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8,454贴子:640,621

请教贴:古人谥号需不需要避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教贴:古人谥号需不需要避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4-04 20:17回复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需要避讳。请教一下大神,古人的谥号需不需要避君主的谥号的讳呢?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4-04 20:19
    回复
      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二月,帝之丧至自许昌,天子素服临吊,诏曰:“公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祸乱之功,重之以死王事,宜加殊礼。其令公卿议制。”有司议以为忠安社稷,功济宇内,宜依霍光故事,追加大司马之号以冠大将军,增邑五万户,谥曰武公。文帝表让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今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诏许之,谥曰忠武。晋国既建,追尊曰景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4-04 21:42
      回复
        《五经通义》以为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魏朝初谥宣帝为文侯,景王为武侯,文王表不宜与二祖同,于是改谥宣文、忠武。至文王受晋王之号,魏帝又追命宣文为宣王,忠武为景王。太康八年十月,太常上谥故太常平陵男郭奕为景侯。有司奏云:“晋受命以来,祖宗号谥群下未有同者,故郭奕为景,与景皇同,不可听,宜谥曰穆。”王济、羊璞等并云:“夫无穷之祚,名谥不一,若皆相避,于制难全。如悉不避,复非推崇事尊之礼。宜依讳名之义,但及七庙祖宗而已,不及迁毁之庙。”成粲、武茂、刘讷并云:“同谥非嫌。号谥者,国之大典,所以厉时作教,经天人之远旨也。固虽君父,义有所不隆,及在臣子,或以行显。故能使上下迈德,罔有怠荒。臣愿圣世同符尧舜,行周同谥之礼,舍汉魏近制相避之议。”又引周公父子同谥曰文。武帝诏曰:“非言君臣不可同,正以奕谥景不相当耳,宜谥曰简。”及太元四年,侍中王欣之表君臣之嫌同谥,尚书奏以欣之言为然。诏可。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4-04 21:47
        回复
          郭奕太康八年卒,太常上谥为景。有司议以贵贱不同号,谥与景皇同,不可,请谥曰穆。诏曰:“谥所以旌德表行,按谥法一德不懈为简。奕忠毅清直,立德不渝。”于是遂赐谥曰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4-04 21:48
          收起回复
            又找到一个。《晋书》王述传: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谥曰穆,以避穆帝,改曰简。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4-06 09:19
            回复
              突然一下脑洞大开,冒出个想法,请各位大神不吝赐教
              关羽谥号"壮缪",古有缪穆互通之说,意关羽谥号即"壮穆"。按谥法,布德执义曰穆,用在关羽身上也算合适。
              《华阳国志·卷七》:延熙八年秋,皇太后吴氏薨,谥曰“穆”。
              既然臣子应避君王(皇后)谥号之讳,关羽自然也不例外,用"穆"明显不可能。那么,在不更换新谥号的前提下,用通假字"缪"来代替"穆"是不是就显得很合理了呢?
              当然,也不排除当时议谥的大臣们有暗地里黑关羽一把的可能。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4-06 09:46
              收起回复
                谥号就那么多,无法避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4-07 20:21
                回复
                  谥是古礼,规格很高的,跟遇君父名字换个字的那个避讳不是一个级别。谥号的避讳方式是:换一个其他谥(景→简),或者加字(武→忠武)。是换和加,不是通假哦,如此严肃场合,不搞通假的。另,太常卿是九卿里的吉祥物,取什么谥号,体现的是老大的意思。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8-10 09:24
                  回复
                    汉谥带“缪”事迹可考者:
                    【子缪王元嗣,二十五年薨。大鸿胪禹奏:“元前以刃贼杀奴婢,子男杀谒者,为刺史所举奏,罪名明白。病先令,令能为乐奴婢从死,迫胁自杀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故《春秋》之义,诛君之子不宜立。元虽未伏诛,不宜立嗣。”奏可,国除。】——残暴;
                    【立十一年,子向坐铸伪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讼子罪,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为儿子请求宽恕;
                    【距怨王,乃上书告王齐与同产奸。】【子缪王齐嗣】——乱伦;
                    【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举荐的人不孝;
                    【吉薨,谥曰缪侯】【以校尉光禄大年将兵迎日逐王降,又破车师,侯,坐法削户三百,定七百九十户。】——犯法
                    壮缪本身是平谥,二十五史唯二壮缪侯:
                    关羽:武而不遂(有武功却结局不好),名与实爽(丢荆州晚节不保);
                    伊慎:参与讨平哥舒晃、梁崇义、李希烈等人叛乱,以功拜安黄节度使,封南充郡王,晚年以钱三十万贿赂宦官以求担任河中节度使,被告发。伊慎为右卫将军,有三人因此获罪致死 。


                    IP属地:河北12楼2021-08-12 13:49
                    收起回复
                      至于说避讳,敬哀张皇后薨在成乡敬候费祎之前,孙吴的江陵武侯陆抗薨在武烈皇帝孙坚之后。真正闲的玩避讳并传给西晋的好像是曹魏。


                      IP属地:河北13楼2021-08-12 14:07
                      收起回复
                        乾隆也不读《康熙字典》,看来也是个不孝子孙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8-12 14:39
                        收起回复
                          谥号这不是必须避的,避不避存看当时朝廷的态度而已。


                          IP属地:北京17楼2021-08-14 17:04
                          收起回复

                            我能找到的最笃定壮穆侯的图。


                            IP属地:河北18楼2021-08-14 18:56
                            收起回复
                              不是很懂谥号避讳,截止唐朝各来一例······
                              晋:宣皇帝司马懿+宣穆张皇后——宜城宣君郭氏(时人讥之,而莫敢言者)+华容穆子纪瞻+丰城宣穆公桓冲;
                              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太武皇帝拓跋焘——上党郡武昭王元天穆;
                              刘宋:武敬臧皇后——晋宁县敬公袁湛;
                              北齐:文宣皇帝高洋——崔劼谥文贞;
                              北周:明皇帝宇文毓——汲郡明公崔猷;
                              南齐:敬刘皇后——敬子江敩;
                              梁、陈:无;
                              隋:文皇帝杨坚——高阳县文节公许善心;
                              唐:文武圣皇帝李世民——鲁郡文忠公颜真卿,还有一把。


                              IP属地:河北19楼2021-08-14 20: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