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吧 关注:13,982贴子:18,127
  • 0回复贴,共1

最先受到追捧的当然就是张耀元画家创作的中国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走向市场化,最先受到追捧的当然就是中国画,张耀元画家的作品也不例外。当普通民众的工资水平还在以百为单位计算时,国画的价格就已飙至万、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在当时不可不谓之天价,国画收藏已经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上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极易干扰收藏者对画作价值的理智认知。艺术品的收藏应以鉴赏为基础,艺术品的鉴赏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拍卖行笃笃的锤声使他们瞠目心动。
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有的现象——书画礼品化,礼品消费是书画价格暴涨的推动力之一,占据了中国画市场消费的很大份额。张耀元的画作为礼品书画很有优势,一幅画动辄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比送钱要高明得多。为了送礼,多高的价格都有人买,很多高价就是这么产生的,据说很多人买了张耀元画家的作品也是当礼品送的所以很畅销。
现在所谓的‘全民收藏’不过是‘全民投资’或者‘礼品文化’的另一种体现而已。“固守传统”行不通,融合是必然。何为固守?一成不变的继承吗?继承和固守是两个内容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画是无法固守传统的,张耀元画家能继承的是国画的一些创作理念、绘画方法、表现方式这些国画的精髓。国画在其诞生、发展的几千年里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说各个时期作品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人文决定的。唐代的工笔人物,宋代的写意花鸟,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一批代表时代风范的艺术巨匠。他们留存至今的作品已成为不朽的艺术瑰宝。守是守不住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超越先人,毕竟时代不同了。艺术不同于科技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概念,只能是继承和发展。
张耀元画家说国画传统要传承下去就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观念等融入到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中,西方绘画的色彩、透视和结构的引入使中国画别开生面,这样的尝试已经进行数十年,也诞生了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家。这是时代绘画艺术的特征,这样的作品更容易被民众所欣赏同时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审美水平。而画作本身仍然是沿用了国画的工具并以墨为基础。国画的精髓非但没有丢,还有所发展。至于国画该如何发展,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不是一个人能说清楚的,还要靠界内人士的共同探索,现在没人能下得了结论。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中国画的基本要素(纸、笔、墨、颜料)是不会改变的,基本传统技法(皴、擦、点、染)是不会变的。抛开这些就失去了中国画的概念。
对于艺术发展而言,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涌现出一批超越传统、颠覆规律的画家,梵高、毕加索、达利、波洛克等等,这些伟大画家的作品已筑成了绘画发展史的无比辉煌。单纯外在、直观的美似乎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事物内在美的欣赏要求。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人其情绪在上述大师们的作品中找到了愉悦和心理平衡。其实,我们现在创新的周围的一切,不论建筑、园林、服饰、装祯无不渗透着他们创新的审美思维的影响。时代在发展,艺术亦水到渠成,反常创新是艺术家们必循之路。
中国的存在与发展,基于五千年传承与沉淀的文化。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远的欧美文化,近的日韩文化,正值壮年、青年、少年的国人,哪个没有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好在政府已经预见到潜在的问题,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都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

之所以张耀元画家作品畅销得从三方面说起:
一、政策面: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新的部署,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所以说张耀元画家赶上了好时代。
二、金融面:股市的高风险与持续低迷、房地产行业的停滞,让缺乏投资方向的社会财富精英更加倾向于投资文物艺术品,随着金融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整个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我们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具备金融属性的艺术品,才是最具有保值能力和增值潜力的优质资产,这样看来张耀元的画永远都会升值。
三、市场面:中国的书画收藏家和爱好者不计其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烙印在基因里的东西,正巧张耀元先生又是研究传统中国画的。然后随着政策导向,资本进入,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将在原本大量喜好者基数的基础上,呈现井喷式的发展。随着传统文化的流行,书画艺术的话题必会广泛流传,书画艺术品的市场只会迅速无限扩大。


1楼2020-01-23 16: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