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吧 关注:44,121贴子:264,719
  • 0回复贴,共1

住建委为何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智慧工地”是怎样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刷脸进出大门、红外线语音提示、自动喷淋装置降尘……随着“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推进,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工地长出了“眼睛”“鼻子”,看得到违规、听得到噪音、闻得到粉尘,变得“聪明”起来。
这就是智慧工地带来的变化




2014年智慧工地开始萌芽,自2019年开始进入建筑行业全行业关注的细分行业阶段。2020年被看作是“新基建”元年,但“新基建”这个概念可追溯到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以来,中央高层频繁发声,多次强调“新基建”建设的重要性。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是智慧工地市场整合变革的一年,建筑企业集团化推广,地方政府地区性推广,是大趋势,各地住建委都纷纷出文推进“智慧工地”的建设。




智慧工地平台建设目标
结合2020年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新基建”大背景和施工单位提出的智慧工地的建设目标,总结提炼以下四点:
(1)所有项目实时在线:可视、可管、可控
(2)所有数据一目了然:清晰、准确、实时
(3)所有管理集成一体:省心、省事、省钱
(4)人机料真实记录:全面、完整、有效
那么,智慧工地究竟是怎样的呢,具备哪些功能?
以重庆市《重庆市2020年“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为例,将“智慧工地”进行划分三个等级:
1. 一级“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BIM施工等12项元素。
2. 二级“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扬尘噪声监测、施工升降机安全监控、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11项元素。
3. 三级“智慧工地”:应具备人员实名制管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监理报告、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建材质量监管、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6项元素。
而重庆市的建设要求是:
全市建筑面积2万㎡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价2千万以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建设三级“智慧工地”;
全市建筑面积2万㎡及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价2千万及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建设二级“智慧工地”;
鼓励积极建设更高等级“智慧工地”,特别是积极建设一级“智慧工地”。同时,各区县应确保年底前完成《2020年1500个“智慧工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清单》中明确的最低目标任务。
施工单位进行智慧工地平台建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
1软硬件数据标准难统一:
目前全国市场的智慧工地厂家数量1000家以上,各地区住建委也有相应的管理平台,此种模式会导致同一建筑企业内部不同项目使用不同软件厂家的技术方案,并且不能保证硬件是用同一标准且可统一调配。这样反而增加了企业对所属项目数据收集的难度,违背了自动收集工程项目数据进行经营管理的初衷。
2施工企业缺乏物联网平台技术研发能力:
智慧工地方案中包含大量物联网技术,同时大部分建筑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并不多,所以一般第三方报价按照项目收费,如果一个企业想要上线的项目多了,整体费用会相对偏高。而在方案落地后,由于软件、硬件、通讯等接口的不开放,想加入新的硬件或软件功能就存在接口开发成本,导致后续成本不可控。建筑企业如果想要长久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必然要自身担起责任,制定软硬件实施标准,做到成本可控和功能自主开展。
3实际价值难以体现:
2014年-2019年,智慧工地目前主要起的是宣传作用,真正将其用于工程管理与企业经营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莫过于建设者过分追求规模的大而全和技术的前沿程度,而忽略了其实用性。企业应明确目标,逐步收集工程大数据,包括人、机、料的使用情况以及质量和安全的监控统计,做出有效分析。智慧工地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施工单位建立企业智慧工地平台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专项团队,选择专业合作伙伴。
建议企业设立专门的团队,吸纳物联网、项目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
选择合作伙伴方面,建议选择具备成熟智慧工地系统的,有智慧工地案例、大项目开发经验,能够提供良好运维服务,具备全国政府数据对接能力的软件技术厂家作为平台支撑。
2.融合企业其他管理数据统一规划,规划数据中台。
建立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形成数据总体规划,符合目前“新基建”的总体规划。建议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做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3.全国对接政府数据,避免多次数据上传。
施工企业项目分散在全国各地,企业智慧工地建设一定要重视和各地住建委的数据上传和统一,制定数据统一的具体目标,智慧工地才能真正落地。


1楼2020-05-09 1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