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501贴子:413,299
  • 40回复贴,共1

孔子不是个好老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家书》曰: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
子曰:“不可.昔东夷之子,慕诸夏之礼,有女而寡,为内私婿.终身不嫁,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娆娶妻而美,让与其兄,让则让矣,然非礼之让矣.今汝欲舍古之道,行子之意,庸知子意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乎?后虽欲悔,难哉.”
翻译:
《孔子家语》记载说: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抛弃古人的伦理道德,只凭我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去行动,可以吗?”
孔子说:“不可以。从前东方没有教化的人仰慕华夏的礼仪制度,有的女子成了寡妇之后,为她暗中招个夫婿,但是终身不让改嫁。不改嫁是不改嫁了,可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贞节的真正含义。仓吾这个地方有位叫娆的人娶了个妻子十分美丽,就把妻子让给了他哥哥。让是让了,可是这种做法并不是出于礼义的谦让。现在你想抛开古人的伦理规范,只按你自己的心愿做事,焉知你不是想把自己错误的当作正确的推行呢?”
看这段话,愣是没搞明白孔夫子回答问题的逻辑。
虽然他的那两个“象”,非常有故事性,但那也只能表明那是“名”和“实”的不符。
这两个“名实不符”的“象”与他后面要说的“以非为是”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名实不符”的“象”与子路的问题:“请释古之道,而行由之意可乎?”有什么关系呢?
感觉完全是凑字数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31 00:50回复
    一种牵强的解释:
    女寡而私婿,非节,但东夷认为是节;
    取妻而让兄,非让,但苍梧娆认为是让。
    这两个“象”虽然是“以非为是”,但从主观上说,他们也是在守“古道”,而不是子路的问题:“释古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31 01:02
    回复
      女寡,释古道而行由意,另嫁。另嫁,有何不可?
      取妻,释古道而行由意,让兄。只要都愿意,让兄,有何不可?
      孔夫子问答问题逻辑不清、没有说服力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3-31 01:10
      回复
        如果说在逻辑层面上,对比前后内容可以推测。
        古之道,义与礼是周义和周礼吗?
        然后子路突发其想,抛开这些规定,怎么做由自己决定,可不可以呢?
        孔子说:是不可以的。
        然后讲了两个由自己决定的反面案例,一个非义,一个非礼。
        一个帮亡夫之妻介绍新对象的,但不让这个女人改嫁新对象,不改嫁他也就不改嫁他了,但这不符合贞节之义。
        (下一个省略)
        然后说,今天你舍去古时的道义,按您的想法去做。你如何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呢”?
        然后想反悔,就太难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3-31 06:09
        收起回复
          赵武露王欲胡服,公子成不悦。灵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礼者所以便事。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人而厚其国。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殴越之人也;黑齿雕题,鳀冠秫缝,犬戎之国也。故礼服莫同,而其便一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谋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谋可以便其礼,不法其故。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离教,况于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智者不能一;远迩之服,贤圣莫能同。穷乡多异俗,曲学多殊辩。今叔父之言,俗也。吾之所言,以制俗也。叔父恶变服之名,以忘效事之实,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遂胡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31 08:29
          回复
            翻译:
            赵武灵王想改穿胡人服饰,他叔父公子成对此很不高兴。赵王说:“衣服穿戴,是为了生活方便,有利于国家;礼仪法规,是为了办事方便。圣人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礼仪法规,所以才会给人民带来利益,使国家富裕强大。剪发文身,衣襟向左开,这是越国一带人民的风俗;染黑牙齿,在额头上涂梁花纹,用河豚的皮粗劣地缝制帽子,这是吴国一带人民的风俗。所以说礼仪服饰虽然不同,但为方便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地方不一样,使用的东西自然也两样,事情在变化,礼尚自然也要变化。因此圣人只追求能使国家便利的总体策略,而绝不会在贯彻使用时固定不变;只追求怎样使其礼仪法规执行起来更方便,绝不会食古不化。老师可以是同一个人,但学生可以来自生活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地方。
            中原地区的国家尚且可以礼仪制度相同,而文化习俗不同,更何况是生活在崇山峻岭中的人民呢?所以舍弃还是保留,即使是智者也不能强求;远近服饰的差异,圣贤也不能统一。穷乡僻壤的民情风俗大多千奇百怪,邪辟玄妙的学说大多不同凡响,雄辩谲异。现在叔父所谈的是一般的习俗,我所说的,是想造成一种新的习俗。叔父讨厌改变服装的样式,可是却忘了有利于办事效果这一事实。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赵武灵王的一席话说服了公了成,于是他也穿起了胡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3-31 08:32
            收起回复
              任何固定的规矩教条都会有局限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遵守是有益的。但是超出了这个环境和条件继续顽固遵守就是有害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3-31 08: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