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清词吧 关注:189贴子:4,144
  • 4回复贴,共1

曲有误,周郎顾——记周公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曾经写过很多历史人物,从先秦到明朝,从美女到名将,隔着现代的电脑键盘,将古人们的生平故事一一讲来,有时会有种时空停顿的错觉,仿佛当时当地,我在冷眼旁观,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而有一个人,在我心里重中之重,始终不敢轻易去触碰,是因为怕自己拙笔,不能完全还其原貌,兜兜转转直到今日。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
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前有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者因为更具可读性和传播性而广为流传,里面将周瑜刻画成虽有才华而实际上是一个嫉妒狭隘之辈,“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听上去是多么的讽刺曲折、朗朗上口,从此一个并不光彩的将军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吃瓜群众们的心中。
我小时候原本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直到后来长大看到了正史《三国志》,才了解了历史上真正的周郎。
初识
周瑜,和历史上的孙策、兰陵王、潘安、独孤信一样,都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的人,史书上的一句“瑜长壮有姿貌”,不知将多少历史迷妹,带入了将军的世界。
当初,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因为举兵讨伐董卓,全家迁到了庐江。孙策与周瑜同年,都是恰英雄少年的时候,二人惺惺相惜,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既与孙策交好,周瑜便将自己的一处大宅让给孙策居住,并且升堂拜母,结下了“总角之好,骨肉之分”的情谊,从此互相扶持、互相倚重。
有一次,周瑜去探望从父,正巧孙策即将领兵东渡,到了历阳,马上派人告知周瑜,周瑜二话不说率兵相迎,孙策大喜过望,就像吃了颗定心丸。(“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果然在之后的战役中,协同作战,连克数城,由此一战成名。
那个时候,周瑜二十四岁。
现代人的二十四岁,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初涉社会,而彼时的周瑜已经建功立业,纳了绝色美女小桥为妾(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又有好友孙策襄助,正是人生得意时。可惜,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建安五年,孙策意外地被刺客击伤,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六岁。
失去了好友的周瑜,拾起心中的悲痛,自此留在吴地,一心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建安七年,曹操击破袁绍,兵威日盛,便下书责令孙权送子入质,孙权和众臣商量,张昭、秦松等人犹豫不决,而独有周瑜坦荡进言:江东如今兵精粮多、境内富饶,何必送子入质?质子一入,便不得不听命于曹氏,得诏即入,如此岂不是受制于人?再富贵也不过是一侯印,仆从十几人,车数乘,马数匹,怎么能和南面称孤相提并论呢。若曹氏真的能举义而正天下,将军再事之未晚;如果只是暴乱争势,反倒引火烧身。将军如今只应韬勇抗威,以待天命,哪里有送质子的道理!
读周瑜的一番话,眼光高远、骨气凛然,自有一番绝世风度在里头,我猜想,若是孙策还在世,必定想法和他一样,断不会受制于人,所以才有了江东这数年基业。


IP属地:江苏1楼2020-03-20 14:02回复
    赤壁
    史书上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著名的“赤壁之战”那一年,这一战役的三国演义版本,大家想必都烂熟于心了,《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在这一战役里大放异彩,屡献奇计,最终使得弱小的孙吴大败曹操。
    然而,这一战役的光环原本应该属于周瑜与黄盖。
    曹操得了荆州水军数十万,震动了东吴朝野,孙权再次紧急召见众人商议,大家都建议曹操势太大,不如迎之。所谓迎之,说穿了就是投降、俯首称臣,如果这样的话,江东的基业将毁于一旦。这一次,又是周瑜挺身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剖析利害,指出曹操的诸多不利因素,并自愿领兵,与曹操决一死战。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史料原文,周瑜进言慷慨激昂,看时事透彻睿智,此段相当精彩。莫说是孙权大帝,就算是我,听了也会被其所感染。
    孙权本就不愿去率兵迎曹军,被周瑜一劝,更加坚定心意,拔出刀斩了前奏案说:“诸将再有敢说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于是孙权派遣周瑜、程普,和前来相约一同抗曹的刘备,力拒曹军,一起来到了赤壁这个地方。这时,赤壁大战的第二位功臣黄盖出场,他献计:现在敌众我寡,不能长期与其相持下去。我看见曹军的船舰首尾相连,这样的话,可以用火攻!(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而在《三国演义》里面,却被改成了是庞统的主意。
    黄盖的计策最终被采纳,东吴找来数十艘船,里面装满了薪草,并将膏油灌入其中,外面裹上帷幕,就这样浩浩荡荡开往曹营。因为事先告诉了曹操,说黄盖想要投降,所以曹操的将士们看到船来,都在观望议论,黄盖见此,突然点燃船上薪草,数十艘船只同时燃烧,加上当时风力很猛,火势蔓延很快,一下就烧到了岸上的营地。一时间,火势薰天,曹军一片慌乱,人马烧死溺死者众多,不得已,曹操只好退军到南郡。
    自此,赤壁大捷。纵观全局,胜利的荣耀应属于东吴,而不是蜀汉。是周瑜的据理力争定下了抗曹的主基调,又是东吴大将黄盖有勇有谋,献出奇计,并亲自执行,方才最终有了以弱胜强的这一次著名战役。
    可笑曹操后来修书和孙权说:“赤壁之战,正巧兵士们生有疾病,所以我是自己烧了船退走的,白白让周瑜得了这个虚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真可谓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陨落
    赤壁之战后,周瑜和程普又领军进到南郡,与曹军隔江相对。当时,曹操自己已经回了北方,只留下曹仁等据守在那儿。于是,周瑜派遣甘宁前去,却反被曹仁围攻,周瑜得知,赶来救援甘宁,顺利解围。周瑜又亲自上马掠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肋,创口很大。曹仁听说周瑜卧床病重,兴高采烈地整顿兵士,准备攻击。周瑜于是强撑自起,巡视军营,激励将士们,曹仁听闻,以为情报有误,便退兵了。
    鉴于周瑜对江东的功绩,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南郡太守,一代传奇将领的人生,就此达到顶峰。然而,许是上天嫉恨,就像是当年的孙策,或是前朝英年早逝的晋悼公、霍去病,这颗璀璨的将星也即将过早的陨落。
    在最后那个时刻到来之前,周瑜想的还是孙策留下的江东基业,他想要取得蜀地以为江东日后所图,,于是自请奔赴江陵,半路上,却遗憾地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天妒英才。
    孙权亲自为其素服举哀,哭着说,“卿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逝,以后让孤依赖谁?”,又说昔日赶走曹操,拥有荆州,都是公瑾的功劳,我常常不能忘。。。若不是周公瑾,我是做不了皇帝的。
    读到这里,我们也是一声叹息。与孙策少时的那段兄弟友情,使得周瑜对孙权、对江东倾心相助,也算是周郎的至情至性。而《三国演义》上描写周瑜心胸狭隘、不容人才的句子,在正史中丝毫不见,反而记载的是他的雅量气度,那时程普自持年长,经常欺侮周瑜,而周瑜每次都大度包容,终是不与其计较。程普后来心里叹服,于是和别人说,和周公瑾相交,就像是品尝美酒,让人不觉自醉(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哪里来的嫉妒狭隘?哪里来的不容人才?冤哉,公瑾!

    在史书中,我再没看到过如周瑜这样一个近似完美的男人——有勇有谋,长相俊美,坦荡刚烈,胸有雅量,他甚至还精通音律,凡是曲子有错误,周瑜必定能听出来,必定会回头看看,时人都称是“曲有误,周郎顾”。
    因为他的完美,上天让他过早离世;而他,因为一部小说,却背负了数百年的冤屈。
    可是呢,我记忆中的将军,一直就像是东坡先生的那首词里描写的那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得此赞誉,将军足矣。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2楼2020-03-20 14:04
    回复
      吧主都跑路了


      IP属地:法国4楼2024-01-05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