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吧 关注:48,209贴子:333,817
  • 2回复贴,共1

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释解【五十知天命】俗话常说: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释解【五十知天命】
俗话常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那么,【不惑】指的什么?对什么不惑?
【天命】又是什么?为什么说“天命不可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到中年,最不缺的是什么?
是“四十不惑”这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所沉淀积累下来的,对自然规律和天地法则的验证以及认知。
最缺的是时间,因此,总有种分身乏术的感觉。
天道,有两种存在方式,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
物质形态静止时叫世间万物,其动态时叫万物化生;非物质形态时叫道理,也叫规律,被人类掌握后也叫知识或者学问。
其实,天道有也只有两种命运,其一,自然的运化;其二,人为的化生。
因此,五十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成熟的阶段。同样,也是最能创造财富,体现价值的年龄。
因思想成熟而稳重,因阅历丰富而善行。
这就是知天命。
也就是更懂得依据丰富的人生阅历,创造物质财富,追求幸福人生。
更懂得,对天道理法的正确运用。
更懂得趋利避害,应对命运。
更懂得追求卓越,得以长生。
更懂得如何延续生命,弘扬传承。
你明知道,现在有很多不如意,就应该主动找出路。
只有走出来,才能踏上更宽更广的路。
困囚后图,
图什么呢?
图走出“困”,脱离“囚”。
图的是走出“口”这个怪圈。
“图”中只有“冬”,冬,是一种永远的寒。
虽然,走出来后还是“冬”,
我们也只能走入“冬”,
但,
只有“冬”离春天最近。
那里有,春风化成的雨。
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0-20 19:12回复
    《道德经》真解
    第十七章 淳风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
    🌻【字词解释】
    太上:领域的顶端,这里指人上之人。
    知:通智。
    有之:指追逐和获取名和利。
    【逐句翻译】
    🌻太上,不知有之。
    (圣人,从不挟聪明才智去贪图虚名和私利,只会一心为公,心系天下)
    🌻其次,亲之誉之。
    (不求物质财富,只贪图名声的人,仅次于太上圣人)
    🌻其次,畏之。
    (再其次,既贪名又图利,不惜以权谋私者,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其下,侮之。
    (自绝于天下者,侮噬其身)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所以不得人心,皆因自私自利、中饱私囊。)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得人心者得天下,言出法随,自会天人合一)
    🌻【释义】
    太上,不知有之(大隐隐于朝,以道立身,无为而治,不贪名逐利,只求独善其身)。
    其次,亲之誉之(中隐隐于市,虽有追名逐利之嫌,却能诚实守信,教化文明,名显四方)。
    其次,畏之(小隐隐于野,远离名利场,敬而远之,潜心大道,矢志不移)。
    其下,侮之(不学无术,玩弄权谋,欺上瞒下,搬弄是非,自会招致其辱,失信于众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人贵有信,无信不立,失信于人,自然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招致别人的反对,甚至是打击报复)。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谨言慎行,遵循天道,依据自然规律,通过准确、到位的不懈努力,才能屡成大事;只有不自欺欺人,只有言传身教兢兢业业,只有不断散播成功经验以延续文化传承,并持之以恒,久之,大家才会如同相信自然规律一样认同“我”,此时,“我”就如同真理的代言人,此即为替天行道,言出法随,顶天立地,天人合一)。
    🌻淳风:多么淳朴的民风啊!趋近真善美,一如既往的认真、向上、嫉恶如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2-28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