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一山中学吧 关注:40贴子:237
  • 0回复贴,共1

271教育|一山教研: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71教育|一山教研: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本文作者系学校地理学科组王丹老师,原标题为: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山海同一卷)
本单元的课标新添加了“战略和发展”部分内容,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通过认知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紧跟时政方针,用开阔的眼界了解祖国、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课前准备
课前,我们地理学科组共同研究会商,依据课标要求分析了教材,并制定出本单元的“四大结构”。
一、课标要求: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4.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教材分析: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指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战略,其中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如: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关心国家建设大事,从而切身体会到地理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感受地理学科对国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专题地图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项战略合并在一起,即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三、四大结构: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专业基础,之前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过相关了解,文本学习的难度不大,但是缺少一定的综合性,本节课就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线,引领学生学会综合分析,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目标引领
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多次磨课;好的目标可以引领一节好的课堂,因此,我们首先进行的是学习目标的打磨。根据集团大单元整体学习的指导思想,基于学科四大结构,我们先制定了以下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文本和搜集到的资料,说出“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背景和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分析案例,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以上三大战略的顺利进行提出合理的建议。
课时目标是单元目标的有机分解,完成各学时目标,即完成单元目标;同时,课时学习目标还要符合“认知内化、实践生成、迁移提升”的十二字方针。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制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材料研读文本,说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2.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中外合作案例,开展网络直播,说明该战略实施带来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前会商
这是开学以来,我的第一次线下公开课。与线上班级学习相比,优势是能够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交流比线上方便了很多。经过一年多培训,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会商比刚开始容易了很多。况且,我们的班级里有学科班长、也有高效科研小组,他们都是我的得力助手。
重大战略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孩子们可能会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我首先找到的就是高效科研小组的各个小组长,请他们搜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由他们给小组成员进行简单介绍。当大家对此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开始把任务推送给他们。
我们的每个小组有四名同学,完成这些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小组长们事先做好分工,指定专人负责搜集材料、后期整理、新闻播报等各项任务,做到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课堂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任务是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新闻播报,之前,我只考虑到了这种任务形式,但是孩子们的创造力是伟大的,他们提醒我:新闻采访播报需要话筒,我们不仅要重视内容,也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于是,我们利用课前时间用纸壳制作了话筒,非常精致。
课程开展
导入新课采用的是“一带一路”论坛合作的简介,这段视频运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展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容,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里面也暗含着本节课所需的相关材料。接下来,我们解读了学习目标,孩子们以目标为导向,开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广阔,所以我给孩子们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路径,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不需要牢牢记住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但是我们需要学会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影响:包含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所以即使只重点分析一条路线,也不会局限住孩子们的整体认知,也能够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课后反思
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总结中提升,只有经历过多番打磨,才能实现突破。课后,在学科主任的带领,我们地理组进行了评课总结,认真梳理了本节课的得失。同时,我自己也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1.孩子们的表述还显生硬,并没有把搜集到的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导致在新闻播报环节有点像演讲。
2.课前在黑板上绘制的地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播报环节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使听众产生疲劳。
认识到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会不断改进,在以后的课堂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1楼2020-04-22 14: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