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吧 关注:2,524贴子:17,116

记录一些自己的学习内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坚持学习,虚心接受批评。


IP属地:北京1楼2020-04-01 12:01回复
    各位贤友好,我对于上座部佛教的认识还很初级,我想先自己学习了解。
    之前我看了一个关于傣族的纪录片,里面有提到上座部佛教,我希望能够多了解这部分内容,又自己去搜索了很多这方面的节目,对于我国佛教的分类、区别和基本的思想有了大体概念,印象最深的就是探索发现一期介绍贝叶经的节目,我彻底被震撼了。此外,我还用了一个叫学习通的APP,看了一个老师讲南传佛教的课程,增加了一些见识。后来,我在优酷网上看了纪录片《南传佛教纪录片:达摩难陀长老著作影录——佛教徒的信仰》,这回我还做了很多笔记。
    我是一介凡夫,但我希望学习一些上座部佛教的知识。曾经我对佛教是不屑一顾的,但当我遇到人生挫折有轻生念头的时候,是一位信奉佛教的奶奶为我讲了很多道理,所以我一直记在心中,非常深刻,此后我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
    我不能随意评价北传、南传及藏传佛教,只能说现在想更多去了解南传佛教的思想,至于原因我相信贤友们心里都有数。
    我因为一些家庭民族、政治面貌、工作专业原因不能出家,但请相信我对佛教文化充满敬意,不会被那些肆意诋毁佛教的人所影响。
    我想把自己学到的整理成笔记,以后可能的话我会阅读经典,逐渐积累起来,改变自己的愚昧。虽然我现在知晓的还是很少,但是坚持挤时间学习下去,一定能明白很多有用的哲理。我会回去整理好我学到的笔记,然后缓慢更在这个帖子里面。如果我犯了什么错误,还请各位贤友指正,谢谢你们。


    IP属地:北京2楼2020-04-01 12:01
    收起回复
      萨度,萨度,萨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4-02 04:09
      回复
        这是我第一个认真看和做笔记的纪录片,我觉得自己在阅读和交流相关内容上还存在着很大障碍,所以还是先按自己的步伐学习了解。
        我本身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的肿瘤学,平时的课业压力非常繁重,而且还要在医院科室轮转学习,要值班,要管病人,要写各种病历资料,要写论文,要准备各种国家考试。我对未来十分迷茫,因为我很多次累垮在岗位上,忍受着很多来自病人、上级、同学、老师等等所施加的压力,去年因为出现了咳血而办理了休学,这些让我对于最后是否应该选择成为医生产生了动摇。我们学校于本月25号开学,我已经办理好了复学手续,马上就要继续在岗位上奋斗了。无论如何,我都要珍惜导师对我做出的选择,没有导师我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不能放弃。
        对于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我会慢慢学习,我还没有找到这份文化对我最深刻的意义,我以后会继续寻找探索的。我把纪录片里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都记下来了,按期整理好记录,再复习一遍。我偶尔抽空在读一本大师写的书,我想先巩固我的基本认知,从简单学起,克服交流障碍,持之以恒。
        好好努力吧。


        IP属地:北京5楼2020-04-22 02:26
        回复
          世间一切现象是短暂的,苦的,不真实的,追求物质发展不能带来永恒的快乐。唯有通过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发展,才能得到永恒的宁静和快乐。


          IP属地:北京6楼2020-04-29 18:48
          回复
            四圣谛
            一、苦圣谛:造成诸苦的苦
            更深入和广泛意义中,苦包括肉体和精神上的苦,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欢愉快乐也是苦,因为是不永恒的,一旦失去的时候就转化成苦,苦占据了整个生存空间。我们的快乐或悲伤,甚至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苦。生命是苦这种看法并不悲观,而是正确理解人生的实观。另一方面,生命是苦并不表示人因此就没有快乐、欢愉等情绪,只是一切乐受都是不永恒的,享有快乐、友好、挚爱、青春、健康时,要了解到这一切即将转化为苦。因此当一个人在快乐时,不要忘记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勤奋地寻求解脱之道。
            当一个人生病时,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找医生诊治,这不是乐观,因为这不能令人了解生命的真谛,无法解决生命中的问题。


            IP属地:北京7楼2020-05-06 08:38
            收起回复
              二、集圣谛:苦的起因
              对治苦必须先了解苦因,欲与贪就是苦因——集。
              人类追寻欲乐,追寻物质,追寻永生,而当绝望时就追寻永死。人类执着不止于物质方面、肉欲上的快感、财富和权力,也执着于精神方面的想法、看法、意见、概念和信仰等。贪欲牵连愚痴,使人蒙蔽看不清真相,认清无我的道理,了解不永恒、变动和死亡,那么苦就开始远离你了。


              IP属地:北京8楼2020-05-13 01:13
              回复
                三、灭圣谛:苦应灭
                佛陀说:“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IP属地:北京9楼2020-05-20 02:27
                收起回复
                  您学的比我好多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6-11 14:46
                  回复
                    记得更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8-25 21:11
                    回复
                      萨度萨度萨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9-06 16:28
                      回复
                        萨度萨度萨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10-14 20:32
                        回复
                          三、灭圣谛:苦应灭
                          佛陀说:“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这贪爱在哪里舍断和灭除呢?佛陀说“凡世间有喜色、悦色者,其爱即于此处舍断而舍断,于此处灭除而灭除。”通俗地说就是:只要世间存在本质上既可爱又美好的东西,贪爱就要在这里舍断和灭除。
                          佛陀进一步列举了这些本质上既可爱又美好的东西,共计六十种,分别是:内六处、外六处、六识、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六寻、六伺。
                          内六处(六根处):谓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
                          外六处(六尘处):谓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六触:为由六根、六境、六识和合产生,具体包括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六种作用。
                          六受:指六受身。受有苦受、乐受、舍受三种,约六识而成六受,即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称为六受身。身,为集、类之义。
                          六想:指六根触对六尘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称为六想。即:(一)眼想,谓眼根对色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二)耳想,谓耳根闻声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三)鼻想,谓鼻根闻香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四)舌想,谓舌根尝味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五)身想,谓身根觉触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六)意想,谓意根分别诸法之时,与识相应而起之想念。
                          六思:指六思身。眼触所生思,耳触所生思,鼻触所生思,舌触所生思,身触所生思,意触所生思。
                          六爱:指六爱身。谓眼触所生爱身,耳鼻舌身意触所生爱身。
                          六寻中的“寻”是指什么呢?在经中,‘寻’一词常不精确地用以代表思考,但在《阿毗达摩藏》里,它精确地代表把心投入或令它朝向目标的心所。
                          六伺中的“伺”是指什么呢?“伺”一词通常意为检查,然而在此(指在色界心里)则意为保持心继续专注于目标。寻是把心与心所投向目标,伺则是心继续专注于目标。


                          IP属地:北京21楼2020-11-04 22:13
                          收起回复
                            萨度!萨度!萨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11-09 12:51
                            回复
                              四、道圣谛:灭苦之道
                              道圣谛也称为“苦灭之道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佛陀说:“ 诸比库,何谓导至苦灭之道圣谛?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正确体见诸法之理性而不谬误,亦即坚持佛教四圣谛的真理。
                              正思维:又称正志,思四谛理,离诸杂念。
                              正语:正确的话语,说话应该诚实可靠,不说谎。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正精进:精进意味着燃烧掉烦恼习气,而非时间多少。正确的精以求精,力求更加的真、善、美。
                              正念:即觉知,学会觉知自己。
                              正定:当心是安定、平静与专注时,阻碍我们快乐的诸盖就不会生起。当坐禅时,我们能将定心集中在随意识生起的心理对象上。禅定帮助我们突破这些对象的表象上,清楚地认识它们的无常、苦与无我。有了正定,我们的修禅速度将加快,且能在佛道上快速前进。


                              IP属地:北京28楼2021-02-20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