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陈氏吧 关注:42贴子:277
  • 0回复贴,共1

研究家谱须慎辩真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部典型的、完整的家谱应该登录该家族的始迁祖(何时何地何因)迁徙兹土,家族成员的姓名(包括字、号)、生卒年月日、婚姻状况(婚龄、配偶)、子女(其中男性也同样应有完整的记载,女性一般登记到出嫁时间及其配偶姓名),墓葬地址等。
现有传世的家谱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修的,明代的已经不多,此前的基本没有。所以家谱资料一般只能用于研究16世纪以后,少数可上溯到13—14世纪,极个别才能推算得更早。家谱中也会有不少明清以前的内容,有的甚至可以从三皇五帝的世系排起,但这些并不可信。家谱也不会覆盖全部人口,因为家谱一般不会包括本族中流亡在外又穷困潦倒的分支,家族过于分散的移民不可能各自修谱,而同家族人口较多的移民也要等到在迁入地站稳脚跟并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才会修谱。
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属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或家族上层,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更难于代表家族的底层、内部的实际。一般的家谱无不扬善隐恶,夸大溢美,甚至移花接木,假冒附会,如果不了解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一味相信家谱的记载,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很多家谱都有名人所作序跋,但仔细分析,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假托伪造的,有的完全是从其他家谱中抄来的,只是将主语改变了一下。对先人的爵秩功绩往往夸大其事,将虚衔写成实职,把捐纳当作功名。所列著作,大多是毫无学术价值又基本没有流传到社会的家刻本,甚至只是谁也不能证实的稿本。而且,无论忠奸贤愚、士农工商,一入谱传,无不尊师重教,文风蔚然,诗礼传家。有的家族明明是做生意发了财,然后花钱捐了功名,到了一些研究人员的笔下,却成了富于人文精神的“儒商”,根据就是他们家谱中的资料。连一些靠括地皮致富的贪官,记入家谱的往往也是诗酒风流、乐善好施的嘉言懿行,这类材料要是不加起码的辨析,能写出真实的历史吗?


IP属地:山东1楼2020-02-29 11: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