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大教育吧 关注:148贴子:2,954
  • 0回复贴,共1

月考没考好,真不是粗心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生说:“我太粗心了,会做的题都没有做对。”
家长说:“我孩子这次因为粗心没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这样吗?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选手几个月后要参加比赛,他了解了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很紧张,结果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估计你会说:他练得那么少,当然会失误!
如果简单地把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并不妥,因为这会掩盖很多真相,也让你轻易原谅自己,而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弥补,就无法进步。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习惯不好。所以说,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
态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态度的转变而彻底解决。唯一解决“粗心”问题的方法,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令单题正确率接近100%。
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错误都不是偶发的,而是成批出现同类错误。在追溯思考过程中,会发现根源往往是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干脆是理解有误。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内容,通过老师的归纳讲解,再进行体系化地梳理归纳,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知识体系,逐渐就会强化在这个点上与其他人的差异。
真正得高分得秘籍是:习惯+方法+能力=胜利
各类题型按照难度比分别为是3:5:2(易、中、难),80%是基础题。只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各个环节的学习能力和准确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楼2020-10-09 16: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