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三国志零吧 关注:97,260贴子:900,060
  • 1回复贴,共1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能强渡渭水直取长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大营驻扎在五丈原。司马懿见状嘲笑道:“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也。”意思是说,诸葛亮如果是勇敢的人,应出武功依山东进,如果到西北的五丈原,我们就没有什么危机了。
武功位于长安与渭南之间,可谓距离长安城仅仅有一步之遥,假如诸葛亮进军武功,便能对长安城造成直接威胁,长安城受到威胁,司马懿再怎么沉得住气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假如长安失守,司马懿不仅要为此负责,长安失守他难辞其咎,更严重的是还会遭受到魏国群臣的弹劾,被扣上拥兵自重甚至通敌的帽子,迫于压力,在诸葛亮东出武功以后,司马懿即便知道诸葛亮试图逼迫他出战,也不得不放弃渭南防线转而东进追击汉军,这就是兵法上说的“攻其所必救”。
当初魏国名将庞涓率领大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求援于齐国,齐将田忌采纳孙髌的建议,不直接去邯郸救援赵国,而是直扑魏都大梁,庞涓迫于无奈,只好率军回师救援大梁,最终在桂陵中齐军埋伏而被俘虏,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诸葛亮一直希望与司马懿在正面战场决战,卤城之战的失败早已经让司马懿意识到在正面战场上他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司马懿一直采取坚守避战的态度:
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但是假如诸葛亮东出武功,司马懿就无法避战了,这不正是诸葛亮梦寐以求的与司马懿正面战场决战的好机会么?可是,诸葛亮直到病逝五丈原,也没有强渡渭水,东出武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如果东出武功,相当于忽视身后的司马懿直接进攻魏国核心地区,在没有击败司马懿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曹魏腹地,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长安作为魏国西都,本身就是城高池深,诸葛亮一时半会很难攻克,再加上西都长安距离魏国东都洛阳也没有多远,诸葛亮一旦夺取长安,将会直接威胁洛阳,由于长安是西汉首都,一旦夺取,也差不多算能“还于旧都”了,这将极大的动摇魏国的统治,所以魏国一定会集结重兵进行战略反击。另一边司马懿的大军还在西边毫发无损,他肯定会追击诸葛亮。一方面是来自洛阳的援军,一方面是来自西边的援军,诸葛亮腹背受敌,有多危险不言而喻,退路被司马懿阻断,诸葛亮那时候想撤退都没办法,最终结果是全军覆没。
诸葛亮北伐一共也就是“步卒数万”,以这点兵力深入险境这不是自取灭亡么?当然,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诸葛亮并非没有胜利的希望。如果诸葛亮东出武功,司马懿被迫东进追上诸葛亮,诸葛亮在武功与司马懿决战,再现卤城大捷的奇迹,击溃司马懿部以后再乘胜进取长安,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别忘了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他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两次,他大可尾随其后却与诸葛亮部保持一定距离,不让诸葛亮找到决战的机会。
诸葛亮东出武功并不可行,司马懿是知道诸葛亮一定不会选择这条路线的,才故意这样说稳定军心的,事实上诸葛亮不东出武功是对的,假如真的东出了武功,反而正中司马懿下怀。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4-14 13:27回复
    有点道理,强渡有点莽了


    IP属地:上海2楼2020-04-21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