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吧 关注:5,331贴子:21,587
  • 0回复贴,共1

遇到一件事,马上就下判断,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心平气和?恭摘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遇到一件事,马上就下判断,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心平气和?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1/9/3第24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在“审断”这个部分,我们讲个太宗当时候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桂州的都督李弘节是以清廉谨慎闻名。后来他去世了,结果他的家人拿宝珠出来卖,唐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就在朝廷当中,朝堂上讲道:“这个人生平,所有这些宰相都说他非常清廉,可是现在居然家里的人是拿宝珠去卖,当初这些举荐他的人,是不是也要负责任?你看他现在拿宝珠去卖,他有你们讲的这么清廉谨慎吗?”所以,就下令要好好的去了解调查清楚这件事情。当然,当下他是不怎么高兴的。
我们常常要冷静一点,就是《弟子规》讲的,“见未真,勿轻言”。我们往往遇到一件事,马上就下判断,而且我们当下那个判断是不是心平气和?其实只要不是心平气和,判断基本上都会有偏颇。可是这变成一个习气,一遇到什么事:一定是怎样怎样啦。马上去下断言,一来,自己的傲慢会增长;再来,很可能误会他人。而这个误会假如太大太深,可能彼此的关系,这一辈子就形成很大的障碍。所以人应该要很冷静平和的来应对事情,不要一下子就有情绪,或者一下子就下判断。
当下,太宗是不高兴了,结果魏征接着说话了。魏大人都是找太宗不大高兴的时候讲话,不简单。当然,这也是太宗信任魏大人。魏征说:“陛下,你现在是怀疑他可能生前并没有那么清廉,可是你又没有看到他有收什么东西,你只是今天听到了他家里的人卖宝珠,就好像觉得他有犯错。而其实我也还不清楚,因为我们还没调查。陛下,我们唐朝以来,尤其您上位以来这贞观年间,为国尽忠,非常清廉谨慎的人,而且自始至终都是这个态度的,有两个人是天下公认的,就是屈突通跟张道源这两个臣子。”因为太宗是从李弘节清廉谨慎,把这个话题打开的,所以魏征马上问:“皇上,你知不知道最清廉、最谨慎的是这两个人?你有没有关心啊?”这么一讲,太宗当然要承认,因为是天下公认的。接着说道:“屈突通,他的儿子有三个人现在都来考科举,三个人只有一匹瘦瘦弱弱的马。而张道源的儿子生活都有困难,快活不下去了,这么贫穷。皇上,你怎么没有一句话关心这个事情?而且李弘节他是曾经为国立功的,他前后好几次得到陛下的封赏,他现在去世了,没有任何人说他是贪婪,都没有这样的事件。而他的妻子去卖宝珠,也不见得是有罪。”因为受了那么多封赏,是不是已经穷到必须卖这些东西了?皇上你也得先去调查,怎么这么快就下断言。“而这些这么清廉的人,皇上你却都没有过问,他们的孩子都快活不下去了。你现在怀疑人家是不是不清廉,已经怀疑了,而且因为怀疑又马上指责推荐他的人。”你看都还没有判断的事,就好像山雨欲来风满楼,好像很多人统统都被牵进来,当下这个磁场不大好,整个朝廷都觉得低气压。所以一个君主他的态度不对,当下臣子人心都会觉得很压仰、很难受。
接着,魏征说:“虽然好像可以说是皇上嫉恶如仇,觉得不清廉不好,但是好像又对于善人没有很好的去爱护,好像没有做得很好。”疑心起来了,反而都忽略了这些真正清廉的人,应该去肯定、应该去照顾。“所以,臣私底下想,觉得您现在这个态度,虽然是嫉恶,但是这么快就下判断,既怀疑人不清廉,但又不去关心清廉的人,好像不是很妥当。这样去做,假如是有人生见识的人,可能会对皇上有意见,提出一些非议。”唐太宗听完了。您看,每一次有点情绪,魏征马上直言不讳。大家看太宗怎么反应,太宗马上鼓掌,“说得好!”我觉得太不容易了。您看,当下不高兴,马上能说:魏大人说得对。他马上转念,鼓掌肯定,“说得太好了。”然后马上说:“我就是看这个事情,这么匆忙就下判断,没有审慎去思考,这是我不对,才讲出这么不得体的言语。造次不思,遂有此语。所以今天我也才感觉到,说话很不容易,要三思而后行,这个话不能讲得太快。并勿问之。”接着太宗说:“李弘节这件事不用问了,也不用去调查了。马上给那两个忠臣,屈突通还有张道源他们的儿子,统统给他们授一个官职,让他们为国效力。”
太宗接受之后,马上具体去彰显这些清廉之士的德行,并且降福于他们的后代。太宗在听到魏大人讲的这些话是很符合道义的,马上接受,马上就举用这些忠臣之后,“举无遗失”。所以我们相信,屈突通、张道源的儿子应该会很感皇恩,为国尽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7-07 16: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