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吧 关注:91,334贴子:205,760
  • 18回复贴,共1

恕我直言,点进来的各位都不是“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不是“东西”。

等……等等!

别误会别误会,我可没骂人,我这可是在夸你们呢!
不信?这可是孔子说过的。
嗯,你没看错,孔子说过。
孔子啥时候这样“骂过人”了???

别着急,现在就请你们好好动动小脑袋瓜子,想想孔子的原话是什么。
说实话,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这句话实在是太出名了!可能很多人一看到是孔子说的,心里就有了答案。
这句话就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里,正是那句『子曰:“君子不器。”』
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是个器物。
既然在座的各位都是君子,这句话不就是『在座的各位都不是“东西”』吗?

你看,我这不是在夸你们嘛!

那么,问题来了,孔子为什么说君子不器呢?
《三字经》里有一段话想必大家也能够倒背如流,叫『玉不琢,不成器』。而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家长批评孩子,多数会说『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这就很奇怪啦,到底是“成器”好,还是“不成器”好呢?
这就关系到“器”,到底是什么概念的存在。

我们应该知道,这个“器”,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鼎。具《公羊传》东汉经学家何休注本的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就是说,天子吃饭,用九鼎,诸侯吃饭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我们说的大禹铸了九鼎这个华夏至尊神器,流传夏商周三代,其实就只是打了九口祖传的大锅,仅此而已。

这个没毛病,就是九口大锅,象征王权至高无上的九口大锅。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那时连饭都吃不饱嘛!
夏商周三代的君王实际上只是天下共主,就像黑社会老大一样。虽然大伙有时候还吃不饱,但是就算饿肚子,礼节也不能少,每年都要向老大纳贡,于是老大家里就有了许多余粮。每每逢年过节,老大就会叫上这些小弟们,一起到家里吃顿饭,煮饭的就是这九口大锅。

不过,这九口祖传大锅,卫生真的过关嘛……?
咳咳,开个玩笑,夏商周历代天子拿来煮饭的,自然不可能是祖传的九鼎。
而九口大锅呢,到了周朝,是拿来给天子炖肉的,每口锅专门炖一种肉,分别是: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


IP属地:福建1楼2020-04-18 18:01回复
    这肉呢,要……好像跑题了,再说下去就快变成美食节目了……
    这个例子就很好说明了,“器”为何物。
    每种“器”都有专门的用途,煮饭有煮饭的“器”,祭祀有祭祀的“器”,各有各的用途,不能乱套。就像你种花的花瓶,不能用来喝水;你家的马桶刷,不能用来刷锅。
    《论语·公治长第五》中有一段子贡和孔子的问答:
    『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名叫端木赐,是个商人,还赞助过孔子搞周游列国的活动。我们现在说的“儒商”,始祖就是这位。
    且说有一天,子贡来问孔子……
    “老师老师,您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你就是个器。”
    “什么?我居然是个器?”子贡听到孔子的答复,先是有些吃惊,低声叨咕了一句,不过很快就缓过神来,继续问,“那么请问老师,我是什么器?”
    “瑚琏。”
    瑚琏(hú liǎn),这个词我们比较少见,但也是周代“器”的一种。

    瑚琏是置于宗庙之中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盛放小米和黄米的,外观极为尊贵奢华。
    孔子说子贡是瑚琏,各家有各家的解释,无论是褒还是贬,都是在说子贡是个可以治国的重要人才。
    但是,仅限于治国。
    就像瑚琏一样,只能置于宗庙之中。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博学,君子不能只有一种技能。
    现代只有极少人知道,孔子到底是教什么的。
    其实,我们可以说,孔子就是个蓝翔校长。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质疑了:
    “ “不对啊,孔子怎么可能是蓝翔校长呢?我听说孔子教授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啊!这些东西再怎么样也跟蓝翔搭不上边啊!你肯定是在胡说八道!” ”
    假如真有人提出来这个非常不错的质疑,请容许我在此作个揖,以表尊敬。因为能够提出这个质疑的人,一定认真读过书!
    以上所说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统称为“孔门四科”,确实是孔子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孔子还教“六艺”,而且还是主要的教学部分。
    “六艺”是周王官学要求贵族子弟必须要学会的六项技能。据《周礼·保氏》记载,“六艺”分别是: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驶马车。知晓了孔子所教授的是“六艺”后,是不是感觉孔子有点像个蓝翔校长了呢?
    虽然“六艺”是属于贵族官学,孔子的是属于私学,但他所教出来的弟子都基本上是要去当官的。所以孔子教“六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君子不限于学习一种技能,这就是“君子不器”。
    不仅是孔子的教学,就连孔子本人精通“六艺”!要不然怎么教呢?
    《论语·子罕第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前面一句话,无论是人物还是人物所说的话,都存在一些争议。人物,各有各的说法,但人物所说的话,就只是褒或贬的问题了,并不妨碍理解其中的意思。
    大概就是有人说,孔子非常博学,但没有一项技能非常出色。
    孔子听到了,就跟弟子们说:“我擅长哪个方面呢?是驾车?还是射箭?我觉得我擅长驾车。”
    说句题外话,很多人对孔子的印象可能是那种文文弱弱的小老头,可真实的孔子真的很能颠覆大家的想象。孔子是山东人,身高一米八几,是个不折不扣的山东大汉,而且还会射箭会驾马车,应该还是个武林高手吧?毕竟周朝需要文武兼修,这才符合“君子不器”嘛!

    如果你觉得孔子说这句话是在为自己辩解,那你可就浪费了老夫子的一片良苦用心。
    我们知道,射箭,是要专心致志的,盯着一个地方。而驾车,需要的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还可以到各种各样的地方游玩,可以到处欣赏风景。

    我们不妨把“射箭”比作只学习一项技能,而“驾车”比作博学,答案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礼记·中庸》有一段关于学习的论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学习,而把“博学之”摆在首位,很能证明博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程度。没有“博学”,后面的“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全是空谈。
    《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无非只是受了当时的一种思想限制而已。而长辈口中的“不成器”,很可能仅仅是思想残留。毕竟,在大多数时候,有一个专业技能,就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不至于被饿死,说不定还可以养活一家人。就比如张三从小被父母强迫到铁匠铺学习打铁技能,长大以后就自然而然成了一名铁匠。这就是所谓的“成器”。

    那么,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有所改变吗?现在,就让我们扯回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我的国学老师——我认为他是全世界最棒的老师——他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现代社会的知识趋势是专家型,要求一个人在一门学科的一个分支的一个细小的点上钻深钻透,全社会通过无数专家自觉不自觉地分工协作获得整体进步。这当然是好事,也是必然,但作为个人,视野和视角受限到这种程度,虽然可以强化他的专业竞争力,却弱化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力。』
    (如果老师无意间读到了学生的拙作,学生惊恐万分,也请您恕学生愚钝,因为学生又擅自摘抄了您写的作品……)
    可不是嘛,我们在高中时期,就要分文理科,上了大学,就要选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学科一步步细化。这当然是必然,但对于个人而言,你只知道你所学习的学科,其他的一无所知。除了眼界狭窄,别人在聊天的时候你甚至还插不上嘴!
    所以说,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周朝,还是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我们都必须博学。
    君子不器,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绝对是一个热爱各种知识的君子!
    前些年,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火遍了整个中国,听说有一些机构的领导,买了几百本来,给下属人手一本发过去。
    我们来看看于丹老师对于“君子不器”的解释。


    嗯……于丹老师的意思是,君子要经常……换工作?好吧,没什么毛病,毕竟于丹老师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教授,当然没毛病!



    IP属地:福建2楼2020-04-18 18:02
    回复
      可跟于丹老师比起来,民间的这些“国学大师”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句话只是“国学大师”们思想的一个概括。他们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能认定一位老师,只能跟一位老师学,读老师指定的书籍,等等等等……
      呃……在下真不知道这是哪门子国学?
      孔子的名言大家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可不是只能有一位。

      更何况那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国学大师”们难道也视而不见了吗?
      没有博学,何来审问?何来慎思?何来明辨?
      且不说这句,孔子也并没有说过类似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话,而是提倡博学。
      再着,如果我不看看其他老师的说法,我怎么知道你们这些“国学大师”说的是对是错呢?
      你们不让“信徒”们看别的书,是不是别有用心呢?
      说句实话,『一门深入』,这个词来源于佛教的《楞严经》,而且,并无什么只能向一个老师学习的意思。
      关于读书,容许我再次摘抄我老师写的一段话:
      『许多年来,总是不断有人要我开列指导性的书单,我的答复从来都是:就你感兴趣的领域胡看、乱看,不要在意什么好书坏书,尽可能竭泽而渔就好。看看坏书又何妨,看它们到底怎么坏,又是如何既坏又被人追捧,这里边就藏着耐人寻味的内容。而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辨别力和贯通感。』
      是的,不管好书坏书,什么书都得看,看多了,自然就有了分辨力。
      不要纠结于谁是你的老师,你在读谁的作品。因为,任何人都会成为你的老师,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是能学到什么,学多学少的区别罢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那些“国学大师”身上,也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自然不可能是国学,而是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5.7-1931.12.13)在其群体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中所描写的理论的真实写照。又或者,是迷信在中国死灰复燃的现象!

      君子不器,最后,愿你阅读了这篇文章,能够收获一些从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更加热爱学习!


      IP属地:福建3楼2020-04-18 18:04
      收起回复
        ——END——


        IP属地:福建4楼2020-04-18 18:06
        回复
          欢迎“国学大师”们的信徒,不服来辩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18 18:18
          回复
            要辩的话,请认真一点,要提供参考材料,不要太晚的,要和《论语》差不多时间的,所以《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就算了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4-18 18:24
            回复
              好帖,顶一下
              还有那些国学带师会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区别,然后来一句老祖宗的不容置疑,怎么破


              IP属地:广西7楼2020-04-19 08:12
              收起回复
                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19 08:35
                收起回复
                  @镜里年华换 @伊川道学师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4-19 11:54
                  回复
                    君子不器。说下个人的理解。不器,两个意思,不己器,不器人。
                    不己器,不以己为器也。器,单一任某事,若只认为自己可以从事某事,那就是路走窄了。此处君子是自称,某君子者。
                    不器人,不以人为器,人是活的,是有思想的,以人为器,是会有问题的,此处君子是统治者。
                    出自《为政》,两种思路都有成立的可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4-19 14:11
                    收起回复
                      啊,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4-19 15:53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4-19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