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动物吧 关注:3,096贴子:199,326

【纯原创】一亿年后的物种设定楼,适用于本人的未来动物世界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纯原创】
一亿年后的物种设定楼,适用于本人的未来动物世界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哦~
(星际传奇镇楼)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9 21:10回复
    一、兽族设定
    1.盲兽下纲
    (1)系统分类学:
    哺乳纲-兽亚纲-真兽类(演化支)-北方兽类(演化支)-真盲缺目-热感类(演化支)-盲兽下纲
    (2)演化过程: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温度超过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自行发射红外辐射,但温度、材质不同的物体红外辐射强度各有不同。
    在欧亚大陆的中部,一支常年打洞而且大多数时间在夜间生活的鼩鼱后代只需要感受红外辐射的强度,对昼光觉、色觉丝毫没有要求,因此它们视锥细胞的功能几乎完全退化,只剩下一个勾勒物体轮廓、提升分辨率的作用;而此时感应光线强度的视杆细胞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或许是偶然的基因突变让它们的视杆细胞对红外线愈发敏感,而常年的黑暗生活带来的自然选择进一步加速了这一性状的强化过程。终于,在公元九千万年左右,真正意义上的盲兽便在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诞生了——这些特殊的真兽类对可见光完全没有反应,却拥能够看到红外辐射,它们的视野类似于热像仪,但像素却比热像仪高一个等级。任何体温与环境不同的生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活靶子,在军用级别的视力面前,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伪装和保护色在它们面前终究是徒劳。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9 21: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6-19 21:23
      收起回复
        (3)基本设定:
        盲兽亚纲是105myf以后兽族的主流食肉兽之一,占据最多的肉食生态位。由于热感应视力可以在夜间和平均气温相对凉爽的区域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它们几乎只在夜间活动,只有一小部分种类适应在白天出没。
        当然,由于鼩鼱系统自带的回声定位能力,它们的食虫能力也十分可圈可点,因此在主流的食虫和穴居生态位上仍然可以达到几乎垄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盲兽下纲的成员或多或少都会在牙齿中掺杂适量铁元素以增加牙齿的硬度和耐磨度,因此它们的攻击力十分之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生中只能替换一套牙齿的窘境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19 21:26
        收起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6-19 21:27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6-19 21:28
            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6-19 21:31
              回复
                盲兽视野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6-19 21:36
                收起回复
                  一楼的在这个脸长的就像是鞋底子一样的家伙是干什么的……


                  IP属地:陕西9楼2020-06-19 21:45
                  收起回复
                    来了来了来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6-19 21:58
                    收起回复
                      继续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6-19 22:14
                      回复
                        剧透一下,盲兽还有很多设定,有些真的吓💩我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6-19 23:16
                        回复
                          恢复视觉吧,四基本色组成或者多基本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6-20 09:00
                          收起回复
                            (4)分化倾向:
                            盲兽中的大型掠食种往往选择增强热感应的分辨率,一些中大型盲兽的视野清晰到一定距离内可以确定猎物大动脉的精确位置并发动精准打击;而小型种为了捕食小巧灵活的物种,一般选择强化自身的回声定位能力,对像素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5)外形:
                            为了增强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可见光波段的影响,盲兽演化出了黑里透红的眼球,它们的玻璃体也是红黑透明的。同样的,为了不影响自己休息,它们的眼皮往往是浅色的,这样有利于在闭眼睛时隔离红外辐射。同时由于牙齿掺杂了铁元素,其尖端也是显红色的,因此也可以把盲兽下纲统称为猩红兽。此外,盲兽下纲的成员不论大小都拥有或强或弱的回声定位能力,因此它们耳朵的相对尺寸往往较大。当然,考虑到不同生态位和体型的盲兽分化倾向不同,它们对耳朵的转动能力要求也不同,听力灵敏度也有差别,因此盲兽在耳朵的外形和尺寸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形象。
                            (6)习性:
                            白天大多在阴凉处(树荫或洞穴)睡觉,大晚上的出来搞事情。即使是白天出动的盲兽也一般只活跃半天,或者是活在自创的时间表里,困了就睡醒了就吃。可以说这个下纲全体对强烈的阳光都不怎么感兴趣,即使白天捕猎并不影响热感应的精确度。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6-20 09:38
                            收起回复
                              (7)分布:
                              除南极洲外全球分布,气候越凉爽的地方多样性越好、大型种体型越大,大型物种偏爱丛林和雪原这种需要物种个别时段或全天控制体温的地域。
                              (8)优势和劣势:
                              一切温度与环境不同的生物都可以被盲兽捕食者轻松的看到,配合常年穴居演化出来的敏锐嗅觉和听觉,对它们来讲寻找猎物的难度大大降低。同样,其他生物想要捕食它们也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家伙只要环顾一圈,任何以保护色和拟态伪装为主导思想的伏击策略都会显得十分无力。
                              当然,盲兽也不是毫无破绽,夜行特性会影响它们在白天的活跃度,一些昼行盲兽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在黎明或黄昏捕杀其他种类的盲兽,导致不少中小型盲兽演化出了斑马纹,这是由于不同颜色吸光效率不同,这种冷暖色调交替的花纹在盲兽的视野里就会像迷彩一样起到迷惑的作用。当然这只对昼行盲兽有用。
                              另外,盲兽的这种针对恒温物种的感官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些冷血物种的相对繁盛,在热带一些体温与环境相同的动物在盲兽面前就是隐身的,一些冷血伏击型猎手也是少有的几种能对盲兽造成威胁的家伙。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6-20 1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