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8,963贴子:652,287
  • 20回复贴,共1

论一片石在关宁防线中的作用并论关宁山海孰轻孰重【完整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0-05-22 19:13回复
    前言
    假设中的山海关攻防战。攻击方后金占据了辽西走廊,可以自由选择道路。
    但防守方,无法自由选择道路,也无法在野战中战胜后金,只能寄望夹击带来胜利,这种情况下只有走辽西山脉一条路,但辽西山脉是走不通的。
    所以,龟缩山海关,只有等死一途。
    用占据辽西走廊的进攻方可以自由行走,证明被动防守方也可以自由行走的人,是昏货、


    IP属地:北京2楼2020-05-22 19:14
    回复
      一切要先从此图说起。

      有人根据这张图,提出了两个论点,一,如果屯兵山海关,那么就可以在后金攻打山海关的时候,用一片石的兵力夹击后金,获得出其不意的战果。
      第二,一片石无法防止后金突破蓟镇对山海关的背刺。
      两个都是错的。
      第一个论点,泛生出来的是如下的说法。


      看平面图似乎的确如此。
      但是,真实的山海关是这样的

      北水关以北就是燕山山脉阻隔。
      再来一张俯视图


      IP属地:北京3楼2020-05-22 19:14
      回复
        在平面图上似乎相距不远的一片石和山海关,实际是这样的。

        而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就可以得知。一片石和山海关之间,不仅不是一律平川,更阻挡着巨大的山脉——长寿山。(九门口即一片石)

        如果发生了山海关攻防战,那就表示辽西走廊上布满了后金军队,无法在辽西走廊寻找出路,只剩下了一条长寿山的山路。
        现代人从一片石(九门口)到山海关,要沿着修好的长寿山路与关城东路骑行

        那么长寿山路或者说长寿山什么时候开发的呢?
        公元1987年。
        长寿山照片

        所以,在16XX年的明军,根本不存在翻越这条山脉夹击山海关下后金的可能性。
        而即使是当年一片石到山海关的大战,史料也是这么说的。
        后金并非是反击唐通的夹击,而是先到了一片石打败了唐通,然后到达山海关【 碑传选集 桂报贼已出边,立寨栅;多尔衮随命诸王等率精兵迎击之,败贼将唐通于一片石。师至山海关,三桂开关,亲出迎 】;
        而即使是后金的史料,也没有说自己是翻越长寿山脉到达的山海关。不仅没有说自己翻越长寿山,后金的史料还阐述了,他们是击败唐通后,至少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并确认在山海关下不会立刻发生战斗,才到达的山海关【清史稿戊寅,李自成率众围山海关,我军逆击之,败贼将唐通于一片石。己卯,师至山海关,三桂开关出迎 大军入关】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占据辽西走廊的后金可以自由的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时间和道路去山海关。
        如果发生了山海关攻防战。作为攻击方后金占据了辽西走廊,可以自由选择道路。
        可防守方,无法自由选择道路,也无法在野战中战胜后金,只能寄望夹击带来胜利,这种情况下只有走辽西山脉一条路,但辽西山脉是走不通的。
        辽西走廊的占据者,可以从容选择道路。龟缩一隅的懦夫,只配不切实际的幻想。


        IP属地:北京4楼2020-05-22 19:15
        回复
          由以上论述可知,所谓的一片石可以夹击山海关下敌人,以及幻想后金肯定先打山海关不攻击它处的想法,都是不合实际的昏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人脑中没有这样几幅地图

          不仅山海关到宁远被辽西群山和大海牢牢的包裹住,就是锦州,这个崇祯年间的多战之地,也是在牢牢的依靠着上方的辽西山脉。
          根本不存在有侧击或者夹击的可能,不管对明朝还是后金。
          上山下水,没有懦弱者取巧龟缩的余地,这就是辽西走廊。


          IP属地:北京5楼2020-05-22 19:15
          回复
            ==================================================
            一片石如何防止背刺呢?或者说能不能防止背刺。
            无梦园初集 有这样一段论述
            西虏犯蓟与辽则必径独石边外三间房东虏犯蓟则必经都山舍二路莫由也计所以设外防者唯先西北与东北二处耳北自独石迤逦而东南止石塘岭几三百里宣镇之东疆也东自太平堡迤逦而西南止一片石约三百余里是辽镇之西疆也二镇皆列兵以守之 。
            这里把包含一片石的三百里 称作辽镇之西疆。
            此西疆的前提是“辽镇。”
            这才是一片石能防止背刺的前提。
            既,必须认清关宁防线和山海关孰轻孰重,才能充分的认清这个问题。
            那么,是要屯兵山海关还是建设关宁防线呢?
            建设关宁防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孙承宗在给天启的调查报告 阅关回奏疏 【 拟代孙相公】中,是如此指出的
            【臣愚以为太逼盖八里之近两道长城分关上之兵再为摆边势恐难遍且一处瑕则处处皆瑕,万一不支关上之震摇不大耶榆关左山右海形胜天成起伏层迭最便用奇本是活地特八里太近反为绝地】
            也就是说你把兵都囤积在山海关,万一被打破,那么以山海关的“左山右海”不仅没办法用奇,反成了绝地。
            为什么没办法用奇呢?因为辽西山脉阻隔,最近的一片石尚且要面对长寿山的阻挡,何况其他地方。
            接下来孙承宗用了一个反语,暗示了如果后金偷袭蓟镇,背刺你会死的【耳道臣有为宁远之说者夫守莫先于险阨宁远山势合抱不过数里形如葫芦诚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袭蓟门之路】
            这里孙承宗表面是在说,守宁远可以阻挡其偷袭蓟镇,但联合上下文 孙承宗其实是在说,如果后金【暗袭蓟门之路】,那么从后偷袭山海关会造成【关上之震摇】,这个时候,既没有纵深又没有奇兵的山海关就成了绝地【特八里太近反为绝地】。
            作为当代人,我们可能会觉得,孙承宗你忽然说偷袭蓟门什么意思,偷袭蓟门和守山海关有什么关系。
            但是上面我们已经论证了,由于辽西走廊的存在,任何奇兵都在山海关施展不开。作为明代人的孙承宗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就直接说了,不要耍小聪明,期望小奇迹,老老实实的展开关宁防线才是正道【耳道臣有为宁远之说者夫守莫先于险】
            不仅孙承宗这么认为,就连敌人也这么认为。
            这里引用“深渊老大”网友的史料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二十二卷 天聪九年 二月: 皇上如欲渐次图之。莫若拓地屯田。驻兵于宁锦附近地方。耕其田土。时加纵掠。使彼不得耕种。彼必弃宁锦而逃矣。宁锦一为我有。山海更何所恃。山海既得。我自出入无阻。在我无踰险涉远之苦。在彼有脣亡齿寒之虑。此渐次进取之术。亦不劳而收万全者也。
            清朝方面很直白露骨说了:如果我大清拥有宁锦,我们就不用天天绕道入关,没有长途跋涉的辛苦,山海关算个球,明朝完蛋了。
            太清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卷 崇德七年 四月:
            关宁一破。燕京震动。必至南迁。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在皇太极的眼中,根本没有什么山海关,只有关宁防线。
            而孙承宗在天启二年就这么说了【今日宁远事诚难做当以何时可做】(宁远防线的确难做。但此时不修筑宁远防线,更待何时)阅关回奏疏 【 拟代孙相公】
            当有了关宁防线时候,孙承宗是这么夸赞的 阅关回奏疏 【 拟代孙相公】
            【一片石西阅峭壁悬崖渐深渐狭形如袖口沿边墩堡戚继光之遗规具在但能修复可无过虑】
            这句话似乎是在说,一片石真不错,可以修复,而且有戚继光之遗规具在。
            但是呢,配合“关宁防线”,以及
            【耳道臣有为宁远之说者夫守莫先于险阨宁远山势合抱不过数里形如葫芦诚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袭蓟门之路】
            这句话
            孙承宗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

            为什么要强调如袖口沿边墩堡戚继光之遗规具在,就是在说这件事。
            那有人要问了,你怎么知道这件事可以实行呢?
            因为后世有个可以作证的反例啊。

            看,唐通部的路线,不就是孙承宗设想的相反吗?唐通部既然能平安无事的沿长城边关出击一片石,那为什么一片石在关宁防线的庇护下不能反向增援呢?
            这就是历史的巧合。
            孙承宗还这么说了。
            【宁远山势合抱不过数里形如葫芦诚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袭蓟门之路】,这句话配合“关宁防线”就变成了这个意思

            这个也同样有后世历史证明。
            后金破蓟镇后连续攻下 关内四城永平、迁安、滦州、遵化。而抚宁与昌黎,早在崇祯元年归入辽镇,在后金攻打两地之时。抚宁因为有关宁防线所派遣的关宁四将支援,皇太极攻之不下,不得已转攻昌黎,结果两地皆不下。山海关辽镇一带得以保存:
            崇祯长篇记载,两地几乎都是9日开始遭受攻击,而已正月十二日为分界线,抚宁地区的攻击变成诱敌为主的收尾战,昌黎则十二日忽然大兵压境,后金狂攻猛打。(1)
            清实录东北合辑记载了为什么十二日是分界线: 十二日皇太极欲攻抚宁而不得,无奈转向昌黎(2)
            而边事小纪则记载了关宁军因为支援了当地主要城市抚宁,抚宁不失,后金攻击其他各地变得毫无用处,后金无奈从各地退回永平。【贼于初九连四日,力攻抚宁。抚宁去关一百里。已先遣参游黄唯正、孟道祖、祖可法、刘天禄等四将守焉。攻不克,贼逐分攻昌黎又不克。回永平】(3)
            =======================================================
            (1) 八日由永平至抚宁,连攻二日。可法等伪于城上招之云:入城尽当归附。大清知其有备,于初九日移营向山海。初十日至凤凰店,离山海关三十里,列营三处。副将官惟贤率参游都守陈维翰、王成、李居正、郝尚仁等兵二千五百余名,设奇正二营以待。十三日,大清令六甲骑诱战数四,午时,从山湾突出,步前马后,云拥向城。惟贤等炮矢齐发,自午至戌,合战十余阵,大清以昏黑收兵——这是攻打抚宁和山海关的记载
            大清兵七千有奇,自初八日至昌黎县城东关侯庙前,分三营困之,内有永平生员陈钧敏、王钰率数十骑执黄旗至城下招降。知县左应选怒骂击却之。次日寅时,北东面排梯七十余架,环绕攻城。应选率乡兵力战始退。初十日,排梯三十余架攻城东;十一日排梯四十余架攻城西面,两日间外攻益急,应选及士民战守益坚。十二日,大清复于县西南添设七营,约兵三万有奇。十三日,排梯百架,用火炮火箭四面并攻,自卯至未不止。城中苦战得不破。其日戌时,遣降民李应芳说降,应选诱入杀之。十四日,复排梯一十七处攻城北面,传呼索李应芳。应选率乡兵乘城死拒,发炮外击,大清兵始离县四十里西南往柳河诸处安营——这是攻打昌黎的记载
            以上都是出自《崇祯长编》
            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
            记载,皇太极先遣蒙古兵攻昌黎。自己在抚宁准备梯盾欲攻取抚宁,却无奈由抚宁转攻昌黎,也不克,逐退兵。
            1630年2月20日正月初九己丑
            命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蒙古兵,攻昌黎县。谕曰:若攻克其城,城中财物,任尔等取之。又遣达尔哈、喀克笃礼、顾三台、雍舜,领兵千人驰往助攻。昼夜进攻,不克。遣使奏闻。镇守永平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奏言,台头营.迁安县降。
            1630年2月23日正月十二壬辰
            先是,上欲攻取抚宁,备制梯盾。至是,自抚宁携之起行。未刻,抵昌黎县,令复加修整,以备攻城之用。
            1630年2月24日正月十三癸已
            攻昌黎不克,上曰:既不能克,可退兵。因焚共近城庐舍而还。
            边事小纪卷二二记录
            崇祯三年正月,后金破蓟镇后连续攻下 永平、迁安、滦州、遵化后。于初九连续四日进攻抚宁,抚宁所在为关内100里,这个时候,关宁防线派出黄孟组刘四位参将游击协防抚宁,四日后,后金攻抚宁不克,分攻昌黎又不克,不得已退回永平。
            【……贼于初九连四日,力攻抚宁。抚宁去关一百里。已先遣参游黄唯正、孟道祖、祖可法、刘天禄等四将守焉。攻不克,贼逐分攻昌黎又不克。回永平。】


            (明朝时期永平府,境内管辖卢龙县(永平府所在地)、抚宁县、昌黎县、永平卫、山海卫。县下实行里甲制,里亦称社、屯,当地民编为社,迁来者编为屯。
            崇祯元年八月移镇永平,兼辖蓟镇八路。逾月,挂平辽将军印,再移至关门。——赵率教传)
            而如果没有配合“关宁防线”,那么孙承宗也同样指出了后果【万一不支关上之震摇不大耶榆关左山右海形胜天成起伏层迭最便用奇本是活地特八里太近反为绝地】


            IP属地:北京6楼2020-05-22 19:16
            回复
              而如果没有配合“关宁防线”,那么孙承宗也同样指出了后果【万一不支关上之震摇不大耶榆关左山右海形胜天成起伏层迭最便用奇本是活地特八里太近反为绝地】


              IP属地:北京7楼2020-05-22 19:16
              回复
                ===================================================
                所以说,单独把一片石提出来,说它可以帮助山海关或者不能帮助山海关,都不是客观的。
                山海关和一片石的价值,在于“关宁防线”。关宁防线在,则二者有巨大价值,关宁防线不在,则二者必定失败。
                感谢咪呀和深渊老大网友的一些史料,受益匪浅
                山海关情况史料收集:
                ○阅关回奏疏 【 拟代孙相公】
                孙承宗首先去了通州,密云等地考察,最后发现山海关背后的蓟镇其实军饷发的最少,战斗力是九边最弱之地(其妻子庐舍者苦乐原殊且新暂而旧常即旧兵之有知者心当自明惟是各边之饷独蓟门最薄,宣大粮册三等即最下者不下六钱五分蓟门何敢望焉),固守山海关就会出现敌人偷袭从蓟镇借道,背刺山海关的情况。
                而这里就可以看出孙承宗宽厚一面,他不直接说敌人可能背刺山海关,他是先夸了一下,说这个地形用奇是好的。然后指出太近了,为什么太近了?他不在这里明说,给王在晋留了面子。
                而是在指出宁远的好处时候说,怎么说呢的?守宁远,可以正面牵制住敌人,杜绝敌人从蓟镇夹击山海关的祸患
                (左山右海形胜天成起伏层迭最便用奇本是活地特八里太近反为绝地……宁远山势合抱不过数里形如葫芦诚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袭蓟门之路)
                而王在晋则表示,八里铺近,用费用少,可以有回旋余地,再中前屯可以作为修养之地。
                这个时候孙承宗也没有直接驳斥他,反而称赞他觉华岛驻军是有远见。之后和他一起去实地考察。
                于是发现 在山海关之兵,因为和王在晋想的一样,以为这是天险,所以从不训练,当官的去嫖娼,当兵的疏于训练。(,自固兵填于街,衢哗于酒肆绝不习技击,而将复以嫖赌身先,)
                孙承宗就指出,这里太安逸了,安逸的让人提不起劲力训练,这样下去,人就废了,什么时候可以复辽?(,自固兵填于街,衢哗于酒肆绝不习技击,而将复以嫖赌身先,……日关上备诚未完当以何时可完.)
                熹宗哲皇帝实录 卷十一 天启元年 六月:
                进山海关仅二十余里,已而顺边墙阅南海口,墙不甚高,且年久地裂,新修渐完而关城上尚未及半。守埤者多川浙残兵,蓬头裸体,殊不忍观。
                熹宗哲皇帝实录 卷七十四 天启六年 七月:
                ○辽东廵抚袁崇焕、督师王之臣各疏报:淫雨为灾,山海关内外城垣倒塌,兵马压伤,宁远前屯中后等城修筑者既成复坏囤米,冲损粮草浥烂不可胜计,乞勑该部办价修补。
                关宁防线与山海关孰轻孰重的收集:
                太宗文皇帝实录 卷之六十四 崇德八年:
                破山海。更易于破宁远。山海军兵。皆四方乌合之众。不谙战阵。绝其咽喉。撤其藩篱。海上运粮之道。自必不通。长城自必不能固守。即欲保全燕京。亦无策矣。如此、宁远何以支持。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二十二卷 天聪九年:
                窃思明人所恃者山海阻隘。宁锦完固。兵饷充裕。故得安意固守。
                皇上陈之广宁东西闾阳驿一带田地。荒芜已久。今计马兵六万内步兵皆各屯拔选精壮农民。熟谙耕种者。乘此春和之时。酌议屯田之法。于八旗每牛彔。按其贫富。分为上下两等。各备牛具农器。遴选智能有谋。勤慎任事者。随带行粮。率领屯兵丁壮。携牛具农器谷种等物。前往闾阳驿驻。扎督令尽力耕种再遣勇将数员。驻扎十三站立营寨。置烽火。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二十二卷 天聪九年 二月:
                皇上如欲渐次图之。莫若拓地屯田。驻兵于宁锦附近地方。耕其田土。时加纵掠。使彼不得耕种。彼必弃宁锦而逃矣。宁锦一为我有。山海更何所恃。山海既得。我自出入无阻。在我无踰险涉远之苦。在彼有脣亡齿寒之虑。此渐次进取之术。亦不劳而收万全者也。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四十六卷 崇德四年:
                朕亲率大军。两至宁锦等处。原非为攻取城池也。盖欲牵制彼兵。使其东西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我西征将士、得以从容直捣中原耳。
                太清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卷 崇德七年 四月:
                关宁一破。燕京震动。必至南迁。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IP属地:北京8楼2020-05-22 19:16
                回复
                  1644年,崇祯十七年的皇帝要求尽撤关外,执行了王在晋的方案,结果立刻灭国。
                  当时流寇大举侵略北京,崇祯想把关外军队撤到北京附近,让吴三桂抵抗流寇。可是北京瞬间沦陷,吴三桂勤王和流寇交战,一直保存实力又撤回了山海关。
                  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逼降通牒,遭拒绝后,流寇进攻各城,占据了一片石。
                  在这里,流寇可以走到关外,从而内外夹击山海关。
                  一面令唐通、白广恩部近二万人从一片石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
                  在北翼城,大顺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守军一部投降。
                  至此,山海关沦陷了一半。
                  如果没有大清朝的支援,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山海外完全沦陷。
                  这就是尽弃关外的后果,内外夹击,面对数万军队的进攻,却毫无还手之力。
                  山海关沦陷,是唯一的结局。


                  IP属地:加拿大9楼2020-05-23 07:41
                  回复
                    我觉得楼主是不是从1644年穿越过来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5-26 17:53
                    回复
                      蓟镇十二路隘口,虽然险要,但是也被破口很多次。不可能每个隘口都分兵守,因为这样分兵 只会死得更快。
                      最优解就是一路推到广宁,把后金堵截在辽泽一带,这样才能把口子封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5-28 13:37
                      回复
                        地形是死的,战法是活的。
                        在什么情况下能采用什么战法,因时势,因环境而异。
                        如果明末有一支强大的野战突击力量,诱敌于关前,无论敌军的主攻方向是关城还是九门口(一片石),都可以从容应对,派野战部队从另一处出城抄袭敌后也不是不行。
                        问题是没有啊!
                        脱离现实的假想都是空中楼阁!


                        IP属地:重庆13楼2021-05-13 11:21
                        回复
                          加入各抒己见精华帖,留个记号哈哈。。。。。


                          IP属地:江苏14楼2021-05-14 08:20
                          收起回复
                            蚊香,这是你自己写的嘛?还是转载的?。。。。。。


                            IP属地:江苏15楼2021-05-18 09: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