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59,542贴子:6,243,355

转载《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可能在2025年投入运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新媒体专电 西媒称,全球首座核聚变反应堆或将于2025年投入运行。该反应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将有望实现全面清洁能源的利用。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10月7日报道,经过二十多年的紧张工作,人们很可能已经进入了第一个核聚变反应堆的大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大于系统输入的电能。根据最近发表在英国《等离子体物理杂志》上的一系列最新研究,全球首座核聚变反应堆或将在2025年投入运行。如果届时核聚变反应堆能够顺利投入使用,距离产生大量完全清洁的能源将只有一步之遥。
报道指出,现有的核裂变反应堆与聚变反应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裂解铀等元素的重原子核来获得能量。裂解这些原子核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也会释放出危险的核辐射。与之相反的是,核聚变将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重原子核。当产生的原子的质量小于参与反应的原子的质量时,多余的质量就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大量光和热,而且不会释放出任何核辐射。核聚变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而反应所必需的燃料——氢气,在地球上的储量足以满足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一切能源需求。
报道称,将氢同位素聚合成氦,释放出取之不竭的热核聚变能源,这个核聚变反应正是太阳等许多恒星获取能量的方法。由于这些恒星具有巨大的引力,在其熊熊燃烧的内核中,氢原子能够聚合起来,进而产生氦气。而这个过程能够释放出维持地球生命所需的能量。
在地球上模拟这一过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在没有太阳巨大引力的情况下,迫使氢原子聚合在一起需要巨大的能量,而这个反应需要在至少1.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很清楚,核聚变这种核反应能够产生比它所需要的能量大得多的能量,但直到现在,能量余额依然是负数。换言之,用于引发核聚变的能量比核聚变过程本身产生的能量还要多。
MIT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新核聚变反应堆研发项目的领导者之一马丁·格林沃尔德表示:“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参与了这项研究。我们正试图解决一个非常严肃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希望能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需要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否则文明自身就会受到威胁。而这似乎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报道介绍,新的核聚变反应堆名为SPARC,由MIT和美国联邦核聚变系统公司的科学家联合开发。如果能够取得成功,SPARC将成为第一个能够利用核聚变中产生的热量来维持核聚变的反应堆,而不需要注入额外的能量。
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依然无法模拟太阳等恒星,在可控反应中利用等离子体核聚变的力量。因此在SPARC成功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将于明年6月开始建设反应堆。据研究人员介绍,该反应堆或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在详细描述反应堆设计的7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SPARC将能够产生是其运行所需10倍以上的能量。格林沃尔德说:“核聚变发电厂可以逐步取代现有的化石燃料发电厂,而且不需要像太阳能或风能那样重组电网。”
研究人员预计,未来在SPARC基础上建设的核聚变电站将能产生250兆瓦至1000兆瓦的电力。目前在美国的能源市场中,普通发电厂的发电量一般在100兆瓦到500兆瓦之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新华社


1楼2020-10-18 20:02回复
    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装在宇宙飞船上,改造火星,火星移民将会成为现实。


    2楼2020-10-18 20:11
    收起回复
      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 装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实现遥远天体的星际航行。


      3楼2020-10-18 20:13
      回复
        移民火星不是梦,星际移民不是梦。


        4楼2020-10-18 20:14
        收起回复
          可控核聚变肯定是能源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是打开宇宙空间封锁的钥匙,但有这种能源后,改造移民其他星球的确有了可能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0-18 22:45
          回复
            可控核聚变有了之后,星际旅行就有希望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10-18 23:53
            回复
              我国在这方面好像处于前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10-19 03:55
              回复
                这种统治全球的技术,早着呢。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10-19 11:09
                回复
                  真的假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0-19 14:56
                  回复
                    这项技术要实际应用估计还有一百年的时间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19 15:49
                    回复
                      为了走出太阳系人类向了很多办法。飞碟、曲速引擎、虫洞、暗物质。。。这些都是天方夜谭,超出人类的认知范围。为了人类种群的生存与延续,人类必须走出太阳系。在宇宙中寻觅新的生存空间。
                      人类在对自然界不断的探索中。我们的前人,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明了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定律在地球大气层中意义空气阻力不能发挥他的作用,所以几百年来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到航天时代。宇宙空间没有空气,不会产生阻力,宇宙飞船利用惯性模式飞行,可以大大加快宇宙飞船的航行速度。
                      什么是程控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在真空中,宇宙飞船经过程控加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而星际航行,宇宙飞船最理想的速度是每小时一光年。因为运行飞船是在真空中飞行,几乎没有阻力,需要的动力十分有限。也不会发热,机械设备也不会磨损。应当是安全的。
                      这种宇宙飞船的程控加速度,好像不遵从质能方程的模式。
                      他好像在宇宙飞船质量恒定的情况下,在真空中进行程控加速度,所需要的动力不随宇宙飞船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他所需要的动力也应当是恒定的。因为他是在在惯性飞行基础上的加速度,达到新的加速度以后,可以关闭发动机,宇宙飞船会按照新的加速度进行惯性飞行。
                      在此基础上再次对宇宙飞船用同一台发动机同样的功率进行加速,宇宙飞船会在又一次的加速度条件下进行飞行。等到速度稳定以后关闭发动机,宇宙飞船会按照再次加速度的速度进行惯性飞行。这样不断的对宇宙飞船进行程控加速。宇宙飞船在加速与惯性交替的过程中飞行。好像不需要增加动力,就可以让宇宙飞船不断的进行程控加速。
                      理论上速度可以达到无限,而所需要的动力而并没有增加。这样宇宙飞船在加速度与惯性交替的情况下进行飞行。质量与动力都是恒定的。动力并没有随宇宙飞船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他并不尊从质能方程的规律。质能方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好像不适用。
                      如果这种情况能够成立,那么人类就可以走出太阳系,进行星际航行,进行星际移民。
                      一艘宇宙飞船载重量为两万顿,载客量为一千人。装有20KW的离子发动机20台,10作为推进发动机,10台减速发动机。还有4台变轨调姿发动机。还有两台750KW的柴油发电机(一台备用),还有3架空天飞机两台大型无人机。前往火星。从地球近地轨道出发,用第二宇宙速度绕地球进行惯性飞行。绕地球一周后根据航天工程师的设计变轨,以第三宇宙速度进行惯性飞行。在飞行30分钟按照程序设计宇宙飞船要求提速,指令推进发动机启动。航速有20KM/S提高到100KM/S。航速稳定后。宇宙飞船按照100KM/S进行飞行。10分钟后按照程序设计推进发动机关闭。宇宙飞船按照100KM/S进行惯性飞行。一个小时后按照程序设计宇宙飞船要求再次提速。这时候重启10台推进发动机。这时候宇宙飞船在100KM/S基础上,速度增加到200KM/S.(功率没有增加,速度却增加100KM/S ,)航速以200KM/S进行飞行。当速度稳定在200KM/S。再次关闭推进发动机,让宇宙飞船按照200KM/S的航速进行惯性飞行。又过了一个小时,按照要求宇宙飞船程序设计再次进行提速指令推进发动机重新启动,这时候宇宙飞船的速度在200KM/S的基础上,在提高到300KM/S。。。。按照程序设计,以发动机以推进与惯性飞行交替的程控加速度的方式,进行飞行。在航程过半,宇宙飞船改为减速飞行,同样用程控模式启动减速发动机,当到达火星上空时降到第三宇宙速度,然后变轨以第二宇宙速度进入火星近地轨道。宇宙飞船首先对火星执行技术改造(见改造火星的设想)。改造后的火星环境完全适宜人类的生存。宇宙飞船有自带的空天飞机将货物和人员转运到火星星地面。宇宙飞船在火星星近地轨道以第二宇宙速度惯性飞行。然后返回地球上空。宇宙飞船在星——火之间摆渡飞行,并不进入星球地面。
                      这种程控加速度可以在布达拉宫的转经筒的旋转中得到验证
                      你第一次推动转经筒,转经筒开始旋转,你隔3分钟有同样的力推动转经筒,转经筒将会加速,这样你每隔3分钟有同样的力就可以是转经筒得到加速。可能旋转速度越来越快,你用很小的力就可以是转经筒得到加速。这种现象通过旋转其他物体也可以得到验证。不过你长时间不推动他就会停止转到。因为有空气阻力和轴承的摩擦力。但是宇宙飞船在真空中不会终结停下来,因为真空没有阻力,没有外力他会按照惯性一直运动。
                      所以宇宙飞船都设有减速发动机(反推力发动机)在航程过半进行程控减速度飞行,保证在接近目的地的时程控加速度能够不断给宇宙飞船进行减速,保证宇宙飞船接近火星时能够平稳刹车。围绕火星进行飞行。程控加速度,而且在惯性飞行时还能够大大的节省燃料。


                      12楼2020-10-20 20:56
                      回复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可以为人类走出太阳系创造必要的条件。


                        13楼2020-10-20 20:58
                        回复
                          上次看中科院物理所的文章,他们说可控核聚变技术进步几乎和芯片的摩尔定律进步一样大,说不定再过一二十年就真的能普及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0-20 21:19
                          收起回复
                            反应堆配上离子发动机,载人深空航天虽说不一定能成,无人探测器一定会有大进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10-20 21:21
                            回复
                              前2天就看过报道了,极其失望,技术上没有任何的突破。70年代就喊50年商用了,50年已过,还需50年。看来有生之年见不到聚变商业堆了。


                              IP属地:上海17楼2020-10-20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