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吧 关注:2,270贴子:45,631
  • 9回复贴,共1

穿青人贵竹李氏代龙公家族乾隆年间族谱主编李士儒公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穿青人贵竹李氏代龙公乾隆族谱主编李士儒公简介(部分缩略)
六枝断桥代龙公22代孙李升权
李士儒,原名李萃林,(后根据他创建的《李氏家谱》所规定的取名字派取谱名李士儒,并以此署名上谱),贵州安顺府郎岱厅敦孝里毓灵山(今贵州省六枝特区龙河镇双龙村断桥)人,入黔始祖李代龙第十三世孙。
......
在清代,要步入仕途,只有参加科考,可按大清律令,“溅民” 是没资格参加科考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入仕做官,士儒公支系的大多数宗亲包括广大代龙公后裔在那个时代大多是地主、土司、土目家的帮工或佃户,均属“溅民” 之列,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难有出头之日,《家谱》能够帮助寒门学子挣脫这一束缚,顺利走进科场,优者能够步入仕途。而我族自代龙公入黔四百余年,还没有一部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统一刊刻并公开发行的《李氏家谱》,在修谱之风盛行的乾嘉时期,为方便我族寒窗苦读的学子顺利走进考场,同时也为了记录祖先入黔的历史,方便后人了解自已的世系代次,于是士儒、士良二公商议后决定组织家人、宗族编修《李氏家谱》。议定后,他们从考察走访毓灵山周围村寨的代龙公后裔开始,然后沿迁徙路线经普定(马场)、安顺、平坝到裁秧寨,一路记录宗亲资料、考辨手抄支谱,同时还深入打鼓寨、小工固、大翁林、毛草寨、魏家庄等重要祖籍地实地考察。经过十余年的充分准备,士儒公手著《李氏家谱》终于问世,并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刊刻出版。其修谱的艰辛,旁(近)支支谱这样记载:“吾祖士儒公,饱学鸿儒也,秉性敦厚,诚笃,素遵古教遗训,而于祖宗劬劳,慎终追远之思,尤每念不忘,故至立志编缮李氏族谱,于是披星戴月,昼夜奔驰,远近募集,多方考订经十一载如猬成大观,有益于后世,其功固磬竹难宣也……”。
......
据说士儒公曾经在郎岱县衙、安顺府供职,由于公务繁忙,长期不能回家,其侧室谌氏祖母认为他是留恋县城,乐不思蜀,在一次士儒公回家的时候就说:“你想坐(住)城,回来修一座给你坐”。家道殷实、性子刚烈、后(外)家强大的谌氏祖母说了就做,雷厉风行,当即组织家人修筑了一座东西长约百余米,南北长约一百五十米的断桥城堡,该城堡在郎岱县城的东面,按“五行”属“土”,所以又称之为“木城”,也叫“断桥木城”。城堡以士儒公、士良公的房屋为中心,士儒公是幺房,继承的祖宅在前,士良公作为长房,新建住房于后。城墙高两米有余,整体形状似园形,共有东门、中门、西门三道石门,三石门之间有一条宽约三米并经过士儒公老宅“朝门”前的石板路,城堡内修有向外排水的暗沟以及类似护城河(实为防火的)水槽,水槽长三十米,宽三米。城堡内有小水井,种菜的园子(小园头和大园头),只要备足柴米油盐,若遇紧急情况,即使紧闭城门坚守数月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
在完成建谱发行、修建庙宇、建造渡口、拱筑断桥、修筑城堡等重大举措后,士儒公已年逾花甲,和他一起守业、决策、的兄长(士良公)此时已离他而去,与他结发的左氏夫人也先赴瑶池,最后一件荫泽后人的伟业——到老家栽秧寨为他们的入黔直系先祖立碑,只能由他去完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沒有兄长共议和陪伴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前往裁秧寨,聚集当地的宗亲,商议落实这一壮举,在他和同时代的众多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他的最后心愿于清嘉庆十六年初得以完成(目前除入黔一世祖考代龙公、祖妣马氏的墓碑,三世祖明远公,四世祖景全公的墓还未找到,不能确定士儒公立碑与否,二世祖考千二公、祖妣周氏,五世祖正公、六世祖考应选公、七世祖考显祥公的三祖坟共碑,八世祖考文三公、祖妣陈氏,九世祖考国燦公,十世祖考洪运公的墓碑上大多都有“士儒” 或“士儒合众孙” 字样,立碑时间几乎都是清嘉庆十六年初)。了确最后-桩心愿时,士儒公已年近古稀,本该是放松心情安享晚年的时候,不测风云却向老人袭来,最后陪伴他的侧室谌氏祖母因家庭矛盾跳进寨子后面的鱼塘里,兄长的离世,结发夫人左氏的先行,本就让士儒公痛若万分,秉性刚烈而又无子嗣的谌氏这一跳,年老体衰的士儒公精神上再遭重创,强大的平远州(织金)谌氏外家组织的人马到断桥报复性的打闹,让士儒公更是雪上加霜,在嘉庆十七年的冬月十八日早上,憔悴的士儒公静静地告别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找他的兄长,见他的先祖们。
士儒公离世后,经过谌氏事件后的家庭每况愈下,据老人们传说,为打捞谌氏祖母的身躯,家人放干了寨子后面的鱼塘,所有的鱼儿全部随水流走。此后,以前终年不干的鱼塘经常见底,长年在寨中老树上筑巢栖息的老岸鹅(指天鹅)也飞走不回,家道从此衰落了。
士儒公的-生,虽然没有取得显赫功名,没能实现先辈们光宗耀祖的愿望,但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宝贵和精神财富。诸多祖坟碑记,为我们后世子孙寻根祭祖留下了文物依据,《李氏家谱》的刻印发行,给李氏家族的学子顺利进入科考和步仕途创造了重要条件,也给今天宗亲们联宗接谱提供了历史依据,老人严谨的学风,超人的智慧,务实的态度,亲历亲为的实干精神永远诏示着我们后人。
2015年7月


IP属地:贵州1楼2020-11-25 11:20回复



    IP属地:贵州2楼2020-11-25 11:34
    回复
      代龙公 千二家 第二十二代子孙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1-25 21:23
      收起回复
        李公千一第二十代后裔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1-04-07 09:29
        回复
          i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3-04-19 15:36
          回复
            发字辈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5-07 18:15
            回复
              这个哪里能看,太想看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09 02:19
              回复
                发字辈,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4-05-19 00:11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22 14:48
                  回复