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22吧 关注:82贴子:3,326
  • 9回复贴,共1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系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系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8-28 08:40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一:“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以脂本宝钗为中心人物的文学剧本。本剧跟以往的《红楼梦》影视戏剧作品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严格依照曹雪芹的脂评本原著提示,据实描写了宝钗、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既写了二宝新婚燕尔之际的和谐融洽、柔情蜜意,又写了二宝在经历了家业衰败、人情冷暖之后的患难与共、鹣鲽情浓。总而言之,是从正面立场赞颂了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
    拥林派红学很喜欢断章取义地引用《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等语来展开对金玉良姻的种种负面评价,但曹雪芹在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中却给予诸如此类的说辞一记当头棒喝:“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作者的本意正在于强调宝钗(金娃)、宝玉(玉郎)婚后颇有如“古鼎新烹凤髓香”一般醇香浓烈的爱情“风韵”!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专门告诫那些妄言宝玉如何如何“只念”黛玉、“空对着”宝钗的拥林派读者应当闭嘴“莫言”,正所谓“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是也!其实,作者将“只念”、“空对着”等语归在“终身误”的名下,本身就表明了其斥责和否定前者的立场。依照曹雪芹的本心,宝玉对黛玉的错误痴迷,一度将黛玉错认作自己的终身伴侣,这本身就是他的“终身误”!拥林派红学反将曹雪芹所斥责和否定的错话奉为圭臬,自然难逃被作者警告应当闭嘴“莫言”的宿命。
    其实,只要认真阅读脂批对后三十回佚稿的种种提示,便不难知晓宝钗、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恰是被屡屡提及的内容。仅庚辰本第20回脂批,就明确提及了宝钗、宝玉婚后“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的闺房之乐,以及家道衰落以后,宝钗、宝玉抚今追昔,感慨良深的夫妇“谈旧之情”。事实上,《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第3幕《洞房良宵》、第4回《绿窗绣幕》以及第22幕《齐眉举案》中有关宝钗、宝玉婚后恩爱甜蜜的描写,也正以此为依据逐次展开,自然迥异于受拥林派红学影响的那些《红楼梦》影视戏剧作品。
    更进一步,二宝婚前相对疏远,而婚后之所以能够做到恩爱融洽,这是因为在曹雪芹原著中,唯有宝钗与宝玉之间才具有愤世出世思想上的共鸣与相通。宝玉痛恨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赃官,而无独有偶,宝钗也恰恰是一个勇于“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且“只以品行为先”的追求正义之人。同时,宝钗、宝玉骨子里还深具佛缘、佛性,故此宝钗推荐给宝玉的一首《山门·寄生草》才又引得宝玉深为赞服。套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
    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宝钗、宝玉之间的这种“较诸人皆近”的精神相通,也得到了相应的如实反映。正如第22幕中宝钗对宝玉所表示的那样:“男人读书举业原是极好的,然亦当以辅国理民,致君尧舜为先。只是如今这世道儿上竟是听不见有这样的人了。想咱贾门,当日唯你略望可成。我原盼你在外面大事上做一番别样事业,老爷也喜欢了,于世道亦无不补益。岂不强似让那起子‘禄蠹’白白占着朝廷名器,作践天下苍生?那年在怡红院,我劝你来着,你倒骂我。我知你是不肯跟那起子小人合污的,所以我从不怨你。……如今家门不幸,你我已是罪臣之后,也说不得什么别样事业了,唯有静心悔祸,挽回天意民心于一二,我贾门方能有再兴之日。如今倒也说不得仕路上的事。我知道你一向是个心傲的,眼见着让你为五斗米折腰,向那起子‘禄蠹’俯首帖耳,纵你愿意,我也是不依的。况,你既决意归隐,我为君妇,岂有不耐些贫贱的理儿?……我知二爷一向是个超凡脱俗的高人,虽身处草莽,亦不忘惠泽苍生。我岂有不恪尽妇职,成全二爷之理儿?(我肚子里)这孩子不如便呼作蕙哥儿罢。”正是这种共同的愤世嫉俗、淡泊出世的思想意志,支撑着宝钗与宝玉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艰困的岁月。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0-08-28 10:10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二:“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的一个大关目、大结局乃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也是本剧迥异于其它《红楼梦》影视戏剧作品的一个关键之处。宝钗作为妻子竟然肯于放弃婚姻,主动引导丈夫宝玉出家为僧,弃自己而去,表面上看似乎是极不合乎情理之事,但曹雪芹的脂评本原著中实在有太多证据线索指向宝钗引导宝玉出家正是全书的故事结局。择其要者,主要有三方面的实证:
      第一,第22回《山门·寄生草》和第63回《邯郸梦·赏花时》乃是《红楼梦》中仅有的两处照抄全文的昆剧曲文,且分别被安插于宝钗生日宴上以及宝玉生日这天宝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刻。书中宝玉的第一次禅悟,即是宝钗推荐给他的《山门·寄生草》给引出来的,同时,作者又用何仙姑劝说吕洞宾莫要留恋人间酒色财气,应速返天庭的《邯郸梦·赏花时》来比喻宝钗对宝玉“任是无情也动人”式的至爱。足见在曹雪芹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宝玉的出家必然是宝钗主动引导的结果!
      第二,面对宝玉的出家,脂批与小说正文都明确提及了宝钗坦然自若的态度。脂批明说宝钗的态度乃是“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宝玉写给宝钗蘅芜苑的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也预示宝钗即便面对丈夫出家为僧,自己不能不孤苦守节一世的命运,也照样能够安然高卧,内心充满安宁与幸福!
      第三,以癞头和尚为代表人物的仙界人物,自始至终支持的是宝钗、宝玉的金玉良姻。若不是女娲宝钗负有引导顽石贾宝玉悟道出家,并推动其复返大荒山的重任,癞僧作为出家人又何必管人姻缘,特意要为二宝安排金玉良姻?从这些线索实证来看,唯有承认脂评本原著的大结局正是宝钗引导宝玉出家,才能够做到逻辑上的自洽!
      然而,既然宝钗与宝玉夫妻恩爱,又何以会引导丈夫遁入空门呢?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以宝玉的软弱、怯懦是扛不住生活苦难的。早在甲戌本第3回的《西江月》中,作者即以“富贵不知乐业,贫贱难耐凄凉”概括了贾宝玉的一生。宝玉固然在愤世嫉俗、淡泊出世方面能够与宝钗做到高度的精神契合,但他又实在是一个性格柔弱、担不起责任之人。在家业凋零、父母相继故去之后,宝玉既谋生无方,也肯定唯有“吃软饭”,依赖妻子宝钗勤苦于女红这一条生路。宝玉生性善良,又深爱宝钗,正因为不忍心拖累宝钗,而日益焦虑、内疚,不能不陷于精神崩溃。而宝钗为了将宝玉从精神自杀中拯救出来,当然也只有凭借其“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大彻悟精神,劝导丈夫遁入空门。宝钗当然深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她自己不能不为此付出一世孤凄的代价,但出于对宝玉的至爱,她甘愿作出这样沉重的自我牺牲。这就是作者盛赞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原因所在。更进一步来看,宝玉对宝钗有“情极之毒”,即对宝钗爱到极点,却忍心抛下了妻子作了和尚;宝钗对宝玉则是“虽离别亦能自安”,正是基于对宝玉的至爱,而甘愿承受弃妇之辱、离别之苦。二宝的情感抉择均与世俗常人相异,而又相互高度契合,这也正是脂批所言“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的又一重体现!
      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的第32幕《悬崖撒手》和第33幕《白雪空茫》中,笔者正基于上述理解,具体描写了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时的内心的冲突与意志的坚定。作为一个妻子,宝钗又何尝不期望与丈夫白头偕老呢?面对宝玉离去的背影,她也会有所感伤、落泪。但作为宝玉思想意志层面上的知己和精神拯救者,宝钗还是毅然决然地将丈夫引导向出世解悟之路,宁可一个人承受巨大的自我牺牲,也不肯让宝玉犹豫回头!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0-08-28 10:11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三:“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任何一种版本的《红楼梦》皆以女娲炼石开篇。然后女娲就仿佛从书中消失了似的,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然而,脂评本中却有大量实证表明,宝钗正是女娲后身。看似突然消失了的女娲,其实一直陪伴顽石贾宝玉到故事的结尾!其中最关键的是这样三条实证:
        第一,宝钗的生日正月二十一日恰是江东民间传说的女娲“补地穿”之日。
        第二,女娲炼石是共计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而三万六千五百天即是百年。可见女娲与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之间有着“百年作合”之缘,下到凡间之后即是命中注定的婚姻之缘。而宝钗、宝玉之间正有着天界代表癞头和尚所安排的金玉良姻!
        第三,第8回《嘲通灵顽石诗》首联亦以“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开篇,颈联却突然叙及宝钗、宝玉日后所面临的苦难:“好知运败金无彩,堪怜时乖玉不光”。脂批明言:“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的工。”若宝钗不是女娲后身,一首专门吟咏女娲与顽石的诗作,又何以会突然将宝钗牵扯进来?但承认宝钗正是女娲转世,此诗的脉络就很清晰了:宝钗、宝玉的金玉良姻,正是女娲与顽石之缘的延续!这样再来看首联的“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上联是在嘲笑女娲多炼出一块顽石纯属荒唐之举,下联则明显指的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小说大结局,意谓女娲还得淘神费力,对着这块秉性荒唐的多余之石进行一番演说、劝导,将其拯救回大荒山。二宝的金玉良姻正与女娲炼石的神话正有着不可割断的天然血缘!
        以往的各种《红楼梦》题材影视戏剧作品在处理全书神话框架时,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神瑛与绛珠的神话之上,对女娲炼石的传说基本是选择无视的。《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则正好与之相反,按照脂评本原著精神,重新将女娲炼石的神话故事设定成了全剧最重要的因果背景。
        先是在第14幕《尼庵佛缘》中,剧本借莺儿之口轻轻点出了宝钗与神台上端坐的娲皇氏娘娘之间的因果关联:“这女娲娘娘不就是比着咱姑娘的模样儿塑的?”
        然后在第26幕《火焚之厄》中,再借癞头和尚之口暗点宝玉与宝钗的姻缘实来自当年的女娲炼石:“你这痴儿,尘缘将尽,如今还管她作甚?况,那女娲娘娘自有她的命数,又岂是你这蠢物救得了的?”“原说你质蠢,只配垫脚而已,你倒还有些灵性,亦不枉她当年将你煅炼一番。也罢,你且去救她罢。”
        最终在第31幕《梵铃声中》宝钗的梦境中,由癞头和尚与宝钗的对话合盘托出整个前因后果:“想那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亏得女娲娘娘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那娲皇氏共炼成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去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弃置在那大荒山下。这顽石因无才补天,见弃于女娲,便日夜悲号,又生出贪慕红尘繁华之心,故此方求了我二人携它入世受享数年”、“那顽石转世即为宝玉,弟子自是女娲后身。一年是三百六十五日,三万六千五百日便是百年。我二人的婚姻,自当出此百年作合之缘。”并由此接入了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正题:“当初女娲炼成顽石又弃了他,已然造因。弟子此生,又岂能不偿报于他?”如何个报偿法?自然是宝钗甘愿劝导丈夫遁入空门,而她自己则“甘受离别之苦、弃妇之辱”。
        除了女娲之外,由于命运的相似性,剧本还引入了另一个女性人物来与宝钗作比,这就是佛妻耶输陀罗。早在14幕《尼庵佛缘》中,剧本也通过宝钗题写耶输陀罗夫人画像对联的方式,点出了宝钗与耶输陀罗命运的相似性:“得情悟者,自是讷讷于言,禅机到处即日月”。到了第31幕《梵铃声中》宝钗的梦境中,耶输陀罗再度成为宝钗下定决心引导丈夫悟道出家的榜样力量。正如癞僧询问宝钗“宝玉出家修道,你又当如何”之时,宝钗所答复的那样:“欲寻世外法,不离世间觉!宝玉既出家学佛,弟子愿为耶输陀罗!”为拯救顽石,女娲甘愿成为耶输陀罗第二。只因一时的亏欠,便不惜以一世的至爱来偿还,这才符合女娲宝钗身上所体现出的佛心与佛性!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0-08-28 10:13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四:“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由于袭人改嫁蒋玉菡的缘故,她所谓的“失节”成为了自高鹗以降的众多评红者攻击的一个靶心。但曹雪芹、脂砚斋等圈内人眼中,袭人的再嫁却并不被视为“失节”。脂评本反倒是多次提及袭人与蒋玉菡后来不忘故主,“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的义举,称之为“花袭人有始有终”。由此可见,在曹雪芹的后三十回佚稿中,袭人的离去必是出于某种迫不得已的因素。再看脂砚斋针对“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一句的批语:“骂死宝玉,却是自悔。”更不难知晓,袭人的离去又实在是与宝玉所犯下的某个错误有关。
          在前八十回中,袭人很早就是贾母暗放给宝玉的通房丫鬟,连鸳鸯都知道袭人是要“跟他(宝玉)一辈子”的。后来王夫人又暗中将袭人的待遇提升至跟老姨娘一体的水准。即使荣国府日后陷入衰败,不能不裁汰下人,也只有怡红院诸婢全部遣散完毕,然后才轮得到袭人。但依据脂批可知,宝玉、宝钗身边至少还有麝月。袭人还劝过宝玉“好歹留下麝月”。可见,袭人并不会简单因为贾家陷于贫困而被撵走,袭人的被逐必定是有特殊原因的。从脂本留下的线索来看,袭人平素广结善缘,唯一有可能让她得罪当轴而遭遇被遣的,只有鸳鸯一事。第46回早已写明贾赦垂涎鸳鸯,让邢夫人施加压力,试图迫使鸳鸯就范。而袭人却站在鸳鸯一边,帮忙怒斥邢夫人派来当说客的金文翔媳妇,以至于惹得邢夫人大为不快。贾母在日,贾赦不便对鸳鸯直接用强。而到了后三十回佚稿中,贾母去世,失去了最大靠山的鸳鸯,想要逃离贾赦的魔掌,恐怕也只有向袭人呼救这一条生路。袭人自身也无力对抗贾赦,唯有求助于已成为宝二奶奶的宝钗,方有一线生机。而这也正成为袭人被逼离开贾府的导火索。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第13幕《毒妇弄权》、第14幕《尼庵佛缘》、第15幕《让产析箸》正是基于上述分析,围绕鸳鸯事件,描写了贾府抄家以后,各房之间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贾赦赦罪归来,贾政出于孝悌之道,将朝廷返还的家庙、祭田奉与贾赦掌管。贾赦却只顾着花天酒地、寻花问柳,而且贼心不死,一直惦记着鸳鸯。鸳鸯在贾母死后出家为尼,又在宝钗、袭人和花自芳的帮助下潜出贾府,逃到平安州楞伽庵中躲藏。因薛蟠被问斩,薛姨妈伤心去世,临终前将薛家剩余家产留给宝玉、宝钗继承。宝钗操办完母兄丧事后亦大病一场。恰好鸳鸯在地方上遭人欺负,被抢夺了楞伽庵。宝玉不忍麻烦还在病中的宝钗,便自作主张向凤姐求援,将鸳鸯出逃的前因后果皆向凤姐和盘托出。岂料凤姐正嫉恨于宝钗的处事公正、不肯同流合污,立即向贾赦、邢夫人揭发了此事。于是,贾赦派人通告官府捉拿鸳鸯,鸳鸯不从,一头碰死在府衙之中。贾赦、邢夫人反过来迁怒于宝玉、宝钗,逼着贾政、王夫人责罚儿子、儿媳。当堂对质之下,宝钗三言两语顶回了邢夫人所诬指的“窝藏逃人”的罪名,并以凡事当有经有权、不可拘泥于乱命的道理,劝说贾政让产分家。最终,贾政、王夫人接受了宝钗的劝告,让出了本房家产,与贾赦、邢夫人划清了界限,一家子全部搬到了薛姨妈留予宝钗的薛家旧宅居住。而为了顺利分家,给贾赦、邢夫人一个交代,贾政选择保下宝钗,将袭人顶责驱逐出了贾府。一个鸳鸯事件,不仅串起了贾赦邢夫人与贾政王夫人的长次两房矛盾、凤姐与宝钗两妯娌之间的瑜亮心结,展示了宝钗不畏强横的独立人格与苦劝翁姑的远见卓识、宝玉热心助人的善良秉性和幼稚轻信的性格缺陷,也永远地改变了袭人的人生轨迹。多年后,到了第21幕《义婢探主》中,袭人与宝玉再次相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宝玉也只好以一句“是我没福,只望你跟他(蒋玉菡)过得好,我便心满意足了”,道出了他对袭人的无限歉意。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0-08-28 10:15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五:“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除了袭人之外,与宝钗一生关联最为紧密的三个丫鬟乃是莺儿、茜雪、麝月。莺儿是自幼服侍宝钗的贴身丫鬟,却不幸未能陪伴宝钗到最后。茜雪在前八十回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根据脂批的提示,她在后文中还有一番大作为。麝月本是宝玉怡红院的二等丫鬟,看似与宝钗的关系最为疏远。但在曹雪芹的通盘设计中,麝月才是命中注定要陪伴宝钗到最后的得力干将。
            先看莺儿,她本是宝钗一手培养出来的一位具有很高艺术审美品位和手工编织能力的丫鬟。其天真娇憨的个性,足以反映出宝钗平时对她的宠爱。然而不幸的是,依据脂批提示,宝钗、宝玉到最后身边仅有麝月这一个丫鬟,恰恰没有莺儿。第23回贾宝玉的《冬夜即事》有云:“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这也预示了莺儿未能陪伴宝钗到最后的结局。“梨花满地”即雪景,隐喻宝钗对宝玉的相知相伴。自岑参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降,“梨”、“雪”互喻就成为了古诗文的惯例。冬季没有梨花,而曰“梨花满地”当然只能是暗点薛宝钗的“雪(薛)”字。“不闻莺”,则恰恰预示了宝玉后来再也听不见莺儿的莺声莺啼。以莺儿对宝钗的忠心,她断不可能离开宝钗的。故此,笔者推断,只有莺儿死于一场意外,才会导致“梨花满地不闻莺”的情形出现。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第16幕《千叮万嘱》、第18幕《隔帘问账》中,莺儿嫁了茗烟,二人均随贾政远赴云南办理铜政。结果在瞿塘遭遇激流沉船,双双遇难。他二人的死,在宝玉、宝钗心中留下了长久的伤痛。
            再看茜雪,脂批早就提示过,她将在“狱神庙”一节中大显身手,帮助营救宝玉。然而,根据第8回的交代,当初本是宝玉恼恨于奶母李嬷嬷,迁怒于茜雪,方才将茜雪逐出的。茜雪分明是在宝玉那里蒙受了冤屈,此时又何以会不计前嫌,冒险营救故主呢?实际上,这个答案就在宝钗身上。“茜雪”这个名字的谐音即是“欠薛”,顾名思义,茜雪当是为报答宝钗的恩情,方才肯于出力营救宝玉的。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第8幕《大祸临头》、第9幕《狱庙救夫》中,剧本补写了宝钗收留茜雪,并为其安排好婆家的内容。到“狱神庙”一节之时,茜雪已成为了锦衣卫校尉张艺的夫人。这个身份自然足以帮助宝钗深入黑无天日的镇抚司诏狱,给陷于死亡绝境的贾宝玉送去生的希望。
            最后看麝月,庚辰本第20回脂批早就明说:“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第21回脂批也提及宝玉出家时,他身边只剩下了“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可见,在袭人、莺儿去后,唯有麝月陪伴宝钗到了最后。麝月在《红楼梦》中的象征花卉乃是酴醿(荼蘼)。第63回中她得到的花名签乃是“开到荼靡花事了”。而庚辰本第17、18合回中宝玉写给宝钗蘅芜苑的对联,下联即曰“睡足酴醿梦也香”。足见宝钗与麝月命定的缘分极深。众所周知,宝钗在《红楼梦》中的象征花卉乃是牡丹。而由于牡丹、酴醿皆盛开于暮春,花期几乎重叠。故在唐宋诗文中,一句“牡丹、酴醿时候”几乎成了春归之季的代名词:“纵百卉千花已离披,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第34幕《酴醿梦香》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以后,安排麝月嫁给了李贵,夫妇二人一并成为了经销宝钗所发明之“荣绣”的代理商。以李贵的老成持重,麝月的忠诚敬业,自然“方不负宝钗之为人”,能够在“百卉千花已离披”的季节,跟随宝钗一起打拼出一片“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的蘅芜清芬。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0-08-28 10:17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六:“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乃是《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后半部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她的重要性就源于其与宝钗的命运交织。早在甲戌本第1回中,针对《好了歌注》中的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即已注明:“宝钗、湘云一干人。”点明了宝钗、湘云日后共同孀居守节的宿命。除此而外,脂本还有许多线索提示,湘云日后遭丈夫卫若兰休弃,跟宝钗一样沦为了弃妇。
              比如,第5回湘云判词中的“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即取典于鱼玄机的弃妇诗《闺怨》:“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再看“卫若兰”这个名字,又是明显取典于十六国前秦时期才女苏若兰与其夫窦连波的故事。窦连波曾抛弃苏若兰而另娶,苏若兰则作《璇玑图》试图挽回丈夫心意。黄庭坚即写过一首《题苏若兰回文锦诗图》,窦连波的负心予以了谴责:“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莫雨何?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其中“阳台莫雨”语出“高唐梦”的典故,正照应“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一语,史湘云的名讳呼之欲出。而“卫若兰”这个名字与“苏若兰”的弃妇经历相照应,可知卫若兰其人本该是深爱妻子、一心要护卫妻子之人,却最终做了停妻再娶之事,让自己的爱妻沦为了苏若兰那样的弃妇。而卫若兰又何以会违心休妻呢?从第40回湘云抽得的《樱桃九熟》牙牌令来看,其夫卫若兰日后将有着“日边红杏倚云栽”,即再娶公主或郡主的经历。而湘云自己则不免于“御园却被鸟衔出”,被夫家扫地出门。
              宝玉深爱宝钗,却最终按照宝钗的引导,抛弃妻子而出家为僧。卫若兰亦深爱湘云,却最终顶不住家长的压力,休掉湘云而另尚郡主。从同样被深爱自己的人抛弃,同样只能孤苦守节这个角度看,宝钗与湘云的命运确实是绾结在一起的。而且湘云被休后,亦无娘家可回,除了投靠宝钗,也再没有别的去处。故此,依偎在表嫂宝钗身边,姑嫂二人共同守节抚孤,这也就是脂本中湘云的必然归宿。
              鉴于宝钗早年也曾有参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的经历,《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便又虚构出静惠郡主这个角色,作为前八十回中曾经登场过的乐善郡王的女儿。由她一人串起了贾宝玉与薛宝钗、卫若兰与史湘云这两对夫妇的命运。按照第16幕《千叮万嘱》的补叙,宝钗早在参选时就与静惠结成了一对好闺蜜。在宝玉和花自芳落难之际,静惠两度应宝钗之请而出手相救。而到了第23幕《卫府庭训》、第24幕《云散高唐》中,在两边家长安排和逼迫下,卫若兰不得不休弃湘云,改娶静惠。湘云由此不能不长期依附于宝钗生存。宝钗与静惠之间也无形中竖起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厚障壁。直到第34幕《酴醿梦香》中,卫若兰、静惠夫妇前往雪山村劝说寡居的宝钗申请朝廷褒封,遭宝钗婉拒,宝钗反将自己的《荣绣金针》托静惠传扬出去。昔日闺蜜的友谊才得以重续。而此刻的卫若兰与史湘云呢?他们近在咫尺,却再无法见面。所谓“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原本就不是白头偕老的双星,而实是白首不得相见的参、商二星!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0-08-28 10:17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七:“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是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中唯一存留下来的一个完整的回目。根据庚辰本脂批提示,此回与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构成了遥相呼应的关系:“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在《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剧本用第28幕《借词谏夫》、第29幕《英雌末路》两幕戏来还原脂本佚稿中这一回的情节内容。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具体内容相对容易理解,无非是说凤姐在“身微运蹇”,自身遭到贾琏休弃之际,仍不肯向命运低头,奋力强争,结果落得个更为悲惨的下场。而“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又当具体指什么?拥林派红学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是宝钗婚后仍不忘劝说宝玉走经济仕途,以至于遭到宝玉厌弃。但诸如此类的说辞,却明显与宝钗的思想性格不符。早在前八十回中,曹、脂就已经写明了宝钗勇于“讽刺时事”、“借蟹讥权贵”的愤世精神。宝钗痛恨的就是那些占据官位却不能辅国治民的赃官,认为做不了好官便不如不做官,“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宝钗原本就是抱着寄希望宝玉横扫赃官、澄清吏治的态度去劝说宝玉仕进的,正所谓“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是也!她在乎的是正义理想,而不是功名富贵本身。在贾府败落,正义理想已无从实现的情况下,她又怎么可能强劝宝玉去做官?这与宝钗自己所强调的“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岂非矛盾?而且曹、脂都明确点出了宝钗面对丈夫出家时的坦然态度:“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若按拥林派的说法,宝钗似乎是因为醉心于功名而惨遭丈夫抛弃的,则她痛哭流涕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是“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安然自若?足见此类诬钗谬论均不过是对脂本提示的刻意曲解。
                其实,从戚序本第64回脂批指明“《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的情况来看,便不难知晓,“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具体内容当是宝玉的精神意志被生活的苦难所压垮,而宝钗则巧作《十独吟》,试图借用志存高远、惸独不群的十位高人逸士的事迹来激励丈夫。由于宝玉的意志软弱,宝钗的苦谏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宝玉虽然已“不可箴”,却照样“能移性”,即能够被道书禅机所打动。所以到了小说最后,宝钗不得已使出了她的“终极武器”,凭借自己在佛、道等出世哲学方面的“博知”,主动引导丈夫悟道出家,将其引入了空门。
                而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从第28幕《借词谏夫》开始直到第33幕《白雪空茫》,连续写了宝钗试图拯救宝玉的苦心和努力。先是宝玉败光了薛姨妈留给宝钗的剩余家产,又不慎烧毁了自家和邻居的房屋。左邻右舍纷纷前来逼债,还连累宝钗差一点受辱。宝玉在极度内疚、自责当中,意志日益消沉。于是,宝钗连续创作了以《十独吟》为题的九幅“荣绣”作品,并将最后一“独”的位置留给宝玉,力图借前代各位高士的勇敢面对苦难事迹唤醒宝玉的自尊:“二爷呀,人生在世,谁没有个七灾八难?咱瞧瞧这些个古人,苏学士贬居天涯,唐六如放浪江湖,陶靖节猛志固存,王子安穷且益坚,哪一位不是愈挫愈勇、矢志不渝的呢?拿得起,放得下,享得了荣华富贵,也耐得住贫寒凄凉,这才是为人的正道呀!”正当宝玉有所触动之际,岂料湘云的一通臭骂,又重新摧垮了宝玉所剩无几的自信心,让宝玉陷入了呆傻疯魔。为了救治宝玉,宝钗四处求医采药,恰好目击了凤姐悲惨的末路。而凤姐惨死的消息,又进一步刺激了宝玉的疯病,让宝钗不能不陷入心力交瘁的绝境。而正是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宝钗在梦境中受到了癞头和尚的指点,终于下定决心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毅然决然地用佛经和禅机引导宝玉走向了悟道出家之路。直到望着宝玉离去的背影,宝钗才含泪将《十独吟》中的这最后一“独”给绣制完毕。荣绣《十独吟》作为宝钗所“借”之“词”,虽未能实现宝钗最初的预期,却成为了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起始点,且见证了宝钗对丈夫的深情至爱。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0-08-28 10:18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八:“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庚辰本第17、18合回中宝玉给蘅芜苑题写了一副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于宝钗一生事迹的高度概括。在豆蔻年华的少女时代,宝钗乃是大观园中最为博学多才且“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见证了丈夫出家为僧的春归终局之后,宝钗依然能够坦然高卧,内心中充满了安宁与幸福!这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
                  《红楼梦》创作于两百多年的清乾隆时期。在那个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绝大多数女性都只能依附于丈夫、父兄等男性生存。在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中,宝钗相继经历了夫家、娘家的衰败和丈夫的出家,却依旧能够在尘世中自立自强,甚至拥有“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的精神自我意义上的幸福,展现出了与一般古代女性截然不同的特质。她何以如此?
                  一方面自然是佛、道等出世哲学,赋予了宝钗内心中足以看冷看空天下一切的大解脱、大彻悟境界。且看前八十回中宝钗的诗作,有相当数量的诗句都表达了宝钗不执念于红尘的浮华与盛衰,只追寻内心淡泊宁静的意象:“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这就是宝钗能够处变不惊,懂得以“了”为“好”,甘愿为所爱之人“布施一切”的思想性格基础。
                  另一方面,曹雪芹也反复描写了宝钗强大的现实生存能力,迥异于大观园中其他长期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比如,宝钗虽出身于大富大贵之家,却早早养成了勤苦于女红的习惯,即是相当突出的一点。比如甲戌本第7回、第8回分别写周瑞家的、贾宝玉二人前往梨香院探望病中的宝钗,二人见的到宝钗便正是“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或者“坐在炕上作针线”,以至于让脂砚斋也不禁感慨:“一幅《绣窗仕女图》,亏想得周到。”庚辰本第45回交代宝钗“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到第48回中宝钗又自云:“我每夜作活,越多一个人岂不越好?”一个早就养成了勤俭持家习惯的贤淑女子,自然能够很好地适应家道衰落后的穷苦生活。即使她失去了丈夫,也照样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重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更何况曹雪芹还赋予了宝钗强大的经营头脑(详见第56回“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和出众的审美能力(详见第35回“黄金莺巧结梅花落”和第42回宝钗论画)。在贾府崩溃之后,宝钗通过在女红针线作品上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搞一些特色营销,重新挣回小康生活,便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
                  历史上亦有一些聪明灵修的节妇,通过自己的巧手养活了一家子生计。据朱启钤《女红传征略》之《张来妻顾氏》记载:“(顾)名世曾孙女适廪生张来,年二十四而寡,守节抚孤,出家传针黹以营养,而其神化更妙于前,顾绣之名遂以大噪。”
                  正是基于上述脂本伏线和历史实例,《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写了宝钗通过发明和经营“荣绣”而获得商业成功的故事。先是第22幕《齐眉举案》写宝钗在孕中发明“荣绣”的事迹。“荣绣”即出自原荣国府的绣品,名称来源参考历史上的“顾绣”、“张绣”。这一时期宝钗同时孕育了两个孩子。她腹中的胎儿乃是她与宝玉的爱情结晶,取“虽身处草莽,亦不忘惠泽天下”的寓意,由她起名为蕙哥儿。而“荣绣”则成了宝钗的精神之子,支撑她渡过了人生中最艰困的岁月。
                  到第34幕《酴醿梦香》中,宝钗已通过经营“荣绣”致富,成了周遭山村里的头号慈善家。当静惠找到寡居的宝钗,劝诱她申请朝廷褒封时,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宝钗的婉拒:“郡主说笑了。蕙儿他一个山里孩子,图个什么前程呢?民妇原也不指着他名登显秩。这孩子天生朴直,只在这山里呆着,藏一藏拙便好。等他大了,便是每日家耕绿野、饭黄犊,归来吟风弄月、放旷林泉,我看着他,便也心满意足了。岂敢再希图那非分的富贵,以至折损天寿?况如此亦不违家夫素志,待我哪日归了天,也好见他父亲去。郡主原是个好道的。那庄叟有言‘宁生而曳尾涂中’,郡主自是明白,又何须民妇饶舌?”这时候的宝钗不仅拥有精神上“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底气,也同时拥有物质上自立自强的财富底气。
                  不仅如此,宝钗还献出了自己所撰写的《荣绣金针》,力图为天下的苦节女子寻求一条生路:“我想着天下女子苦节者甚多,岂是人人都有一份手艺生路的?民妇蜗居山野,力所能助者亦不过一隅而已。郡主乃是玉叶金枝,位尊势重,行方便法门,原比民妇容易。何不替民妇将这书传扬出去,也成全民妇这番金针度人之心,况亦不失朝廷倡言教化、清俗淳风之本旨?”在婚姻与至情之间,宝钗舍弃了婚姻而选择了法爱。在名位与隐居之间,宝钗又舍弃了名位而拥抱了自由。行到水穷之处,坐看云淡风清,这样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恐怕才不愧是曹雪芹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0-08-28 10:18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0-08-28 1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