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7,567贴子:71,058,216

儒家眼中的蛮夷国度:楚国。儒家对于楚国和秦国儒家却又是区别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家眼中的蛮夷国度:楚国。儒家对于楚国和秦国儒家却又是区别对待的,这一点我们通过《诗经》就可以看出一二,相信非常了解《诗经》的朋友们一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其收入的是战国时代所有的民谣,但是这其中却完全没有楚国的篇目。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14 16:48回复
    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楚国,楚国的建国历史十分的久远,在最开始的时候楚国并不能够称为是一个诸侯国,他只不过是周朝附属的一个部落联盟而已,后来因为楚国对于周立下的功勋,周天子给予了他们封号,但是这个封号的地位却十分的低下,由此引起了楚国领袖的不满。
    后来,楚国的领袖熊通一怒之下自立为王,成为楚国真正的第一位王者,后来楚庄王又问鼎中原,几乎将周天子逼往了绝路,让周天子不得不承认他的诸侯国身份,而哪怕是确立了诸侯国的身份,楚国也并没有革除王的称号,依旧以王自居。这可谓是封建正统的一个破坏者,楚国的称王极大地损害了西周的利益,让周天子的地位不再唯一被尊宠,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王者不再是仅此一位。
    楚国虽然名义上是一诸侯国,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与周朝并立的王国,这就让楚国成为了礼乐制度的一个破坏者,即他们反对的正是儒家最为尊重的制度。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儒家对于楚国向来都是摒弃的态度了。

    而楚国建国之后,走的一直是桀骜不驯的道路,它并没有像秦国那样安安分分的做好一个诸侯国该做的事情呢,而是时不时的到中原来骚扰一下,对于西周的统治有着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十分推崇西周统治的儒家人对于楚国并没有多少好感。
    自然而然的,他们两个国家的立国原因也就成为了儒家学士们将它们区别对待的原因,也就是这两个国家虽然都是蛮夷出身但是却有着不同待遇的原因。因此,虽然楚国的民族文化十分的兴盛,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因歌颂民风民俗所形成的民谣,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儒家学说的兴趣,儒家人把楚国的一切都当做是一种耻辱,都当做是一种并不正派的作为,所以就将楚国排除在了《诗经》之外。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楚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正是因为他这种桀骜不驯的自立为王,让它的制度变得畸形,也埋下了他最后灭亡的祸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14 16:49
    回复
      你这么喜欢脑补,也应该先找医生看看你的脑子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14 17:24
      收起回复
        诗经不是春秋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4 17:30
        收起回复
          所谓南风不竞,多死声。楚歌词曲悲凄不受中原人喜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14 17:58
          回复
            楼主看完历史,得出"楚国称王埋下灭亡祸根"这种完全错误的结论,说明楼主思维性格过度懦弱;正因楚国有独立的王室法统与部族自信,才能从西周中期到战国末年,始终与中原列强争霸的同时,楚王室都不曾像齐晋那样被公卿更替瓜分;
            一般来说,要打胜战就得不断加强生产力,而生产力加强,势必引起生产关系变化:在春秋时期各大国内,即卿大夫作为新兴起的地主,挑战公室.这时,如果国主没有权威独尊的法统,与自主高效灵活的官爵任免与土地分配制度,国主就会像鲁齐晋那样被公卿架空更替瓜分.
            郡县制(流官制)是楚国在春秋时率先搞起的,相当先进,这必须先有独立的国家法统及国王权威;而春秋时也很强,在战国始行郡县制的秦国,虽称周臣,但一直记得自己是商朝大臣飞廉后代,秦王世代密怀反周复仇倾向;且秦国在春秋初期就开始祭祀白帝,黄帝,炎帝.正如楚国祭祀玄帝,炎帝(赤帝).秦楚此即与主祭青帝的周王室及岐东诸国,互别苗头,搞意识形态对抗;
            从前女真人,两次称帝入关,一次灭辽噬宋,一次入关灭大顺,大明,大西;阿拉伯人从沙漠部落,吞灭全中东,北非;蒙古人从游牧小部落征服欧亚;突厥人攻占小亚细亚与巴尔干整个俩半岛,与中东两河流域(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全部);可见只要力行耕战一体,牧战一体或工商战一体,十年生聚工农业,十年教练专职军队,这拢共二十年后,就能与大国争霸不落下风,乃至五十年内大胜吞灭各大列强敌国.
            楚国没能把周朝或秦晋齐等国攻灭,就是军事组织能力还不够强厉,尚武精神与战争意志没有持续发扬,贵族被礼乐所惑而骄奢淫逸起来,作风腐垮下去,不复楚厉王,武王,文王,成王,穆王,庄王,共王,康王八代开疆先王的动员能力与部族精神.


            8楼2020-02-14 19:40
            收起回复
              一种说法一贯流毒甚广,即认为只要和平发展,就能长久使本国存兴.于是不以攻略外国的计划,作为本国备战军建的指标.
              殊不知,国与国之间有史以来,从来没真实的和平时期,只有"发动交战"与"准备作战"两个时期,所谓和平时期,其实就是准备作战时期.和平时:强国在秣马厉兵准备攻战;弱国在当附庸寻求战时保护;试图由弱变强以救亡图存的国家,在一边寻求保护,一边兴军建武壮大自己.
              这是为什么?因为假如国家不想打别人也能活得好,那当然最好提倡附庸其他大国,然而这不可能实现;任何国家不可能一边不主动强军谋霸,一边又自主不当附庸;而附庸其他大国,就会从经济与财税被大国不断吸血扼喉,终至弱国官民财尽穷困不堪而亡;
              因此,任何国家要免于灭亡,唯一可行的是迟早得主动攻略外国,为此得随时准备好.只是也得注意:一来对各强弱敌国目标要选择好,情报工作要随时安插到位;二来对敌国军民要先做到"顺我者昌",就是不抵抗我的,既要使其身命健安,又得使其饱暖安居乐业.由此做到,则顽抗者越发减少与孤立,以至被顺我之民不断举报而伏法;如果一味滥杀,或不管其顺我后有无收入着落,则顺我也活不成,抵抗者就越发多而强,这就是金朝,日本与蒋介石之所以败亡的原因.
              所以说不是攻略的宗旨有错误,而是任何一国家,到一定发展阶段,不主动攻击外国,就会直接导致被外国抢先摧残或攻灭;而攻击外国也得先提升自己组织力与技术,并讲究剿抚方法.


              10楼2020-02-15 15:5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15 17:59
                回复
                  楚国不是周王封的,秦国是周王封的,这就是差别。换句话,虽然,周的封国没把楚国当外国,晋文公还到楚国流亡,但周王没承认过。《诗经》是周王组织编篡的吧?


                  IP属地:安徽14楼2020-02-15 19:06
                  收起回复
                    看到这么多人怼你我就放心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15 19:34
                    回复
                      写什么什么玩意,亏你混了12级,诗经始于商周时期,那时候有个锤子的儒家?楚国自己没有民谣怪儒家不给你编一首?还是什么儒家眼里的夷蛮,楚国自打自己脱离西周统治就被众诸侯国视为夷蛮了,这国也要甩给儒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2-15 20:24
                      回复
                        诗经什么时候是儒家的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2-16 07: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