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人吧 关注:16,852贴子:1,598,292
洛克说:人是一种具有两重性的矛盾体。具体说,人悬于“两极”,既神又兽;既高贵又卑劣,既自由又受奴役;既向上超升又堕落沉沦;既弘扬挚爱和牺牲,又彰显万般的残忍和无尽的自我中心主义。


IP属地:辽宁1楼2020-06-19 19:27回复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把人放到群体中,人性才会暴露,当鲁滨逊被困在荒岛,他的人性只剩下生存和找到同类。韦伯按名利权进行社会分层,林语堂说:人生的大骗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名利权。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三者有什么不好,总不能让我们回到原始社会,每个人都穿不暖,吃不饱,没有名利权的概念,就幸福了吗?关键在于,三者的转化,用钱买名和权,用权寻租捞钱,用名代言劣质产品赚钱,这才是百姓最憎恶的事。


    IP属地:辽宁2楼2020-06-19 19:28
    收起回复
      马克思主义则用阶级划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最后形式的阶级斗争,它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进而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不管国人相不相信,愿不愿意相信,我国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


      IP属地:辽宁3楼2020-06-19 19:28
      回复
        只不过,我对马克思的一个观点有疑问——人与人的差别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这是在不承认天赋对成功的影响,康熙帝和溥仪都由当时最优秀的老师教,什么帝王术都没少学,为什么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把这归因于外部环境也不合理,外因不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吗?溥仪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孩,小时候作弄作弄大臣,玩个蛐蛐,康熙帝则是天才,我不否认康熙后天的努力,但天赋和后天努力各占100%,纳什说:我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把人和人区别开来的都不是肤色,而是天赋和你流过的汗水。马克思之所以说这句话,就是在鼓舞所有无产者团结起来,相信自己,成就梦想。


        IP属地:辽宁4楼2020-06-19 19:29
        收起回复
          中国文化没有繁衍出宗教,但有共同的信仰:天人合一。《中庸》说: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人认为人不只是被化育,也能帮助天地来化育,这一点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西方人相信原罪,最后末日审判,信了耶稣就得救。


          IP属地:辽宁6楼2020-06-19 19:29
          收起回复
            中国的文化有没有问题?答案当然是:有,而且问题很大。中美两个经济学家打赌,赌中国能否超过美国,我们要看清楚美国手里的底牌是什么,不是经济,也不是军事,而是教育和文化。各国的精英都去美国留学,大部分人选择留在美国,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怎么比?


            IP属地:辽宁7楼2020-06-19 19:30
            回复
              反观中国的教育,俞老师说,中国女性拜金。这是因为用钱来衡量男人,这种方法是最不用脑的,女人没有眼光判断一个男人是不是潜力股,是又怎样,有了钱又会变心,不如钱看得见、摸得着。


              IP属地:辽宁8楼2020-06-19 19:30
              回复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傅雷留给儿子傅聪的一句话:“你要记住,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看看现在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成为什么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赚钱,对孩子的期待太低了,太容易满足了,逆境才会激发出人的潜力,每当我读到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时,心里都会隐隐作痛,现在的条件如此好,创作的欲望却如此低,成功属于苦行僧般生活的人,中国人太喜欢享受生活,喜欢品味成功后的喜悦,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来时的路。


                IP属地:辽宁9楼2020-06-19 19:31
                收起回复
                  临近考试,摆在许多学生、家长面前一道难题:是当ji头还是凤尾?当ji头,学校会把最好的资源给他们,自信心也不会被打击,人际关系也会融洽。当凤尾,跟高手们一起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们的兴趣广泛,口才出众。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否定、肯定、再否定,才会成长,你的格局也会不一样。


                  IP属地:辽宁11楼2020-06-19 19:33
                  回复
                    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是,哪个学生的家长有权有势,老师也是门清。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比拼变成了家庭的比拼,资源相差太多,寒门难出贵子。在有钱人的眼里,是没有师生之情,只存在利用关系,我花钱,你对我孩子好,等毕业,一拍两散。只有穷学生,才会念着老师的好,这些道理我一高中生都懂,长我十几岁的老师却不懂。我班里就有一同学,高一时挺憨厚,高二时交了一女朋友,他的本性就暴露了,后来,才知道他家有几千万的资产,回想老师、同学对他的态度,不言自明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高中三年,我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事理要远超过老师传授的知识,莫欺少年穷,班主任做梦也不会梦到我会成为班里最有出息的那个。


                    IP属地:辽宁12楼2020-06-19 19:35
                    回复
                      孔子弟子三千,最喜欢的却是家境贫寒的颜回。我不禁想起颜回的那段话,颜回问:一个人出身贫苦,但不以贫为耻;自己虽是无职无权的卑贱者,但不要自卑,不应在贵人面前低三下四;不要依靠摆架子耍威风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别人交朋友要与他一辈子共患难。把这样几条当做待人处世的标准,你看如何?孔子答:就是上古的圣人也不过如此。


                      IP属地:辽宁13楼2020-06-19 19:36
                      回复
                        《闻香识女人》的结尾说: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卖他人,正直和勇气,这才是领袖该有的品质。中美两国谁能像电影说的那样做,那她将是无法战胜的,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中国有一项是占优的,《圣经》说,君王之心测不透,特朗普太喋喋不休了。


                        IP属地:辽宁14楼2020-06-19 19:37
                        回复
                          今年,一部叫《寄生虫》的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韩国人欣喜若狂,这部电影的剧本不错,故事也很流畅,但优秀,难称伟大,它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电影的张力不足,张力如弓之开合,不平淡不夸张,像《肖申克的救赎》中,喝啤酒和放歌剧这两段,现在想来,还让我回味无穷,在监狱这种高度压抑的状态下,依然苦中作乐,不放弃对惬意生活的追求,电影的张力即生命的张力。《寄生虫》在讲人性,这和张艺谋导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立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前者讲的是人性在金钱作用下的扭曲,后者讲的是欲。


                          IP属地:辽宁15楼2020-06-19 19:37
                          回复
                            相比于这些平抒直叙,我更喜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电影,如《拯救大兵瑞恩》,寥寥数笔,刻骨三分,为什么亚洲导演关注的是人性阴暗面,欧美导演则彰显人性的光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学研究的滞后。亚洲在黑泽明之后,再无大师级导演,导演和作家,拼到最后的绝不是剧本和文字,而是哲学,你至少要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希望奉俊昊、张艺谋们拿出更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到那时,大家再喝彩也不晚。


                            IP属地:辽宁16楼2020-06-19 19:37
                            收起回复
                              冯仑把成功归因于两个因素:1.价值观2.大事件。从哲学上讲,这是内因和外因。价值观即我提出的目的论,人是理性动物,每做一件事都有其背后的动机。什么是目的论?举例来讲,如果你上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拿奖学金,你最后得到的只是奖学金,无助于兴趣和批判思维的培养,无助于对知识的渴望和与人辩论时的快乐感。


                              IP属地:辽宁17楼2020-06-19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