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吧 关注:7,505贴子:25,435
  • 2回复贴,共1

清代哲学颜元小议一、理气融为一片1、理为万物的规律,气为万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代哲学
颜元小议
一、理气融为一片
1、理为万物的规律,气为万物的材料,理气为一,不可分离,且气为主导
2、理事合一,体用一致,理在事中,见理于事,以事为主。事为周礼:六德(智、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尚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六府(金木水火土谷)
3、理表现在人身上即是气质之性,性不可脱于气质而独立存在,即形性为一,反对程朱将其分割,而形成的人性二元论,人为人之恶乃是后天习性造成,非天生气质所造成的
4、人通过知性、尽性,即习事,以事为对象去做功夫,来恢复本性之善
5、批判宋明理学违背周孔之三物三事之学,借周孔正学,传授假学;集魏晋玄学之大成,空淡性理,导致思想混乱,毒害生民。
二、习行格物
1、认识的基础在客观的认识对象中,而非认识主体中,反对坐悟
2、强调主观能动性,"格物"便是"犯手实做其事",对认识对象"捶打搓弄",故也称为习行。所格之"物",是孔门六艺之教,只要精通一艺便可成条成贤。"只向习行上做工夫",便可精通具体的事务。
3、反对以读书作为认识的目的以及获得真理的方式。
三、功利主义
1、人的形质是实现人性的条件而人的欲望可以满足人类形体之需,因而欲望是人性的必然表现,物欲奢华也是人之常情。
2、接受了宋明以来区分天理人欲的思想,认为人之恶乃是受后天所染,而劳动可以克服人欲,通过习事、尽性恢复本性
3、区分个人利益与社会功利,重视社会政治上的功利。道功为一,义利为一,若不计功利则是陷入空论。批判宋之反功利的思想,认为此为风气衰败、社会动乱之因,而朱熹正是使此风气流行的祸首。并认为除圣坚之礼乐外,一切皆为社会祸害。
4、强调古代王道,"精意良法""富国强兵"的功利主义以及奖励耕战的制度,提倡整军经武,以军为荣,批判孟子弃孔门王道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27 15:32回复
    学长我私聊你了麻烦你回我一个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4-12 10: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