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禾盾吧 关注:22贴子:176
  • 0回复贴,共1

大学高校留学生何去何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教育部以及高校管理者对留学生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者将国内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懂法守规放在留学生身上,对留学生管理的疏忽大意,同时教育部,高校社区及警察,沟通不畅,并且没有强有力的法律工具和沟通渠道对留学生执行中国法律,也造成留学对中国法律意识欠缺,以留学生身份肆无忌惮,演变成留学生社会乱象。
教育部以及高校管理者过度的追求数量的指标,在入学的质量上不严格,入学前的学习基础预备课体系的不完善等情况下,大大降低留学生入学门槛及成绩门槛。造成了大量不平等学习机会,增加了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教授的科研负担及累赘。降低了我国大学整体的研究水平。
在种种不平等以及入学低门槛的情况下,不仅仅在奖学金,住宿,补助等等方面大大优于国内大学生,在管理上提出一些类似于学伴的帮扶机制,部分高校甚至设立学伴的学分及奖励机制,虽然出发点,但是在执行缺乏细节等基础上,过度纵容留学生,外加部分留学生对中国法律意识欠缺,国内大学生对自己保护意识薄弱,造成在校大学生受到很大程度上伤害。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高校有义务保护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国内大学生。不能从留学生是少数就搞特殊化。比如在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后,大学有没有对受网络影响的女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及健康咨询。大学有没有保护好在校大学生?
同时也造成学生家长对学生安全性,教育方面的担忧,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考虑高校不仅从专业排名等方面,更是从留学生安全问题出发考虑高校了。
同时,每年大量的奖学金,在留学生的吃穿用度,优越的住宿环境,甚至部分留学生可以给家里寄回大量的钱财,奖学金,福利及补贴等整体估算在40亿左右,用于培养留学生人才,但是从旷课率,退学率,研究生等等科研成果上看,并不乐观,这也是教育局和高校管理者对于奖学金的后续跟踪管理上的问题所在。与此同时,大量的国内优秀学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勤工俭学也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业,而高校对国内大学生的奖学金相比国外留学生非常苛刻,名额对比下来也是少之又少。不仅寒了学子的心,也寒了家长们的心。
教育部及高校有义务向大众公开所有留学生奖学金使用情况以及更重要的是所得奖学金留学生的学习科研等成绩是否对得起国家出的如此金额的奖学金,这部分是社会大众更加关心的问题。


1楼2020-02-18 20: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