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吧 关注:172贴子:463
  • 0回复贴,共1

《近思录·卷三·致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15致道无穷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站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人事就像这悠悠东去的水呀!’”
言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
形容道体也是这样,这里应是学者自己去体会。
张绎曰:此便是无穷。
张绎说:这就是无穷的意思。
先生曰:固是道无穷。
程颐说:天道固然是无穷无尽的,
然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
但怎的一个“无穷”就能把它说清楚说完整了呢?
——《二程遗书》卷十九
3·16读书前后见
今人不会读书,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为?”
当今的人不会读书,就像孔子所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却办不好;叫他出使到别国,不能独立地去应对。纵然书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须是未读《诗》时,不达于政,不能专对。
应该在没有读《诗经》时,不通达政事,不能单独应付外交。
既读《诗》后,便达于政,能专对四方始是。
读了《诗经》以后,就应该通政事,就能独立应付对外交涉才是。
读书“人而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
再如孔子说:“读书人不去研究《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那就像面对墙壁站立着,眼不见物,寸步难行。”
须是未读《诗》时如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墙,方是有验。
应该是未读《诗经》时像对墙站立,到读了以后就不是对墙站立了,如此这般才是有了读书有得的验证。否则便是“榆木脑袋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
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
大致上如此验证就是有效读书的正确方法。
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读也。
就比如说读《论语》吧,过去未读时是这么样的一个人,读过了以后,仍然是原来这么样的一个人,那就等于没有读过《论语》。毕竟真正读书有成的人,虽然在外貌上和从前差不多,但其内在的心性、气质、智慧、眼光、手段总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二程遗书》卷十九
3·17读书知约见
焞初到,问为学之方。
尹焞初到程颐门下,请教为学的方法。
先生曰:公要知为学须是读书。
程颐说:您要明白为学应该读书。
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
书不必多读,但要明白书中的精要。
多看而不知其约,书肆耳。
多读书而抓不住书中的精要,那就是个书铺子,华而不实,白白作了摆设。
颐因少时读书贪多,如今多忘了。
我程颐因为年轻时读书贪多,如今大都忘了。
须是将圣人言语玩味,入心记著,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
应该是把圣人的言语反复玩味,在心里记着,然后身体力行,自然会有收获。
——《二程外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24 1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