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吧 关注:143贴子:3,307
  • 13回复贴,共1

【陈氏中国】齐将颜聚入赵与李牧大破秦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1-01 09:29回复


    IP属地:浙江2楼2020-11-01 09:30
    回复
      这里主要是为驳史盲喷子赵北燕南邹建良关于颜聚是所谓纵横家棋子的一种论调。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条史料证据表明,颜聚背后有著什么秦国纵横家的背景,也没有任何一条材料证明颜聚曾与谗臣郭开一起忽悠过赵王迁。河北沧州籍史盲同学为造谣而造谣,蓄意抹黑中伤田齐和历史人物,如此恶搞历史,实在令人不耻


      IP属地:浙江3楼2020-11-01 09:31
      收起回复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
        这里面提到赵王替换了李牧造成了赵国的速亡,这段话本身是不难理解的,就像长平之役里廉颇被替换成赵括,造成了四十万赵军的覆亡。李牧和颜聚,或许只是名将和庸将的差别,远没有邹建良想的那么多复杂的东西。


        IP属地:浙江4楼2020-11-01 09:31
        回复
          因为颜聚带了齐国背景,就成了极端河北籍地域吹分子邹建良所亟亟于抹黑的一个对象,好笑!


          IP属地:浙江5楼2020-11-01 09:31
          回复
            之前本人谈到过,虽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对于田齐「不战而降」的传统刻画深入人心,但是当时流传的一则重要文献却存在截然不同的说法。
            《韩非子·存韩》里面存录的一篇《李斯上秦王书》,其中提到的「齐赵之交」让人眼前一亮。
            李斯称: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秦而应二万乘也。
            无独有偶,同样存录在《韩非子·存韩》里的《韩非上秦王存韩书》也提到了这个「二万乘」:
            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
            「赵据齐以为原」、「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清晰地描绘了当时齐赵并力击秦的情形,韩非、李斯的文章里频频出现「齐赵」、「二国」、「二万乘」的字眼,即为当时齐国助赵抗秦之实据,齐国并不像《田敬仲完世家》所描绘的「不助五国攻秦」。而《史记·赵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亡前出现的齐将颜聚,应该是齐国派去援助赵国的一位齐军将领。
            颜聚援赵,正值扈辄军被斩十万,赵国兵力困顿之时,此后却接连出现李牧军大破秦兵的记录,应该与斯时赵国获得齐国之雄厚兵力资助不无关系,所以《存韩》频频言及「齐赵」,韩非、李斯都清晰地指出了当时秦国面临齐赵两国合力抗击的巨大军事压力。
            《存韩》是原始文献,当时人叙当时事,比八九成脱胎于《战国策》文字的《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要靠谱得多。
            在《秦始皇本纪》里,关于田齐覆亡存在另外一个版本: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郈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IP属地:浙江6楼2020-11-01 09:40
            回复
              说李牧军大破秦兵,或得齐国之兵力援助,极端粉邹建良就要极力抹黑颜聚;与其为乐毅独占灭齐功劳而极力抹黑苏秦简直如出一辙。


              IP属地:浙江7楼2020-11-01 09:41
              回复
                我们再来看子婴的评议:“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
                注意里面对荆轲刺秦事件的评价,子婴的立足点是燕国【倍秦之约】


                IP属地:浙江8楼2020-11-01 09:41
                回复
                  这里面也没有提到郈胜的具体之议是什么。根據《秦始皇本纪》提供的关于齐国灭亡的另一种说法,子婴或许是认为齐王建用郈胜计,绝秦使,欲为乱,负隅顽抗对抗秦朝大军,实属不自量力,造成了齐国的败亡,因此负有不可推卸的亡国责任,会不会是属于这种情况呢?


                  IP属地:浙江9楼2020-11-01 09:41
                  回复
                    作为亡国君臣,不管他们在亡国之际对挽救国家灭亡做过多大的努力,他们终究没能摆脱亡国的命运,这样的执政者,或多或少都会被世人认为负有亡国重责。《秦始皇本纪》称后胜是反抗分子,《战国策》说后胜是个投降派,现在真相已经难以搞清了,但是从《韩非子·存韩》对当时形势的相关叙述,完全可以颠覆关于「齐助秦不助五国」的认知,而当时作为齐相的郈胜,被说成抗秦分子自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IP属地:浙江10楼2020-11-01 09:42
                    回复
                      根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李牧击破秦军的历史背景: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
                      我们知道,在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降卒,赵国总共损失四十五万军队,李牧击破秦军前夕,赵国又遭遇兵殆,损兵折将失去十万军队,请问赵国有几个十万可以经得起这样耗损?在这个时候颜聚率领齐军入援赵国应该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行为,它及时弥补了赵国在兵员上的不足,然后史书就接连出现了李牧大破秦兵的记录。
                      颜聚入赵援助很负责任地坚持,直至赵亡,就这样一个人物却被赵吹分子邹建良同学丧心病狂地抹黑,请问邹建良你还有良心吗?


                      IP属地:浙江11楼2020-11-01 09:43
                      回复
                        回趙仲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如上,廉颇入楚之后没再称作「赵将」,任楚职而称「楚将」,《史记·赵世家》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却两次提到「齐将颜聚」的说法,这只能说明,颜聚是齐国派来支援赵国的一位齐军将领。齐命颜聚为将入赵,一如长安君入质故事。


                        IP属地:浙江12楼2020-11-01 09:43
                        回复
                          好帖必须常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9-24 2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