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雪轩吧 关注:170贴子:64,577
我真是拖延症晚期患者,4月中旬写好的稿子,磨磨蹭蹭到现在才肯发出来。闲话少叙,先来个引子:
乱世出英雄。明代末年,农民起义蜂拥而起,声势最为浩大者莫过于李自成,他征战一十八年,最终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统治,但不过四十多天他就迅速败亡。李自成这个悲剧英雄的结局,令不少人唏嘘不已。列位看官,现在我就根据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带你走近这位农民起义英雄。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8-03 12:23回复
    坐沙发,听故事。


    IP属地:英国2楼2020-08-03 13:53
    收起回复
      且说李自成在崇祯十一年前的境况:他是陕西省延安府米脂县人,农家出身,幼年替地主家放过羊,也读过私塾,学过武艺,长大了当驿卒。驿卒裁了后,在家生活无着,因负债坐过几个月的牢,出来后又去投军。不久,因上官克扣军饷,士兵大哗,他率领一股军队起义,杀了带队的将官和当地县令,投奔舅舅闯王高迎祥,在高闯王的手下带领第八队,号称闯将。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围剿农民军,农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召开荥阳大会,当时的闯将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略。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8-03 14:27
      回复
        之后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但期间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闯王高迎祥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yún]阳山区(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又兵败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出卖,为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李自成收编高迎祥残部,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会兵1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使农民军难以互相接应,各个击破,最后歼灭,在两年内颇见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其他起义军也所剩无几,唯独李自成不肯投降,是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8-03 14:27
        回复
          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潼关南原。潼关没有北门,只有东门、西门、南门和上南门。太子太保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陕西、三边总督兼摄河南等五省军事的洪承畴满心希望在潼关一战成功,从此解除朝廷的西顾之忧,并实现他数年来未竟之志。从他到达潼关以后,每个城门都派重兵把守,严查出入。城外的所有战略要地也驻满了军队,不仅家家户户都被军队占住,而且四郊帐幕罗列,战马成群。从南往北的行人,都得经过层层盘诘和留难,从北往南的旅客一概不许通行。陕西巡抚孙传庭则在潼关南原预设了三道埋伏来截击李自成:第一道埋伏消耗了农民军有生力量,之后他将第三道埋伏与第二道合并,以求彻底剿灭李自成。李自成只得兵分两路,一队主要是家眷,另一队由他同刘宗敏率领,逃奔商洛山,终于成功。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8-03 14:30
          回复
            这一仗,李自成损失惨重,妻女俱失,几乎全军覆没,数万大军仅有十八骑成功突围,在这次大战之后,李自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蛰伏在商洛山中,整顿兵马。商洛山本来人烟稀疏、地瘠民贫,加上连年的大灾和战乱,百姓所欲无几,农民军难以找到粮食,只得自己屯田,处境十分艰难;起义军将领郝摇旗也离开李自成,去河南发展。李自成为打开局面,力排众议,亲自冒险去谷城劝张献忠重新起义;虽然张献忠之前兵败,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但明朝官员林铭球等人多次索取财物,也不信任,导致张献忠后悔,更何况张献忠并非真心投降,不过是想缓口气,在谷城整顿兵马后以图东山再起,就这样李张二人达成一致,约定翌年(崇祯十二年,即1639年)举兵反叛朝廷。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03 14:31
            回复
              潼关南原大战后不久,东部的清兵越过北京,由良乡趋涿州,越保定南下破高阳,七十六岁告老在家的孙承宗住在高阳城内,率家人同清兵巷战,全家牺牲。崇祯因此疏远卢象升,责备他临敌畏怯,尽管卢象升率领不足一万人马屹立在从永定门到右安门一带,保卫京城安然无恙,还有些小胜利,但崇祯全然不知,再加上高起潜、杨嗣昌等人的诽谤掣肘,崇祯对卢象升失去信任,任命不知兵的刘宇亮为首辅督察;崇祯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卢象升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卢象升在粮饷欠缺、士气不振的情况下,被迫孤军奋战,终因炮尽矢绝,抗清殉国。清兵撤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在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商洛山中得以喘息。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03 14:32
              回复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在起义前期正是这样,这也正是他愈剿愈盛的原因。商洛山确实是个贫瘠地方,但李自成和当地穷苦百姓打成一片,亲自去百姓家中探望,和百姓随意拉家常,并攻破山寨,杀富济贫,深受饥民爱戴。明末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贫富差距极大,普通百姓和中小地主深受苛捐杂税之苦,况且战争频繁,官兵由于长期欠饷,经常抢劫无辜百姓,当时的天灾也很严重,多年大旱,还有蝗虫,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天灾人祸,导致千千万万百姓家破人亡;大地主却与官家勾结,能储存几年的粮食,数不清的金银珠宝,为了防范底层人民(普通百姓,还有被迫做强盗的人)的攻击抢劫,他们还建了有防守作用的寨子,互相照应。李自成一方面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一方面为了赈济平民,获得民心,在百姓的帮助下,成功攻破多个寨子,好名声从此远扬;他也不徇私情,军纪严明,就算是自己的堂弟李鸿恩,奸淫妇女后同样被杀。不单是商洛山一带的百姓爱戴闯王,河洛地带的百姓同样希望他能解救众生,因此,虽然李自成会在潼关南原大战中被围剿得只剩18骑,却能在不久后进入中原,把明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IP属地:甘肃9楼2020-08-03 19:31
                回复
                  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和十之六七的义军将士染病,但他仍按照和张献忠约定的时间举兵起义。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到了武关,明军趁机分四路向商洛山中大举进攻,与宋家寨勾结,同时勾引义军内部归顺的土匪坐山虎(守卫石门谷)叛变,情况极其险恶。李自成临危不乱,见机行事,内平叛乱,外歼明军,转危为安,并设法离开商洛山,从武关突围。另一边,湖广的张献忠重新起义,声势浩大:五月下旬,他同“曹操”(罗汝才)在房县境内会师,陈明利害,推动罗汝才重新起义,联合攻破房县;七月,张献忠在房县西边的罗猴山大败明军,几乎俘虏了左良玉,崇祯焦头烂额,处死主持招抚农民军的熊文灿,任命兵部尚书杨嗣昌南下督师。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8-03 19:33
                  回复
                    杨嗣昌一到襄阳,就抛出他策划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会师十万,并檄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冲要,主要任务是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初,张献忠向四川转战中,被明军左良玉、郑崇俭、张令等部包围于太平(今四川万源)的玛瑙山(川、陕、鄂交界地带),杨嗣昌派人打入起义军内部,他利用起义军叛徒刘国能带领明军,假扮义军运粮人员,向张献忠营地开进,由于起义军守将疏忽,这批人成功混入,明军里应外合,攻击起义军。张献忠寡不敌众,妻妾被捕,被迫率众突围撤退,起义军接连失利,非常被动。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8-03 19:33
                    回复
                      但张献忠败而不馁,他利用杨嗣昌和左良玉的矛盾,派人携重宝贿赂左良玉,使其斗志松懈,张献忠乘机收聚散亡,在山民的帮助下,走出兴安,与罗汝才等部会合。他又利用四川巡抚邵捷春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今四川开江),官军一触即溃。农民军突破新宁防线后,顺利进入四川,这打破了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张献忠在军事上也从防御转入进攻。杨嗣昌却刚愎自用,以为官军已把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包围在鄂、川、陕三省交界地区,胜利在握。但实际上兵骄将悍,无人执行军令,张献忠则尽量避免与官军打阵地战,采取“以走制敌”的策略,一昼夜能行三百余里,快速流动,把官军搞得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疲于奔命,农民起义形势转好。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8-03 19:34
                      回复
                        崇祯十三年夏初,李自成率领千余精兵从武关突围而出,在白河县附近强渡汉水,想要投奔张献忠,熟料张献忠动了杀心,幸有王吉元报信,李自成得以逃脱,潜伏于郧阳山中。由于杨嗣昌的督师,明朝政府在对农民起义的军事上有了一些起色,暂时还居于优势。到崇祯十三年夏秋之间,将张献忠和罗汝才为首的几支农民军逼到川东,四面围堵,大部分已经投降,罗汝才也正在准备投降,被张献忠及时阻止。张献忠为摆脱明军压力,拉着罗汝才奔往四川腹地。李自成销声匿迹,不再为人注意。但实际上,明朝政权陷入全面危机:从军事上来看,十三年来崇祯一直陷于既要对付大规模农民起义,又要对付日趋强大的清朝的军事压力。到了目前阶段,四川战事胜负未决,前途变化莫测,而山东、苏北、皖北、河北南部、四川北部和河南、陕西各地,到处有农民战争,甚至严重威胁着明朝中央政权赖以生存的南北漕运。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8-03 19:35
                        回复
                          在山海关外,崇祯为防备清兵再次南下,催促洪承畴指挥十几万大军向松山、杏山和塔山一带进兵,解除锦州之围,但是军心不齐,粮饷补给困难,几乎是孤注一掷。从财政经济来看,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尤其是黄河流域各省,由于长期战乱,官军纪律败坏,烧杀淫掠,官府横征暴敛,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死亡流离,往往村落为墟,人烟断绝。到了十三年夏秋之间,不但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省的旱灾和蝗灾特别惨重,而且朝廷所依赖的江南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苏州府等地粮价飞涨,城市中发生了多起抢粮风潮。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军费开支反而增加,所以财政方面确实快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军事和财政经济两方面的严重危机,加深了朝廷上的政治危机。崇祯皇帝因借助军饷问题同皇亲、勋旧展开暗斗,也同一些朝臣发生直接交锋,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京城百姓希望减少赋税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大失人心。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03 19:36
                          回复
                            崇祯十三年冬天,朝廷忙于围剿张献忠,李自成看准时机,疾驰入豫,并招揽了举人牛金星和方士宋献策,宋献策还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图谶,使李自成的起义更加名正言顺;红娘子破杞县,救李信,推动李信起义,投奔闯王,李信就是后来的李岩。李自成进入河洛地带后,采纳李岩的建议,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饥民从之如流,军队发展到数十万人;随即在百姓的响应下,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福王世子朱由崧逃脱,就是后来的南明安宗),赈济饥民,洛阳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军,李自成声望日隆,并萌生了日后立国号为大顺的念头;同年二月,张献忠率部攻克军事重镇襄阳,处死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完全粉碎了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杨嗣昌听说张献忠挥军出川,急忙逃回宜昌,但在沙市得知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自知死罪难逃,服毒自尽。明末农民战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IP属地:甘肃15楼2020-08-03 20:23
                            回复
                              可惜的是,由于农民思想的局限性,李自成没有根据地意识,攻下洛阳后并不设官理民,转而率领大军七日夜一攻开封,开封守将陈永福守城有方,军民一心,李自成攻城无果,反而损失了一只眼睛和数千精兵。他回到伏牛山中,进行练兵,并加入火器,以图再攻开封。此时的张献忠因胜利而自大,罗汝才不满他的盛气凌人,转而谋划投奔李自成。崇祯十四年五月,牛金星和宋献策布置一番,李自成祭告天地,宣布正式称号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七月间,闯曹合营,但从此以后,李自成逐渐疏远百姓,酿下了日后的失败。秋八月,张献忠在信阳为左良玉部所败,带伤出商城,走英山,又被王允成击败,他往投李自成,李自成想把他的部队改编成自己的,张献忠不愿意,李自成反而想要杀他,罗汝才私赠张献忠五百骑,张献忠自河南经安徽东下,重整旗鼓。


                              IP属地:甘肃16楼2020-08-03 2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