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卓把复读生改成应届生,引起全网震惊,原来教育公平可以如此被践踏。可是我想说的是,这算什么?
某省top1-2的大学,虽然全国排名并不靠前,可不影响学校各种高调宣传。某大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省内最高学府。某大的校名是某某领导人题字的。今日我以某大为荣,明日某大以我为荣……如果不是后面的所见所闻,大约我们也会以为自己上了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吧。好好利用四年时间充实自己,毕业找份好工作,延续良好人生……
这种微不足道的优越感很快就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安排打破。本来上百个人一起上课已是不适,许多公共课竟然是和商务学院的学生一起上,两百多人挤一个教室,占座成了比上课本身更重要的课题。许多同学借此翘课不说,一些愿意学习的同学只能站着上课。高额学费买不来一套课桌课椅……
商务学院是怎么回事呢,听名字像是学经济学的。不是的,他们和我们是同一个专业,只不过他们并不是通过高考分数达线考上来的,至于怎么来的不用我说了吧。因为这样,正常考上来的通常会对商务生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鄙视。
而肥头大耳的指导员这时候说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话,“我以后不想看到听到你们对商务学院的学生有任何区别对待,既然在同一个学院同一个教室,你们就是一样的。”哈,一样的。寒窗苦读十二年拉开的距离,就被他一句话拉回去。
主人公KK这时候还没有那么瞩目。当然,我们都知道他父母都是本校的员工。他爸好像是附属中学的一个老师,他妈管着我们系的图书室。似乎——也没那么显赫。
很快到了期末。挂科的恐惧迫使我们一个个狠狠抱住了佛脚。分数出来,几家欢乐几家愁。没考好的准备着复考,考得好的秘密估算着能拿到哪个等级的奖学金。其中两位女同学的文数特别高,明显拉出其他同学一大截。我们都讨论着谁能拿最高奖学金。结果一出来,并不是这两位同学,而是KK同学。他的分数和之前公布出来的不一样,全部改了。
我们都很诧异,内心还有些愤愤。而表现最平淡的竟然是分数特别高的那两位女同学中的一位。她甚至会在其他同学表现出不满的时候主动安抚,说些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不就是一个分数吗,换做谁都会这么做之类的话。而KK当时正在和同系的一个女生交往,那个女生和说上面这段话的女生是同一个宿舍的。
之后,期期如此,年年如此。
暗涌的愤愤不平渐渐变成见怪不怪,变成理所当然。
而KK同学的恋爱故事也颇有八卦价值。外面都传那位女生为了钓上KK同学使出了好多心机,而女生力争是KK同学苦追自己。
恋爱多大程度惠及那位女生我不知道,我羡慕的是每到期末我们为了占座复习跟打仗一样使出浑身解数。起早贪黑,有时候怕位置丢了连吃饭都要和同伴分开吃。而KK同学和他的女友就能每个晚上两个人享受整个图书室。
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努力着也到了大三。很多同学又开始为占座苦战,为了考研。而KK同学根本不用为此操心,因为他每个学期的“优异”成绩,他可以“毫无争议”地保送本校研究生。
毕业宴上,德高望重的系主任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的期盼与关爱,而下面总是掺杂着吵闹声甚至还有摔盘子的声音……
据说毕业后KK就和那位女生结婚了,而那位女生也开始准备报考那所学校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