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养殖吧 关注:254贴子:295
  • 0回复贴,共1

种鹅养殖技术?技术服务17610060018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种鹅养殖技术?技术服务17610060018
1 鹅场选址与鹅舍建设1.1 鹅舍选址
规模化鹅场位置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应符合畜禽规模养殖用地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能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重要水系区建场。要考虑鹅对饮水、戏水的需求,用水方便,不宜在山上和干旱区建鹅场。鹅场位置要易于防御隔离,距离村镇500m以上,距离其他饲养场1 000m以上,远离畜禽加工厂、家禽交易市场。
鹅场应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缓坡地势最佳。选择沙壤土最为理想,沙壤土透气性、透水性良好,土壤白净能力强,病原微生物不易滋生繁殖。
养鹅会产生大量污水,选址时要考虑鹅场污水排放问题。应建造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灌溉,废渣用于农作物和林木施肥。有条件的饲养场可以配套建造沼气设施。
1.2 布局
规模化鹅场在整体布局上一般包括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及隔离区3个功能区,以及净道、污道和进水、排水系统。
办公生活区应建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工人食堂、职工宿舍、饲料加工车间等,布局要有利于疫病防控。鹅场大门前设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更衣间和物品消毒间。生产区地势应稍高些,运动场略低于鹅舍,有斜坡,以利排水。
隔离区主要包括隔离鹅舍,病死鹅处理,污水处理及粪污处理等设施。粪污堆放和处理应安排专门场地,设在种鹅场下风向和地势低洼处,可以对外开门,便于运输粪便。病鹅隔离区应建在鹅舍的下风、低洼、偏僻处,与生产区保持50m以上的间距;粪污处理房和焚尸炉距鹅舍100m以上。
净道主要用于饲料、种蛋等物资的运输,污道主要用于粪便及污物的运输。净道的进口和出口与生活办公区相通,污道的进口和出口需要单独设置大门,远离净道和生活办公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严禁净、污道交叉使用。
1.3 鹅场的卫生管理
鹅场应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并有专门机构及专人管理,督促实施。明文规定职工家属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及狗,鹅场周围也不得饲养其他家禽、家畜,杜绝各种可能的传播疾病的媒介。在卫生管理方面,场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防虫、灭鼠、灭蚊、灭蝇。还应对人员及车辆进出做具体规定,在进场的必经之道设立消毒池。在兽医防疫方面要设立兽医室、检验室、解剖室和尸体处理加工室。对粪便的处理方面,应建立污物处理及净化系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在饲料加工方面,大型养殖场应设立饲料中转仓库,对外来的运送饲料的车辆不能直接进入饲料加工车间,场内专用的饲料运输车辆及其他工具严禁出场。
1.4 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在环境日益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迫使畜禽养殖不得不把废弃物处理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影响养鹅场的主要废弃物是鹅粪和污水,鹅粪可以经过高温堆肥等无害化处理后肥田,也可以经必要的消毒后喂鱼;污水可经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等手段处理后直接排放或循环使用。要以自身处理能力和环境承载粪污能力作为养鹅场规模大小的依据。规模养鹅场(户)尽量采用生产沼气的办法消纳粪污,既环保又可提高养殖效益。
1.5 大棚建设
利用塑料大棚养鹅,鹅棚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保证鹅棚的通风良好、光照适宜,并且应保证在夏季的时候有利于防暑降温。养鹅的大棚可以用毛竹支撑,棚顶用毛毡、草帘等进行覆盖,在夏季的时候利于防暑降温。
地址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并且靠近水源的地区,选择鹅棚地址的时候应考虑鹅棚的朝向,一般东西朝向的大棚有利于采光,而南北朝向的鹅棚可以利于防风和雏鹅的户外活动。
1.6 网床设置
成鹅网床高70cm,宽、长与鹅舍长度相等。网床用木架,网用毛竹片(毛竹破成宽2cm,与网床宽相等的竹片)铺架。育雏网床的竹片间距1cm,成鹅网床的竹片间距2cm。网架外侧设50cm左右的栏栅。栏栅的间距5cm,在栏栅内侧设水槽和食槽。如有条件,网床也可用8号或10号铁丝编织,网眼直径约1cm。
1.7 舍外水池
一般要求将水池建立在地面上紧靠鹅舍,这样有利于更换池水和清洁水池。水池靠近运动场一侧应建立在坡度为30°的斜坡上供鹅进出水池。
2 种鹅选择
选留种鹅不仅要符合该品种的特征,而且产蛋量要高,后代生长速度要快。留种用的雏鹅应来自性能优良、健康的种鹅群,而且种鹅群应在开产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以确保雏鹅的成活,残次弱雏应及时淘汰。
后备种鹅宜在70日龄前后进行,公鹅要求生长快、羽毛符合本品种标准、体质强壮、肥瘦适中、眼大有神、胸深而宽、背宽而长、腹部平整、胫较长且粗壮有力、两胫间距离、鸣声洪亮,有典型的雄性特征。母鹅要求体型大而重、羽毛紧贴、光泽明亮、眼睛灵活、颈细长、身长而圆、前躯窄、后躯深而宽。
定种(定群)在开产前(180日龄左右)进行,确定公母配种比例,淘汰不合格的公母鹅
3 光照控制
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可刺激母鹅适时开产,短光照会推迟母鹅的开产时间;在生长期采用短光照(自然光照),然后逐渐延长光照的时间,可促使母鹅开产;在休产换羽时突然缩短光照,可加速换羽。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母鹅一年只有1个产蛋周期。采用控制光照的办法,可使母鹅一个产蛋年有2个产蛋周期。
4 温度与防暑降温
舍温保持在26℃以内,夏季降温防暑的方法是:
在鹅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鹅舍正面墙壁采用尼龙网或篱笆,其他墙壁要分高低位开窗,鹅舍要宽敞,防止拥挤。
5 控制湿度
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0%。如相对湿度大于75%,则雏鹅关节炎病会增多。为了给雏鹅创造较为适宜的环境温度,夏季日夜都要打开所有的门窗,让空气畅通。如有条件可安装湿帘,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
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5~6只/m2为宜,以防因拥挤而造成中暑。
6 产蛋鹅营养产蛋期鹅的饲养
日粮配合比例大致为谷物类的60%~70%,饼类10%~15%,糠麸类10%~15%,填充料(草粉)10%~15%,矿物质饲料4%~5%大型鹅种每只鹅每次喂料150~180g,小型鹅种100~130g,日喂3次。喂料时应定时定量,先粗后精。
管理上产蛋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导致腹膜炎等;及时收集种蛋,放牧时发现有的鹅有产蛋表现,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
7 休产期饲养管理
进入休产期的种鹅,日粮由精改粗,促其消耗体内脂肪,促使羽毛干枯和脱落。饲喂次数逐渐减少到1次/d或隔天1次,然后改为3~4d喂一次,但不能断水。大约经过12~13d,鹅体重大幅度下降,当主翼羽和主尾羽出现干枯现象时,可恢复正常喂料。待体重逐渐回升,放养1个月后,即可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拔羽后应加强放牧,同时酌情补料。如公鹅羽毛生长缓慢,而母鹅已开产,公鹅未能配种,就应对公鹅增喂精料;如母鹅到时仍未开产,同样应增喂精料。在主、副翼羽换齐后,即进入产蛋前的饲养管理。
休产期种鹅的选留要使鹅群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应在种鹅休产期进行种鹅的选择和淘汰工作,淘汰老弱病残者和全部公鹅。
8 鹅的疾病防治
选择健康、品质优良、抗病力强的雏鹅。加强管理,平时做好鹅的环境卫生工作。饲料新鲜,不霉变,勤换垫草,运动场地常清扫,保持鹅舍干燥。严禁非饲养人员或无关人员进入饲养场地,防止传染病原带入。定期消毒、驱虫,杀灭病原微生物。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注射防疫苗(禽流感、小鹅瘟苗等)。加强检疫工作,杜绝传染病来源。发现疫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1楼2020-06-28 21: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