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吧 关注:12,843贴子:16,871
  • 3回复贴,共1

专题:内部控制的变化及应对方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1992年COSO框架建立到现在,将近30年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里,市场和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COSO框架也几经修改,而且多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内部控制框架,但我们还是要不停推出跟得上时代步伐,更合适新兴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论。 我们先来看看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1楼2020-07-21 18:09回复
    我们先来看看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第一,小型化。
    90年代,COSO框架建立之初,大型企业,重工业企业遍地皆是,COSO框架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这类企业设计的,大中型上市公司是其主要适用对象。而今天,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一个收入刚刚跨过亿元级别的优质资产公司很容易就可以上市。这里面包括大量的“兄弟创业型企业”,“夫妻店”等等。这种企业你让他做COSO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他一没人,二没财力物力,三没心思。即使他为了上市勉强做了,做完之后仅仅就是形成一本没人看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而已。


    2楼2020-07-21 18:09
    回复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查舞弊。其实内控专家都知道,查舞弊跟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只有一丁点联系——只是内控的一个角度,但查舞弊确实能成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第一步,进而能成为企业走上规范道路的桥梁。为什么?你跟企业家谈控制,谈运营风险,谈流程规范,企业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如果你告诉企业家,一般来说,一个年收入1亿左右的企业,每年因为管理层舞弊或不作为损失掉50w是非常正常的。那么企业是不是会愿意花5w-10w来应对呢?当然愿意。
      也就是说,咨询顾问花几个星期时间去“安利”企业,告诉他们做内控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比不上一个简单的查舞弊项目。这就好像我们年轻人平时去医院看病,医生要检查这里,检查那里,甚至全面检查,他告诉你“检查了才能对症下药”,“不检查有什么坏处”,说的天花乱坠,最后病人反问一句,“我先挂瓶水吧,不好我再来检查”。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医生按照制度来,从医学从病理学角度考虑病情,觉得先确诊,然后对症下药,这么做基本上万无一失。可是病人从自己角度考虑,他觉得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自己9成是感冒,没必要为了那一点点的可能性,又是拍片,又是胃镜,折腾的花钱不说,关键自己吃苦。
      企业内控是一样的。公司的小的时候,企业家觉得自己就管得过来,不用花钱做管理建制度,随着企业做大,企业才逐渐开始需要内控了。但这里面会有一个过渡时期,短则2-3年,长则10来年,在这段时间里,内部控制制度处于建与不建处于“可商议”状态。中介机构去“安利”企业,往往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折中的方法,一方面让企业能接受,一方面让中介机构不至于颗粒无收。查舞弊自然而然成为了这种方法。之后随着企业成长,咨询方再提出新的可行性方案。而企业经历了之前的合作,跟咨询方也有了更多的信任关系,合作起来更容易。


      3楼2020-07-21 18:10
      回复
        这一点就是企业小型化带来的问题——建立内控体系意愿不强烈。而我认为的解决方案就是先缓推内控体系,先搞查舞弊。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续“内部控制的变化及应对方案(二)”


        4楼2020-07-21 1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