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记忆吧 关注:681贴子:4,264
  • 0回复贴,共1

難忘的童年作者:墨學智1958年,天津马场道。母亲送已经7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難忘的童年
作者:墨學智
1958年,天津马场道。母亲送已经7岁的我去上学。原来成天在泥里滚、土里刨的我就成了上学堂的小儿郎。
那时因为我家人口多,过着很穷的日子。记得我是用一块旧布包着书本,跟在母亲身后去的学校。学校是街道办事处刚成立的民办小学,一间临街车库既是学校也是教室,50多岁的胡老师是聘请来的一位原旧军队军官的太太。
我那时对上学的概念还不清晰,更不懂课堂纪律。每当有洒水汽车从车库门前经过,我就欢呼着跑出去浇一身水。慈祥的胡老师很有耐心,经常领我这个穷人家的孩子去她家补课。胡老师的家离学校很近,在一栋三层楼里,木地板的房间宽敞明亮,还有很大的保龄球大厅。补课时我也犯“多动症”,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就是跑去看胡老师的儿子打保龄球。
“六一”儿童节,胡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游园,要求大家一定穿上新衣服。我没有新衣服,就不甘心地躲在远处偷看同学们整队出发。胡老师发现了我,领我去她家,找出她儿子小时候的衣服送给我,使我也加入到了队伍里。
三年级的时候,民办小学在一片居民区的空地上盖了一排平房校舍,也扩大了招生。这时候胡老师已经不教书了,学校聘用了几名归国华侨当老师。我们的班主任石老师就是一位年轻的女华侨。石老师长得挺洋气,穿得也很洋气,头上戴着一顶蓓蕾帽,半高跟皮鞋走起路来咔咔响。
石老师对我挺好,课堂提问时,只要我举手,她就会优先叫我回答问题。这样也促使了我上课认真听讲,准备回答下一个问题。但不知什么原因,看似健康的石老师上课时经常捂着肚子疼痛难忍地伏在讲台上。每到这时,我就自作主张地跑去叫别的老师来。我们那时不知道,石老师的这种身体状况,已经影响到学校对她的聘用了。
突然有一天,石老师的女神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轰然倒塌了。那是放寒假的一天,我随母亲去粮店买红薯。粮店里卸红薯麻包的装卸工进进出出,一位“土猴子”似的装卸工包着头,吃力地揪拽着麻包整垛。忽然,我觉得这个“土猴子”的身形那么熟悉,目光相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这个“土猴子”竟是石老师啊!当时我伤心得真想大哭一场。
这以后,我再没看到过石老师。对石老师的怀念,使我童年的句号划得有些沉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7 12: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