山书院的。齐泰在全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复建中山书院一定会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复建中山书院可大大提高溧水的文化品味,扩大溧水的知名度。
溧水中山书院是为了纪念齐泰而建的建筑,从现有资料,我们可知:中山书院大门外建有表忠坊;中山书院的大堂上有匾,是明代溧水知县王从善所题,为“劲草”二字;现在县博物馆尚保存有明代《中山书院官给田房记》石碑一通。还有,在明万历三年中山书院改名为表忠祠。除此之外,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溧水知县徐必达在儒学之右侧新建图南书院。徐必达在《新建书院记》中将图南书院内建筑格局做了记述。此时中山书院尚存,图南书院的建筑应与中山书院有类似之处。我们可据《新建书院记》来作中山书院的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1-09 01: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